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努力实践 竭力而行 ——抗日烽火中的台州青年与《力行》杂志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黄景华   2025-05-20 10:48:33

  “力行”二字出自《尚书·泰誓》,意为“努力实践,竭力而行”。在浙江台州抗战史上,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以“力行”为名创办报刊和剧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救亡宣传,昂扬民众抗日斗志。他们用青春的激情点燃了抗日烽火,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1938年,正值全面抗战的关键时期,在我党的积极呼吁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台州民众广泛支援抗日、打击日寇,许多有志青年更是一腔热血积极投身到抗日报国的浪潮之中。

《力行》杂志第九期封面

  8月,国民党台州专员公署为扩大抗战宣传,决定创办一本杂志,并邀请时任东山中学校长林尧协助办刊。作为中共台属特委青年部长的林尧立即向组织作了汇报,中共台属特委结合当下斗争形势,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可利用这一刊物来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之后,《力行》杂志编辑部在林尧的具体领导下开始组建,地点最初设在台州海门东山脚,后迁至专员公署附近的大衙巷。为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林尧邀请进步青年叶斐英担任杂志助理编辑,共产党人俞宿冰、张迈君二人分别负责校对排版和内勤工作。

  在中共台属特委的努力下,《力行》杂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39年元旦正式刊出,每期印100余份,发行对象为海门各中小学、机关、团体、工厂、商号、钱庄,外县发至黄岩、临海的政工队及温岭青年战时服务团等。每期时事评论等重要稿件多由共产党人撰写,如时任中共台属特委书记宿士平刊发的《台州农民往何处去》《台州青年往何处去》等。这些文章通俗易懂、说理透彻,提出了巩固后方、增强抗战力量和领导青年救亡运动等观点。与此同时,杂志紧跟我党步伐,积极宣传各项方针政策,为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发行过程中,还经常遇到突发情况,但这群青年的坚持让杂志得以“顽强生存”。在创刊号出版不到一周,专员公署接重庆来电:根据军事情报判断,日寇有窜扰浙东沿海意图,可能在台州登陆,命令破坏公路并作好疏散海门居民的准备。消息很快传开,不久就有住户外迁、商店停业,气氛日益紧张起来。为让《力行》杂志继续发挥作用,大家冒着场所被日舰炮击的风险,辗转办公、坚持发刊。在他们看来,各地同志都在困难中坚持斗争,台州只有这一刊物有经费来源,且可公开发行,不能轻易舍弃。各地特约通讯员也非常支持,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向杂志投稿。党外还有青年医生潘醒编写的《战地救护知识》,连载6期,成为战时救护训练的有力指导。

  《力行》杂志传播抗战进步思想的行动,引起国民党的高度警觉。1940年8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勒令其停刊。虽然发行时间不长,但其在引导青年追求进步、宣传共同抗战思想、鼓舞民众抗战斗志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青年在街头绘制抗日壁画

  而同时期由《力行》杂志社具体领导组建的“力行”剧团,在一群文艺青年的努力下,通过表演话剧、演唱歌曲及绘制标语等方式凝聚民心、揭露日寇侵略暴行,成为当地抗日宣传的重要力量。1939年6月,中共海门特别支部利用统战关系,从专员公署争取到一笔款项,创办了“力行”剧团。剧团邀请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回乡的有志青年贺鸣声任指导员,团员有林淑贞、杨正言、戴振华、吴景清等30余人。他们编演了《大义灭亲》《芙蓉与牡丹》《阿Q正传》多个剧目,演唱歌曲有《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武装保卫浙江》等。当时,海门频繁遭受日机轰炸,炮弹时常会落在团员们的宿舍周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剧团自搭舞台、开辟演出场地,坚持宣传演出。自成立伊始,先后在路桥、黄岩、温岭、泽国、临海等地巡回演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每当演出谢幕后,剧团成员都和台下观众合唱抗日歌曲,群情激荡,盛况空前。

参加抗日救亡宣传的青年合影

  短短2年时间,台州青年在中共台属特委的领导下,将《力行》杂志和“力行”剧团的抗日宣传作用发挥到极致,在群众中反响巨大。也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充分诠释了战时青年为国为民舍生忘死、毅力前行的崇高精神。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为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5月2日 总第4283期 第二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