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长沙:范长江新闻人生的重要驿站
来源:文史博览 文/任大猛    2024-08-08 15:00:32

  每年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这一天是著名记者范长江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而长沙,是范长江新闻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驿站。

  1938年7月16日上午,在长沙紫荆街青年会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长沙分会成立大会上,全国青年记者领头人范长江代表全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做了精彩的演讲。

图片

范长江

  范长江指出青年记者学会的“青年”二字,并不是年龄的分野,而是做事积极与不积极的分野,要积极争取的不是权利而是事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一个团结青年记者、教育青年记者的组织。抗战爆发后,全国青年记者以笔为枪,投身到战场去做战地记者,大家凭着反抗日本法西斯的热情,出生入死于枪林弹雨,同时海外侨胞也闻风而来。把这些记者团结起来,加强学习,就成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最大任务。

  学会票选出来的理事和候补理事中,有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黄仁宇和湖南著名记者严怪愚,他们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并分别兼任组织股主任和学术股主任。

  “青记”长沙分会自成立后,随即开展了为长沙新闻事业发展的积极行动。他们举办了抗战形势讲座,邀请了徐特立、范长江、沈钧儒、郭沫若、田汉、陆诒、王造时、石西民等在青年会举办演讲,吸引了广大民众。

图片

1938年,郭沫若(左一)在“青记”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1938年9月开始,以“青记”长沙分会的名义,三位理事陈子玉、陈楚、伏笑雨共同创办《新闻晚报》。陈子玉负责全盘,陈楚坐镇编辑室负责编稿,伏笑雨则以访稿写稿为主。三人团结合作,把这份诞生在战争前线的4开小报办得有声有色。

  这份报纸利用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广泛的“人脉”,使得新闻来源广,且传递迅速。各个战区设有“青记”联络站,常有好稿传往长沙,大量的战地特写,成为《新闻晚报》的特色。报纸发行量迅速飙升至6000余份,直到3个月后,因长沙“文夕大火”发生,才告停刊。

图片

 “青记”会刊《新闻记者》创刊号

  翻阅中国新闻史料会发现,长沙市天心阁下都正街78号常常被当事人提及,因为那里有一个温暖的“记者之家”,即中国“青记”之家。抗战初期,中国各路战地记者常在这里歇脚。

  都正街78号公馆的主人为唐文键。唐文键的父亲原是何键掌管的第四军军需官,同时亦为太平街有名的盐商,与湖南党政军要人关系极佳。唐文键的弟弟唐文燮是北平中国大学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他不但资助同乡好友、共产党人黎澍创办《观察日报》,同时挂名该报社长。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长沙分会成立后,他把其兄闲置的都正街78号辟为“记者之家”。

  陆诒是抗战时期中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新闻日报》副总编辑。他在长沙最难忘的记忆,就是周恩来曾到都正街来探访他和同行们所住的“记者之家”。

图片

陆诒

  1938年10月底,广州和武汉相继沦陷。10月30日,陆诒冒着倾盆大雨,从平江赶到长沙找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此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部已迁到长沙,与“青记”长沙分会合并,当时总会负责人范长江和陈侬非(陈同生)等,都住在“记者之家”。

图片

 1938年,范长江(左一)、陈侬非(左二)等在讨论工作

  11月4日下午,从武汉回到长沙的周恩来,特地到“记者之家”看望战地记者,和大家一一握手慰问,再三问记者们有何困难,好叫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解决,记者们深受感动。

  1938年秋,范长江与供职的《大公报》在政治上决裂,新闻界十分关注范长江的去向。此时因保卫大武汉已进入后期,武汉成为中外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心,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不能提供给外国记者满意的稿件,他们要求“名气极大”的范长江担任国际宣传处的战地记者,采写新闻通讯,供给外国记者。

  此时,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经过胡愈之和范长江商量,决定由范长江等人以“青记”会员为骨干,组织一个通讯社。因胡愈之早年曾在哈瓦斯社(法新社)工作过,熟悉通讯社业务,胡愈之提议组建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向地方报纸供应特稿,特稿在一个地区只发一份,保证在同一地区用稿为独家。同时“国新社”可向国际宣传处供稿,而用稿方法采取新闻记者合作社的形式,即新闻记者用稿件参加合作社,“国新社”则把它印成若干份,发给各地预订稿件的报社,付一份稿费给作者,其余算是加入合作社的投资。

  范长江得到胡愈之建议后,从武汉来到长沙,积极筹谋国际新闻社的具体事宜,他首先住在长沙青年会旅社中,因保密原因,不久即迁入都正街78号“青记”长沙分会的“记者之家”。范长江拟定的“国新社”组织章程等,全交由“青记”长沙分会的陈楚秘密排印。

图片

胡愈之

  半个月后,郭沫若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新闻处处长曾虚白,在长沙找到范长江,告知国际新闻社登记证已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签发。范长江当晚即坐轮船奔往武汉,准备成立“国新社”,但武汉旋即失守,最后仍然在长沙举行成立大会。因不久后,长沙发生“文夕大火”,“国新社”最后在桂林挂牌正式对外营运。

  当年辅助范长江在长沙筹备“国新社”的陈楚于2008年去世,他曾回忆:“回想范长江同我在长沙都正街筹备成立‘国新社’工作时,颇有余味。离都正街东南不远,就是长沙的风景名胜地天心阁,我们在工作紧张之余,也常于夕阳晚霞中到天心阁散散步,坐坐茶馆,吃些面点,细雨天,挨着城墙垛口,欣赏黄包车撑雨伞,拖木屐慢步拉客的情景。范长江戏言,这是小农经济手工业作坊式的城市特有的情景,人们缺乏时间观念,拉车的和坐车的都一样,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上古遗风。”

  据陈侬非回忆,在1938年11月12日上午,他和范长江、任重等一批记者,来到寿星街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访问周恩来。周恩来明确告知记者们,随着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政治将重于军事,目前前线虽平静,但长沙局面异常混乱,张文白(张治中)将军虽担任省政府主席,但他未必能控制局势。为了今后的新闻工作,也为你们安全计,今晚6时前,务必撤离长沙,暂时去桂林,李克农已被派在那里建立办事处,你们到桂林后,有困难可找李克农解决。

  听完周恩来的指示,记者们对撤离长沙再也不敢犹豫,当天下午4时,周恩来又派人检查是否做好出发的准备。周恩来办事细致周密,处处为别人着想,令人钦敬。范长江立即出去活动,找到27集团军的一辆军用卡车,载着都正街78号全部记者和简单行李,在下午5时45分,撤离长沙,前往衡阳。当车行路上时,陈侬非和他的同伴听到人们一阵阵惊呼,回望长沙,长沙城已成为一片火海。

图片

长沙文夕大火惨况

  1939年1月,范长江曾想重新在长沙这块宝地恢复“青记”长沙分会。当时长沙分会理事因“文夕大火”分散四方,占据长沙“青记”负责人位置的为“三青团”分子。长沙青年记者谌震仗义执言,想让“青记”长沙分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该负责人发生激烈争吵。范长江见事已不可为,只得南返桂林,追求进步的谌震等人则跟随范长江一道南下。

  值得注意的是,从组建“青记”,到创建“国新社”,范长江的主要成就已不再是之前单枪匹马写作《中国的西北角》一类通讯,此时的范长江已成为社会活动家,积极组织和团结更多的同道进步记者,一道走向光明,而长沙也因此成为他新闻事业行进中的一方重要驿站。

- END -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