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国难当头,千万中华儿女踏着嘹亮歌声奔赴疆场,无所畏惧,充满力量;此时民族复兴,全国各族人民发扬抗战精神建设家园,振奋鼓舞,充满希望。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嘹亮的抗战歌声”栏目,讲述歌声背后的故事,感受抗战时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不喜战争,但也不惧战争,“兵来将挡,水来不掩”,当国破家亡之际,国家军队、抗战志士、人民群众、海外援助都是抗战伟力。然而,当我们赞美伟大抗战时,还有一种力量会被习惯性忽略,那就是”抗战歌声“。
“抗战歌声”是无形的武器。比不上大刀锋利,坦克威猛,比不过战马嘶鸣,杀声震天,但”抗战歌声“有它独特支援抗战的方式。看似不见血,不见色,但却是杀敌于无形的摧毁性武器。当年楚霸王垓下被围,夜闻楚歌四起,以为自己的军队都降了汉军,后来就有了“霸王别姬”的千古一别。歌声虽不能致人伤残,但却可以摧毁精神,这种威力,有时候要比长枪大炮来得更猛烈。试想,当年日寇听见的不是《富士山下》、《北国之春》,而是《八路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岂能不有“四面楚国”之感?侵我华夏肌肤者,将在抗战歌声里,茶饭不香,睡卧不宁。
“抗战歌声”是有声的支援。即便不说当年峥嵘岁月,哪怕是近年毕业数年的学生,听到《栀子花开》,恐怕也难掩激动怀旧之情吧。而在1934年诞生的《毕业歌》是一股青春澎湃的“文艺力量”,它让人们“位卑未敢忘国忧”,凝聚起了普通人民的抗战热情,这无疑是一种温暖的支援力量。《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虽显粗糙,但却提振精神。从这些歌声里,让人们想起国仇家恨,热血沸腾下,谁不慷慨赴国难,视死当如归?
其实,“抗战歌声”背后的力量更强大。每一首抗战之歌的创作都有它独特的背景,它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抗战的坚决态度和必胜的决心。《解放区的天》唱道,“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这就颇有意味了。它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边区政府的拥戴,让人们看到了当家作主的希望,这是一首温暖且富有感染力的抗战之歌。《军民大生产》、《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 ......每一首催人奋进的歌曲背后,都是一股强大的战斗力量。
“抗战歌声”功能不仅如此,它们传唱至今,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警示。当代人虽然没有经历抗战烽火,但听到这些铿锵有力的唱词,一定会感知那年抗战的热情,而这也能激发爱国情怀,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盛世的来之不易。
“抗战歌声”不能沙场克敌,但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战斗力量。它唱响主旋律,是对侵略战争的有力回应,更是保家卫国的精神激励。(特约评论员 林语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