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抗日浪潮中的一支轻骑兵——四川省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的活动
来源:四川省档案局 作者:周智勇 甘德明 黄德平 李明霞   2015-07-18 09:45:24

  

  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照片

  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宣言

  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

  当我们展读市中区档案馆收藏的《四川省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宣言》:“像嫩芽的本社,在抗战的紧急烽火中成长起来了!”时,我们无不为他们沸腾的热血般的宣言词语所动容,所感动,似乎一下就把我们拉回到那风起云涌、火热的抗日浪潮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来川的内江县立中学任教的马汝麟等人,常向学生讲述东三省的沦陷情况和东北义勇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艰苦情景,在学生中激起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到1938年下半年,日本侵占了半个中国,上海、南京失守,武汉、广州又告急。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内江学生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向往着炮火连天的战场,想为民族的生存尽一点自己的力量。这年暑假,纪念抗战一周年之际,内江县立中学和沱江中学部分学生,在地下党员廖友陶(时为沱江中学教师),等组织的沱江女生抗敌宣传初练兵活动的影响下,组成了两个暑假学生乡村宣传队:兴华宣传队和复兴宣传队,两队分头到内江农村进行抗日宣传,上演抗日歌曲和话剧,拉开了内江抗日救亡宣传的序幕。

  1938年6月,中共四川省工委为在各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派新入党的党员吴汝翊(吴梅)回内江,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吴汝翊回到内江后,与谢碧芳(中共地下党员)一道联系沱江中学、内江中学和小学教师30多人,在“兴华宣传队”和复兴宣传队”的基础上,于7月25日筹建了“兴华救亡歌剧社”(下称剧社),8月16日,剧社在北街敦睦小学成立。8月21日在县电影院召开成立大会。社长为张盛彩,后为王竹邨。在宣言中,他们大声疾呼:像嫩叶一般的本社,在抗战的紧急烽火中成长起来了!我们很高兴,在这异地人稀为荒土的内江,竟有许多青年人在活跃……当然,什么都不是偶然的,一年以来大城市的毁灭,无贫富都屠杀,无分老幼的奸淫……敌人想在中国干什么?我们更加相信,法西斯疯狗,只欺侮弱小民族的,我们要使牠不狂咬,只有一个法子:“打打打!”打出我们的世界来!可是,“打”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因为我们面前不是一支寻常的疯狗——日本法西斯,我们必须得有先决条件,集中全民族力量,当然这先决条件的解决,第一就是“每个人拿出力量来!”我们是青年,我们有的是“活跃的力”……我们首选所能团在一块儿来做的,便是宣传工作,而我们选择的工作部门是歌与剧……

  1938年9月,中共内江特支成立后,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号召,积极组织、领导内江的抗日救亡运动,对剧社加强了领导,谢若英、张丹书、张图远等党员参加了剧社工作。这年底,剧社在中共内江特支的领导下,其成员由成立时的40多人发展到100余人。成员中除党员外,多为党所依靠的积极分子,形成了内江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力量。剧社壮大后,健全了组织,设歌咏、剧务、社会教育、总务、交际、借物、保管等7个股,其中4个股由中共党员负责。

  剧社成立后,密切配合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内江城镇、农村不断上演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抗日救亡和街头剧、话剧、歌剧、歌曲等。剧目最多时达30多个。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抗敌救国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游击队之歌》、《枪口对外,一致向前》、《黄河大合唱》、《铁蹄下的歌女》、《寒衣曲》等。经常上演的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保卫卢沟桥》、《中国妇女》、《八百壮士》、《三江好》、《重逢》等。剧社还自编自演了《打杀汉奸歌》、《保卫大武汉》、《血债》、《盲哑人》、《菱姑》等歌曲、话剧。特支书记闻化鱼还为剧社编写了《一个工人》的话剧本,并亲自参加演出。剧社的足迹遍及内江各地,并到了与自贡临近的三多寨等地,每当演到国土和人民惨遭蹂躏、愤怒声讨和控诉日军的侵略罪行时,台上台下,悲痛失声,群情激愤。这时,年老的群众纷纷将钱送到台上,请代转给沦陷区的同胞;年轻的群众,踊跃表示要报名当兵,上前线打日本鬼子。

  剧社成立不久,歌咏股长谢若英组织了一个由20名人参加的“晨呼队”。每天拂晓时,“晨呼队”在城区四大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游击队之歌》等抗日救亡歌曲,唤醒民众。剧社为了动员士兵奋起抗日,激发士兵们的民族感和爱国心,还到上南街禹王宫和圣水寺的国民党驻军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揭露日军的凶残,控诉日军的罪行,启发士兵们枪口一致对外,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剧社还做抗日募捐工作,将募捐款买成棉花、棉布,制成棉衣、棉鞋,连同慰问信,寄给前方的抗日将士,以表达后方人民对前方抗日将士的深情,鼓舞前方抗日将士的士气。

  剧社的演出,掀起了内江抗日运动救亡的热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