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抗战中的郭沫若:别妇抛雏 十天完成《屈原》剧本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5-11-26 16:12:57

 
在冈山六高学习时的郭沫若。

   郭沫若故居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三部分。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至今保留古朴风貌。故居解说员向记者介绍,第一院左边的房间,就是郭沫若诞生处。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就诞生在这间不到14平方米的居室里。

   中院左侧有一口老井,挨着老井的房间是郭沫若与第一任妻子张琼华1912年新婚时的洞房。由于是包办婚姻,新婚五天后郭沫若便离家出走。第三进东面,是绥山山馆,这是郭沫若上家塾的地方,里面竖立着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像--孩童时代的郭沫若与他的启蒙老师沈焕章。雕像中,沈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小郭沫若双手捂住耳朵不想听,因为老师讲的他都已经知道了。

   别妇抛雏,投身抗战大业

   “七七事变”爆发后,身在海外的郭沫若告别妻子和子女,只身回到祖国参加抗战。“1937年7月的一个凌晨,郭沫若为妻及四儿一女写好留白,踱入卧室,亲吻妻儿的额头,眼泪忍耐不住地涌出……”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雷家兴向记者介绍说,“郭沫若毅然放弃自己心爱的学术事业,别妇抛雏潜离日本,舍小家为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回国请战”。

   回国后的郭沫若含泪朗诵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馀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百余次抗日演讲,为抗战奔走呐喊

   郭沫若不是运筹帷幄的将领,也不是血战沙场的军士,他驰骋于抗战文化领域,在组织抗战宣传工作和推动文化统一战线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938年为了从事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郭沫若奉命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宣传。期间郭沫若做了百余次精彩的演讲,鼓舞中国人民“不悲观、不踌躇、不畏怯、不中馁,拼到最后胜利的到来”。

   一气呵成,仅用十天完成《屈原》剧本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战争。“带上武装,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固然是最重要的反侵略方式;用文字和艺术的力量,凝聚民心,鼓舞斗志,也是不可或缺的战力量。用当时的流行话来说,前者是武部队,后者是笔部队。” 乐山市沙湾区组织部长陈红军说,“众多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都积极参加了这支笔部队,郭沫若是这支笔部队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坚守时间最长、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著名战士之一。”

   抗战期间,郭沫若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1942年1月2日至11日,郭沫若仅用10天时间,完成五幕历史剧《屈原》,公演后人们沉浸在《屈原》的情绪氛围里,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朗诵剧中的台词,从中汲取力量,抵抗日寇。

   “也许笔杆子没有枪杆子来的那么直接,但当郭沫若站在街头振臂高呼,发表激情澎湃的抗日演说时,我相信无数中国儿女的内心是热血沸腾的,这力量不可估量”,随行的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无需多言”感慨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