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回顾:桐庐的那些抗日救亡运动
来源:   2016-02-01 10:49:54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24日,杭州沦陷。

  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对我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示坚决拥护。在此形势下,国民党政府亦表现出抗日姿态,如允许自由组织一些抗日救亡的群众团体、抗日自卫武装,出版各种抗日救亡刊物等。1937年底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支持国共合作,任用进步青年,放手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1月20日,全省第一个战时政治工作队在兰溪成立,黄绍竑亲自前往致辞,并下令在全省推广。2月9日,在我党的支持帮助下,黄绍竑发布《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提出现阶段之政治设施,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战,创造新的政治及军事力量,保卫浙江,收复沦陷土地,争取最后胜利。至此,全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全面展开。

  与此同时,中共将一批进步青年和意志坚强的共产党员派进当时战时政治工作队、政府机关和各抗日救亡团体中工作。1939年秋冬,中共金衢特委和中共浙西特委派员到桐庐,先后成立了中共桐庐政工队支部、中共大市支部、中共横村支部、中共印渚支部和中共高枧支部,采用各种办法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张贴、投寄和散发我党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第十八集团军告全国军民通电》等。

  1938年4月和9月,桐庐、分水两县先后成立了战时政治工作队。在此期间又成立了青年救亡歌剧团和救亡剧社,采取出壁报、茶馆晨读、上街演讲、下乡巡回演出、画墙头标语、开办时事讲座、演出新编话剧、举办妇女识字班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同时组织农会,推行“二五”减租;组织破路队,破坏桐新、桐分、桐建公路,阻敌前进;组织锄奸队,防止、打击汉奸活动;组织茶水队和慰问队,招待过境的军队和慰问伤病员;组织壮丁训练,编练土枪队,成立抗卫队等,支援前方抗日。

  杭、富沦陷后,桐庐已成为东南一线的抗日前沿,境内驻军骤增,过境的军队更是多得不知其数,而这些军队的军需大多由当地供给。在青黄不接时,桐庐人民拿出自己备荒的谷物作军粮。军用物资的运输更成为桐庐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据1941年桐庐县政府报告,当时为军运每月需调民船600余艘,每日常备民夫100余人,临时急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不等。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的情势下,参军参战亦成为桐庐人民的自觉行动。1938年冬,出现了桐庐东乡十保王氏兄弟和环溪乡周方两家兄弟“争相请缨”,争着上前线的感人事迹。1939年春,分水潘胥乡王氏兄弟和徐氏兄弟“联袂从军”,又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据统计,到1943年止,桐庐出征战士达2997人,加上分水县,有4500人以上。这批爱国子弟兵奔赴全国各地,保家卫国英勇杀敌,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39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由重庆到东南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先到皖南新四军军部,然后由金华前往天目山浙西行署,往返住宿东溪陈伯顺家。26日上午至桐庐,下午在县政府礼堂对县政工队员、妇女工作队员及机关团体共200余人,作了题为《桐庐为战时前进县》的演讲。他在演说中高度赞扬了桐庐人民的抗日斗争。他说:“这次行踪所到,每嫌抗日阵容散漫,民气奢靡,及履浙土,不由不令人心折,尤其是接近战线各县,各种紧张情形,非但与后方各县有天壤之别,即与同一接近战线之皖南各县比较,亦觉远胜。如桐庐密迩火线,隆隆炮声,明晰可闻,且遭敌机一再狂炸之下,而秩序安定如故……民众抗敌情绪紧张,有训练、有组织……桐庐确系战时前进之县,尚希再加努力前进,以造成战时模范县。”接着,他又精辟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后指出:“浙江省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各种优越条件,实为阻敌进犯之坚强壁垒。敌人阴谋,为造谣、挑拨、孤立……我只须精诚团结,敌自无所施其技……”同时,他又深刻地揭露日寇侵华新阴谋说:“敌速战速决之阴谋失败,乃改变其侵略方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种侵略,皆有改变。在军事上,强征我游击区壮丁,图以华制华……;政治上,采取怀柔政策,更思拉出失意军阀,如吴佩孚为傀儡,以资号召;在经济上,攫取我游击区资源;文化上施用奴化教育……妄想欺骗群众。此四种,皆为敌人侵略中国之新方法。”他提出:“我国之对策,军事上游击队与正规军配合,加以打击;政治上采取攻势;文化上尽力推行游击区教育。”他最后说:“愿诸位努力前进,最后胜利之关键,即在诸位。”演说后,周恩来又去对窄溪区署职员作了约半小时讲话,宣传抗日救亡,指出:“中国不会亡,抗战一定能胜利;但任务是艰苦的、长期的,全国同胞必须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军民协力,共赴国难,争取最后胜利。”周恩来的桐庐之行,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斗志。

  1945年5月和8月,新四军十一纵队两渡富春江,与前金萧支队并肩作战,巩固扩大了浙东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了路西地区,在四管乡建立了路西县平湖区新合乡抗日民主政府。

  (感谢中共桐庐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资料)

  日本侵略者在桐庐欠下的累累血债

  八年全面抗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桐庐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残酷的战争夺走了无数无辜人的生命,无情的战火烧毁了成千上万人的家园,狂妄杀人不眨眼的日本侵略者欠下了桐庐、分水两地人民累累血债。

  抗战期间两县直接人口伤亡1836人。其中:死亡1490人,受伤261人,失踪84人;间接人口伤亡1225人,其中死亡23人,伤残1202人。直接社会财产损失(按照1937年7月市场价折算)8585752元,间接社会财产损失11529923元,居民财产损失6500976元,其中被日军炸毁、烧毁房屋共计8065间。1938年是日机轰炸桐庐、分水两县城乡最频繁的一年,房屋被炸毁最多,占30%。1942年和1945年日军窜扰两县,疯狂烧杀抢掠,也造成重大损失,各占15%和18%。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