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的殖民教育
来源:吉林省情网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郭文明   2017-12-05 16:48:26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是无孔不入的。残酷野蛮的政治、军事统治和疯狂的经济掠夺,再伴之以相适应的思想文化统治的配合,构成了日寇殖民统治的完整体系。列宁指出:“刽子手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暴动,牧师安慰被压迫者。……使他们忍受这种统治,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打消他们的革命热情,破坏他们的革命决心。”[1]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殖民教育专制就是这种牧师式的“软刀子”。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日本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政策辩护,欺骗东北人民,使他们成为被统治的奴隶和顺民;第二个任务就是为建立殖民地经济体系培养经济专业人员,第三个任务就是直接为殖民统治和殖民机构服务,收买和利用一批奴才,成为其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帮凶。企图达到泯灭东北人民的爱国心和反抗精神,永远霸占东北的罪恶目的。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殖民教育专制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是破坏原中国在东北的教育,建立日本殖民教育阶段。

  “九?一八”事变时,“全东北小学共计14,330余校,学生80余万人[2] 。”然而,这些学校大都随日军武装霸占东北的灾难所及,相继被封闭或被占用。中学教育在事变前发展异常缓慢,仅有学校194处,学生数38,575名,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以“中学校为排日干部之养成所”及“成了排日之地方轴心”[3]的理由,大肆摧残、破坏中学校。伪“龙江省城旧第一中学校之一部校舍,事变后曾经关东军借为仓库”。[4]中学校经过日本封闭强占后,陷于师离生散的状态,许多教员学生遭到逮捕监禁或屠杀。学校数、学生数大减,直到1937年中学生才达到33,650人,亦未恢复原状[5]。而高等学校,在“九?一八”事变前,“有东北大学、冯庸大学、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30多处”。[6]随日军入侵,全被封闭。

  日本帝国主义对所谓“排日教材”更是恨之入骨,大肆查禁。1931年l0月11日,日军长春宪兵队由坂野少佐率兵,“遮断交通,在市内5个中等学校搜出排日教材共50数种,400余件。”[7]同时向各校警告:“今后再有教授排日教材者,按拿武器反抗日本论处。”[8]1932年7月,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策划下,伪满洲国设立了文教部,由伪国务院总理郑孝胥出任部长,而实际教育行政权是操纵在伪文教部的总务司长日本人之手。随后,逐步开始制订各项奴化教育的法规章程,着手所谓“创立”学校的工作。

  1933年初,日伪首先开办所谓初等教育。到1933年12月末,在东北已开设小学校10,952所,学生数达596,689,人。[9]这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东北人民接受奴化教育,还制订了强迫接受奴化教育的法令。伪黑龙江省“义务教育章程”中规定了对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拒不入学而采取“警告、惩罚、罚款”的方法。到1937年12月末,小学校数已超过1929年数目,学生已达1929年的50%。[10]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培养“职工”,把中学改为农、工、商科的职业学校。对高中则改过去的文理科制,而添设农工商三科。并在各县高小以上设女子补习科,专授以家事、裁缝、育儿等学科,以养成“贤妻良母”。高等教育方面,于1933年设立了培养中等奴化教育教师的吉林高等师范学校,于1933年创设了奉天高等农业学校。[11]对各级各类学校,日伪当局宣布了苛刻法规:凡属主办人在思想、行动上有反满抗日或违反政府意图的;教员有所谓“品行不正”的,所办学校事先不向政府申报的;所开课程不按政府规定内容教授的,等等。学校一律强制停办,并按“情节轻重”,对主办人或教员进行惩处。[12]

  日伪时期奴化教育用心十分险恶,规定了小学教育要“遵照建国宣传,以王道主义为施教之方针,并授予儿童以普通知识及技能为宗旨。”[13]其实,日伪的初等教育,一方面是在麻痹广大心灵纯洁的儿童,另一方面是在培养身体强健,具有“普通知识技能”,为其经济掠夺服务的劳动后备军。规定“中学教育为继续小学教育之主旨,而施以较高的普通知识技能,并注重于职业的训练。对于女子方面,特别注重‘家政’教育”。中学教育完全是加深对青少年的奴化思想教育,并直接为经济掠夺培训劳动力。对高等教育规定以“智仁勇三者为归焉”,[14]实际是以培养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忠”的“人才”为主要目的。总之,基于“教育之普及,则惟礼教之是崇”的根本原则,规定教育方针为“重仁义,讲礼让,发扬王道主义,……而对于世界民族,以亲仁善邻共存共荣以达于大同为宗旨。”[15]完全暴露了日寇奴化教育目的是以灌输封建思想,肃清民族意识及革命的进步思想,奴化麻痹广大青少年儿童,以养成“安分守己”、“自重节义”、任其宰割的奴才。

  第二阶段是1937至1942年,是日伪殖民教育的所谓“新学制”和“发展”阶段。

  1936年末,伪满颁布了《产业五年计划》。为适应这个计划和即将发动的对中国内地的大规模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1937年5月,伪满洲国公布了《新学制》,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以及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部类。

  所谓“发展阶段”的初等教育,自1938年1月实行“新学制”以后,情形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扩大奴化教育,增加了修业年限一至三年的“国民学舍”及“就私塾中之优良者”改为“国民义塾”[16]的初等教育机关。这样,就使奴化教育无孔不入,私塾也被日寇经选择而正式纳入初等教育体系,因此,伪满的初等学校迅速增加。

  实施所谓“新学制”,日本帝国主义将“三三制”的中学校改成修业年限为四年的“国民高等学校”及“女子国民高等学校”,认为“国高以实业教育为根基,兼授以实际生活上有用之文理教育”,培养所谓“中坚人物”[17]十分必要,经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改编,真正中等教育的中学这时在东北形同绝迹。

  大学教育的变化是:1938年,日伪“将奉天高等农业学校、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新京医学校改编为大学.”[18]随后又将哈市医科专门学校等几所私立专科学校改为大学。1940年,为适应所谓农业国策,立新京畜产兽医大学及“哈农大”,为适应所谓“开拓国策”,在哈市、齐市等设立开拓大学;1937年,为培养殖民统治骨干分子,在伪新京长春成立一所重点学府——伪“建国大学”。大学由1937年的10所发展到

  1942年的20几所。大学的数量虽在增加,但大都是根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而设立的农工医三科学校。其特点是日本人逐渐增加,中国人逐渐减少。日伪当局还制定了《大学入学志愿者全衡纲要》,规定了中国人“要经协和会市、县、旗支部长认为适当者,才可推茬到大学。”[19]为日本人及汉奸、亲日派入大学大开了方便之门。

  所谓“发展时期”,根据“新学制”规定,遵照“建国精神”及溥仪“访日宣诏之趣旨刀,“以咸使体会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之关系及民族协和之精神,阐明东方道德,尤致意于忠孝之大义,授予知识技能……”,“以精神教育为主眼。”[20]即以封建思想意识、皇道精神,养成对日伪“尽忠报国”及“民族协和”的“实践者”、“先驱者”[21]。

  第三阶段从太平洋战争爆发至“八?一五”日本战败,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文化教育走向崩溃的阶段。这一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将其在东北的殖民教育完全纳入战时体制,并进一步加深了殖民化程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支持战争,进行经济掠夺,需要大批劳动力,遂公布了“国民勤劳奉公法”及“学生勤劳奉公令”,把整个教育全部纳入战时体制。为适应“战时体制”的需要,1943年,日伪把民生部教育司晋升为文教部。

  1942年,伪满学校总数为2l,940所[22],以后只有学级与学生数增加,而学校数反而减少。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力增设学校,只得在原有学校增添级数。在课堂上,适于战争体制,减少了全年授业日数,新添“终日实习”、“终日训练”、“勤劳奉仕”等。年级越高越加授“建国精神”、“勤劳奉仕黟及“体练”课。

  1942年1月实行“学校实施教练”法,要以军事训练对学生灌输绝对服从的观念。为将高校纳入战时体制,使学生早日到战场上去,1944年,日伪宣布将所有高校“修业”年限缩短6个月。”[23]并于伪“康德11年末(1944年)实行强化军事教育,彻底勤劳奉仕制度”,“彻底修练指导,刷新教科”[24]的为扭转战争危机而做垂死挣扎的所谓大学“决战体制”。

  溥仪第二次访日归来后,把日本“太阳神”搬到东北,奉为“建国元神力,让人们“奉祀天照大神,尽厥崇敬”,[25]日本帝国主义借机大肆鼓吹因为“满洲国”是“天照大神”所创,应归日本统治,改“友邦日本”称“亲邦日本”,日满竟成为“父子关系”,满要尽孝于日,这样就由“神道”代替了“皇道”,东北人就应该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奴才”和“顺民”了。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宣称其教育宗旨是“彻底于诏书所示惟神之道”,“函养振作忠孝仁爱”、“协和奉公之精神”,[26]实际是为了培养能为日本帝国主义“奉公”卖命的奴才,以维持已经摇摇欲坠的法西斯统治。

  日伪的奴化教育,用心险恶,手段卑劣。这种奴化教育的毒素在伪满的学校、机关、军队、家庭、城镇、乡村到处泛滥,曾造成严重恶果。

  首先,由于它具有很大的欺骗和腐蚀作用,使一些人的民族意识受到摧残,屈服于日伪的统治;第二,它为日本帝国主义残酷、野蛮的统治培养和收买了一批汉奸、奴!才及其帮凶,第三,为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地经济体系,实行大规模经济掠夺培养一些御用识知分子和技术程度单一、变形化的经济专业人员及职工;第四,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重点,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最大限度掠夺中国的工矿资源和农业产品,教育经费有限,因而大力推行奴化教育的“愚民政策”,摧残民族文化意识,使落后的东北教育更加倒退,许多平民百姓处在愚昧无知的境遇。

  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对其在我国东北实行残酷统治和掠夺起了很坏的作用。但是,广大中国人民是从来不甘做亡国奴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进步知识界和其他各界受国群众掀起了一次文一次抵制奴化教育的斗争,沉重打击了目伪殖民教育专制统治。目本军国主义泯灭东北人民民族意识的梦想终于伴随其政治、军事上的彻底失败而告破灭!

  [注 释]

  [1]见《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38页。

  [2]《第一次满洲帝国文教年鉴》第19页,伪满文教部编。

  [3]1936年版《文教年鉴》,第476页,伪文教部编。

  [4]伪《文教月报》第一号第54页

  [5]1938年版伪《民生年鉴》第37页

  [6]1932年版伪《满蒙年鉴》130页

  [7]见日人办《长春实业新闻》昭和6年l0月13日

  [8]同[5]

  [9]伪《第一次满洲帝国文教年鉴》第553页

  [10]伪《民生年鉴》第33页,1938年版

  [11]伪满1934年版《满洲国现势》第510页

  [12]伪文教部编《第三次满洲帝国文教年鉴》第21页

  [13]《第一次满洲帝国文教年鉴》

  [14]《第二次满洲帝国文教年鉴》第七编,6页

  [15]《第二次满洲帝国年报》,第180页

  [16]伪满编《满洲教育》第三卷,六号,第6页

  [17]伪满《重要国策声明重要法令解说集》,195页

  [18]1942年版《满洲国现势》,510页

  [19]《建国教岔》,第二卷,二号,第64页

  [20]《满洲教育》第三卷,6号第1~4页

  [21]《建国教育》,第二卷,2号,第63页

  [22]《满洲国学事要览》,《满洲年鉴》

  [23]1944年,《满洲新闻》第24页

  [24]1945年版《满洲年鉴》第266页

  [25]溥仪《我的前半生》

  [26]1944年10月《文教审议会答申及建议》第11页

  郭文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