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福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团结文化界人士,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思潮、新文化在福州的传播,白话体新诗在福州各报刊上出现。但在福州诗坛居支配地位的,仍是旧体诗词。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进入福州后,《民国日报》副刊“自由之路”、“革命之花”,《南洋先驱日报》副刊“不毛”、《南声日报》副刊“前夜”,及《第一燕旬刊》等,经常发表新体诗,福州新诗创作日渐蓬勃。30年代,除《青白评论》副刊“昆巴斯”等发表诗作外,还出现专门发表诗作的刊物《诗之叶》、及《求是报》的“天籁”,《福州民报》的“南风”、“野草”、‘战地诗歌”等副刊专版。
抗战前夕,郁达夫、蒲风、杨骚、董秋芳、楼适夷、雷石榆等作家诗人先后来到福州,组织文艺团体,召开诗歌座谈会,出版文艺刊物或借报纸副刊开辟园地,福州诗歌创作更趋活跃。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救亡运动不仅在北平、上海等大城市搞得轰轰烈烈,而且在比较不发达地区和边远省份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东南沿海的福州市,一些进步爱国的文化人士组织成立了“福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简称“文抗”)。并在其属下设立了“乡村工作团”、”救亡剧团”、“救亡歌咏团”等,大张旗鼓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七七”卢沟桥事变,福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及其下属抗敌剧团于1937年8月15日在黄巷南华戏院举行募捐游艺大会,义演《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是你们的坟墓》等话剧,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前方战士。还在东街口演出街头活报剧《捉汉奸》和《放下你的鞭子》。林舒谦创作独幕话剧《喷火口》《毒》和3幕话剧《战》,先后在《抗战戏剧》杂志上发表。
当年10月在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会上,改名为“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推举郁达夫为理事长,并在《小民报》上辟“救亡文艺”(日刊),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但不及一月,因国民党当局破坏,“救亡文艺”不得不沉痛向读者告别。1938年5月,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永安遂成为我国东南的文化活动中心。永安五日刊《老百姓》,及其后由改进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刊物《现代青年》等都开辟诗歌专栏。
20世纪20~40年代,福州及客籍福州的主要诗人有郁达夫、郑振铎、冰心、胡也频、林徽因、楼适夷、郭化若、沈祖牟、林庚、蒲风、雷石榆、邓拓等。其中郁达夫诗的典丽,冰心诗的谐婉,楼适夷诗的雄壮,沈祖牟诗的意境,邓拓诗的清纯,又开一代新风。
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州许多进步青年以诗歌唱胜利。但随着内战的爆发,不少诗作者表现出失望、愤懑的心情。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声中,人民期待解放的心情,在新诗中也有所表现,并出现宣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战斗诗篇。诗作者有:朱柽、司徒慧、何人、叶一帆、陈侣白、黄稼、程力夫、唐恺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