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脉绵亘数百里,历来是兵家征战、中原屯兵之地。此地,红军将士忠勇奋战,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谱写了一部撼人心魄的革命史诗。
然而,建国后这么多年来,我们对皖西抗日战争文学的思考和展现显得较弱。那些有关这场战争的鲜活的感性内容,那些具体的细微的战争生活的细节,那些涉及了无数人生死存亡的真实的故事,还没有被文学感受和讲述——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历时8年的全面抗战的征程中,皖西大地是国共两党安徽省和鄂豫皖3省大别山区的抗战指挥中心。中共鄂皖工委、鄂豫皖省委、安徽省工委、皖西省委在这里指导安徽和大别山的抗战工作。董必武、叶挺、张云逸、邓子恢、徐海东、罗炳辉等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皖西的六安、金家寨、叶家集、李家圩子先后作过国民党安徽省战时省会。国民党第21集团军及豫皖苏鲁游击兵团总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豫鄂皖分会、鄂豫皖3省党政联席会议都设在这里。皖西有淮河、史河、淠河航运之利、因物产富饶被称为“金六安”,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默默支撑着战时省会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最基本的力量。大别山密林深处,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收容了一批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以及数十万军队和战争难民。在中国抗战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在皖西上下五千年历史上也留下重要一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回望抗日的烽火硝烟,人们如何来看待这段历史?又将会如何来保留对这场战争的历史记忆?建国后这么多年来,对皖西抗日战争,文学的思考和展现显得较弱。那些有关这场战争的鲜活的感性内容,那些具体的细微的战争生活的细节,那些涉及了无数人生死存亡的真实的故事,还没有被文学感受和讲述。抗日先辈,四支队第8团团长周骏鸣在他的自传中曾说过:“抗日的故事很多,可惜很少有人把它写下来。因在前线抗日的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不识字的农民,想找一个识字的人就不容易。文化人很少上前线,不但危险而且也很苦,所以很多抗日英雄故事没有写下来。”相对于涉及国际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广袤的中国土地上的抗日战争而言,皖西无疑只是一个局部。但就是在这个局部,它所发生的有关抗日的故事,就是巨大的文学资源库。在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是皖西的作家们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更多的作家拿起文学创作的笔,写出皖西这个局部区域曾经发生过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
皖西是红军革命的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由阶级斗争转化为民族解放的抗战,使这里成为华中抗战的一个重要区域。1934年11月,红25军从金寨县南溪接到中央指示回到鄂东北长征走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临危受命,组建了红28军,在大别山坚持了3年的游击战争,为中国共产党在江淮之间的抗战保存了一块战略支点和一支战略部队。卢沟桥事变后,高敬亭又和爱国将领卫立煌,在岳西青天畈(1936年1月前属霍山县南乡)进行和平谈判,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国共合作抗战。中共皖鄂边特委机关和所属便衣队、皖西北红军独立游击师余部、金刚台游击队、妇女排等地方武装和便衣队,出山和红28军主力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四支队,于1938年3月先是在金寨县流波疃集中,然后又东进到舒城东、西港冲,高敬亭在这里创建了以舒城为中心,包括桐城、庐江、无为、巢湖、合肥、六安等县的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始了四支队东进抗日斗争的新阶段。中共党组织先后在皖西建立了寿县中心县委、寿六霍(邱)中心县委、舒城中心县委、立煌县委、六安县委、霍山特别支部,组织多支地方抗日武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族运动。
1938年5月,四支队9团从这里出发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打响了新四军华中抗战的第一枪。此战仅用20多分钟,击毙日军由巢县蒋家河口登陆的第六师团一部,缴枪20支、其中驳壳枪2支、步弹1部、敌旗1面,共歼敌32名,伤敌14名,我无一伤亡。从战损比来说,可谓是中日战争史上的奇迹。蒋介石来电祝贺。这个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此战也可以说是为南京死难同胞报仇雪恨。进占合肥的日军坂井支队得知后方的巢县守备队受到攻击,速派步兵第13联队第一大队前来救援,9团2营伏击部队已安全撤离。具体指挥这场战斗的2营营长黄仁廷,为裕安区石婆店镇人,建国后为共和国少将。
1938年10月5日夜,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和1营长艾明山指挥四支队7团1营,在金安区椿树岗镇伏击日军车队,毙敌46名,俘敌汽车队长1名,获三八式步枪19支、轻机枪1挺,小炮1门,伏击部队仅伤3亡2。第二日夜,7团1营再次在椿树岗设伏,焚毁敌军汽车3辆,毙敌数10名。第3日夜,7团1营第三次于椿树岗设伏,焚毁日寇汽车2辆,毙敌10余人,俘敌一人。以上3战,建国后被林维先将军多次陈述、被四支队战史称之为“三打椿树岗”。林维先为金寨县南溪镇人,建国后为共和国中将。
在这片土地上,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游击队、民兵组织的抗日战斗事迹更是数不胜数。在皖中广为流传的舒城“女县委”的故事就是一例。卢沟桥事变刚爆发,年仅21岁的合肥姑娘鲍有荪步行来到舒城,在南港组建了东沙埂抗日游击队,1938年6月10日日寇侵占舒城,12日这支游击队就在南港活捉了日本鬼子通信连连长洪龙保章,并在前后战斗中活捉了8名日本鬼子。1938年秋,金安区木厂埠地区储华丰等10多个村民,打死3个下乡侵袭民众的日军。叶家集进步人士李耕野带30多人奔袭日军,毙敌数人,夺枪数支……
皖西共产党武装力量的抗日业绩,在以往的文学创作中很少被书写。这和我们大别山红军参与组成的八路军在晋察冀、冀中平原、鲁南地区、胶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文学书写形成鲜明对比。晋察冀出现了《晋察冀》、《吕梁英雄传》、冀中平原出现了《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等红色经典作品;鲁南、胶东也分别出现了《铁道游击队》、《苦菜花》、《红高粱》等著名作品。战时到过金家寨的前辈作家姚雪垠在这一时期写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金千里》、《新苗》、《夏光明》等中长篇,大多反映抗战爆发后大别山的青年运动,表现了民族苦难时代大别山年轻一辈的救国热情。其中《春暖花开的时候》通过描写五战区台儿庄战役前后大别山下一个青年抗敌工作讲习班的活动,较为真实地表现了国民党军政机构的腐败,地方封建恶势力的猖獗,以及特务统治网的绵密黑暗,……当代皖西籍军旅作家徐贵祥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以江淮地区抗日斗争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波澜起伏的战争画卷。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中日双方的历史状况,力图使作品从对那场战争的种种概念化和模式化的片面理解中脱颖而出。其它以皖西中共领导抗战为背景,比较全面和在较为广阔区域书写皖西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文学作品暂时还没有看到。
大别山是国民党中原敌后的根据地。在大别山北麓国民党五战区左翼兵团就有13个师及1个独立旅,共10万人左右,还有几个保安团,守护着大别山这座敌后孤岛。国民党军队先后和日军进行了战时省会六安保卫战,舒城鹿起山战斗、霍山大捷、金家寨康王寨战斗、叶家集富金山阻击战、寿县古城保卫战等,也是可歌可泣。特别是1938年8月至10月中旬的霍山大捷,国民革命军77军132师和37师、71军87师、31军138师824团和韦高振、朱耷拉游击队、7军171师102团、48军176师526团、新四军四支队手枪团、7团等正规部队和安徽省保安4、5、8团及新四军山王河游击队共同对日作战,先后发动了吴家冲伏击战、但家庙遭遇战、圣人山阻击战、奇袭霍山城、团山寨伏击战、半边冲伏击战、项家台子歼灭战、鹿吐石铺伏击战、打鱼冲阻击战等一系列战斗,尤其是9月25日至27日鹿吐石铺伏击战,取得了一举歼灭日军第13师团教导队1300余人、缴获重机枪30挺、掷弹筒52枚的重大胜利。前后整个霍山大捷共歼灭日军2000余人,粉碎了日军打通皖鄂通道进攻武汉的企图,是4个半月武汉会战中唯一完胜的战役,也是安徽抗战期间国共合作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国共两党和霍山人民抗日烈士的鲜血,不断激励霍山一位中学老师朱绍堂,他拿起手里的笔,写了《霍山大捷》纪实小说。书写皖西国民党正面战场,同时也写出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配合,并把一些历史细节搜寻出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作为皖西的作家,应该有人用心挖掘国民党抗战史料和细节,以新的视角,创造出更加完备的作品来。
文学是人学。在国共两党之外,是广大的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的觉醒。1938年2月13日,桂系首领李宗仁在六安宣誓就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他指出“当前抗日第一,没有民众起来帮助是抗不成的,所以我要求安徽方面的前辈先生们,大家出来一致抗日。”这时,章乃器、朱蕴山等社会贤达荟萃皖西。第五战区安徽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于3月5日在六安正式宣告成立。张义纯兼任主任,章乃器任秘书长。第一次共合作时安徽省左派省党部的主要成员光明甫、常恒芳、朱蕴山、沈子修和共产党员周新民、狄超白等,都成为省动员会的负责人。在全省组织各级动委会和41个省属工作团、30个委托工作团以及32个县属工作团,开展抗日动员工作。此情此景被著名报人范长江称为“以六安为中心”的安徽新局面。可是我们没有《晋阳秋》之类作品来表现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
中国知识分子在呼唤民众进行抗日救亡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江都文化界战地服务团”、“北平救亡服务团”、“留学学生抗日救亡团”、“安庆抗日救亡宣传团”,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桂军演出队、霍邱抗日人民宣传团等文化团体、孟波、谢冰莹、胡子婴、史沫特莱等文化名人及汪道涵、江上青等文化工作者先后到达皖西各地开展工作,也成为皖西文学界的一桩盛事。战时内迁大别山的安徽学院、一临中、二临中的师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赵景深、操震球等教育名流仍然教学不辍,保存了安徽的精英力量。大批青年学生更直接走上前线,形成了难以估量的代表正义的强大力量。另外,皖西社会各界以不同的形式参加抗日活动。六安城区著名商家“一品斋”笔店把自己的住宅作为国民党省党部办公地点。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宫保第”也被刘家后人作为安徽省动委会的活动地点之一。寿县的方振武、鲍刚、石寅生、岳相如、余亚农、郑抱真等参加辛亥革命的军人都积极拉起队伍抗战并支持新四军四支队抗战。金安区东河口镇大地主储华峰把自己的庄园让给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居住,还支援四支队粮食和枪支弹药。裕安区丁集镇“双门楼”开明士绅杨素斋积极支持女儿杨哲伦参加第三十八抗日工作团,后来成为安徽省长黄岩的夫人。舒城张母桥的童瑞亭、南港的朱长军等联合其他士绅共向四支队捐献粮食200石,银元7000元。东港冲的开明士绅华锦城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抗日游击大队,并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的游击大队被编为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第一大队。舒城三元观地区原三番首领“程大老七”参加新四军,并帮助手枪团招收新兵3个中队。可是这个阶层,与中国现代历史文化复杂而多元的大格局密切相关,也与地域政治的对峙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密切相关。这个阶层,在抗日战争之外,他们有一部分成为民主人士,大部为“敌人”,在经历过不少的虚化、淡化、丑化之后,其文学形象的描写也就无从谈起了。现在来看,只要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民,都是值得后来者用力书写的,也会赢得历史的尊重。
抗日战争从发生到今天已过去70多年了,历史在呼唤着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描摹伟大的抗日战争“大合唱”之中,以严肃历史态度、规范的文学手法、更高更新的站位,凭借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发掘潜藏在皖西大地的抗战史料,创作出更多的抗战文学作品,以起到完善六安红色历史、展示皖西历史文化自豪感的作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