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450002)
摘要: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入侵中国,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抗日斗争,西安事变后,我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建立陕甘宁边区,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创办了一些刊物。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
一、《解放》周刊
《解放》周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也是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刊物。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刊,16开,铅印,初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主要负责人是张闻天。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出版后,《解放》周刊于1941年8月31日出至134期停刊。毛泽东十分重视《解放》周刊的工作,对于每个时期的宣传要点,毛泽东都亲自过问,重要的社论,评论和文章都要亲自审阅他总结抗战经验写的重要著作《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及《新民主主义论》等36篇渠、董必武、杨尚昆、贺龙、李富春、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都在《解放》周刊上发表过文章。
《解放》周刊的栏目有“时评”、“论著”、“翻译”、“文艺”和“来件专载”等。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报道和评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战与建设工作,介绍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它高举马列主义的旗帜,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列。阐述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正确道路与方法;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前景,鼓舞全党全国人民的革命意志。抗战开始后,《解放》周刊积极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发表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重要论文,在指导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新中华报》
《新中华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前身是《红色中华》,三日刊。1936年1月在陕西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该报辟有:社论、专论、短评、三日国际、三日战况、国内要闻、各县短讯等栏目。1941年5月与《今日新闻》合并改组为《解放日报》。1939年2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新中华报》为中央机关报。由原来的5日刊改为3日刊,廖承志、向仲华等先后主持报社工作。在新版第1号社论中提到,它将增加代表中共中央政策主张的文章,更有系统地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他们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抗战经验,同时它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将更有系统地报道边区人民的生活和建设情况。《新中华报〉的改组,改变了当时中共中央在边区没有机关报的局面加强了对根据地抗战和建设的指导。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新中华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终刊。
三、《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于1939年10月20日创刊,是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理论刊物,主编张闻天。毛泽东在为它写的发刊词中,指出它的任务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以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向我们阐明了《共产党人》这个党内刊物出版的必要性和任务,并且进一步阐释了提出这一任务的理由,然后着重分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进一步对三个法宝进行了剖析,指出十八年(1921―1939)来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统一战线,有三种不同情况;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它的历史也分为三个阶段,并指出党的建设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此外,毛泽东在发刊词中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论断。《共产党人》发刊词发表于1939年10月4日,这个时候是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近有三年的时间,这时出版这个党的机关刊物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它无疑成了党前进路上的旗帜,毛泽东在这篇发刊词中总结和剖析了18年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的共产党人指明了方向,也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人》发刊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它和后来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一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共产党人》于1941年8月停刊。
四、《八路军军政杂志》
《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总司令部机关刊物,1939年1月15日在延安创刊,月刊。肖向荣主编。毛泽东为它写了发刊词,并题词: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该刊的宗旨是坚持党的坚决抗战政策,为抗战服务,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而斗争。其编辑方针是为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八路军军政杂志》经常发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对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主张和抗日战争中军政建设的意见,研究抗日战争的经验,报道前方将士英勇抗日的战绩,揭露日军和汉奸的暴行。同时也为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提供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资料。该刊内容有:研究军事、政治、供给、卫生等工作的论文、经验总结以及有关战争、部队生活、战区民众参战的通讯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八
路军营以上军政干部。因当时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该刊力求印刷精美,每期都有木刻画页,铜版照片、图画、地图、题词等。刊载王稼祥的文章《回答破坏统一团结的阴谋》,毛泽东的《抗战与外援的关系》等领导人的文章以及东北抗日联军军长李延禄的题词: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最后胜利。经常为其撰稿的还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谭震林、谭政、肖克等党政军领导人。《八路军军政杂志》1942年3月停刊,共出版了4卷39期,发行量约3000份。
五、《中国妇女》
《中国妇女》1939年6月1日,在延安出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刊物。该刊以发动全国妇女投身抗日运动为宗旨。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邓颖超等经常为它撰稿。毛泽东对这一专门以妇女工作为对象的杂志创刊非常关心,亲笔为其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中国妇女》1941年3月出至第2卷第10期停刊。
六、《中国文化》和《边区群众报》
1940年2月至3月间,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出版了两个刊物:《中国文化》和《边区群众报》。《中国文化》于1940年2月15日创刊,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以登载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学术理论研究,各类文艺讨论、翻译文章等为主要内容。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问题的讨论曾在该刊上展开。毛泽东的重要论文《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在该刊的创刊号上。1941年8月20日停刊。
《边区群众报》于1940年3月25日创刊,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众化报纸,陕甘宁边区的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为阅读对象的通俗化、大众化的党报。该报的主要特点是通俗易懂,以浅显、生动的文笔说明共产党的方针、抗日救国的道理、政策。在长达十三年的办报历程中,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战火的洗礼,报社工作人员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为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党委机关报,《边区群众报》在战争中及时传递战局战况信息,积极发布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注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对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1948年1月10日改名为《群众日报》。
作者简介:张会会,女,(1978-),满族,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