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抗战中的《广西日报》昭平版
来源:广西地情网 《广西地方志》   2017-12-15 16:19:59

  1944年秋,由于国民党新桂系在湘桂战役的失利,新桂系的机关报——《广西日报》(桂林)解体。随后出现了《广西日报》宜山版、《广西日报》百色版和《广西日报》昭平版(以下简称“昭平版”)。就其性质而言,前两者仍是新桂系的机关喉舌,而“昭平版”则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在桂林的中共广西地方党组织为贯彻周恩来副主席指示,通过统战关系,团结有关各方,得到广西国民党左派人士有力支持而创办起来的进步报纸,尽管她在昭平出版时间不长(1944年11月1日至1945年9月30日),但在桂东抗战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昭平版”创办的历史背景

  1943年,苏联卫国战争由防御转入进攻,1944年1月德寇防线全面瓦解,而作为法西斯一方的日本深感情势危急,故急于打通中国大陆和南洋的交通线,企图使入侵中国大陆的日军和孤悬在南洋的日军连结起来,挽救其崩溃的局面。3月间日军大举进攻河南,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湘桂路大撤退,长沙、衡阳、桂林、柳州相继沦陷。桂林是抗战文化名城,这里涌现出大量爱国著名人士及创办一批进步报刊,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避敌锋芒,共产党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战略布署。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副主席对桂林的出版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兵分两路,一路从陆路向西撤,到重庆来;另一路,从水路向桂东撤,那边是山地,听说十万大山什么都有,是打游击的好地方,必要时组织当地人民,干它一家伙,告诉书店的同志,事先做好准备,撤就是要大家去撒革命的火种……”[1]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部分不随省府西迁的爱国人士就疏散到桂东的昭平。昭平地处桂东山区,交通极不方便,且为入桂通道的湘桂铁路和西江水路之间的死角,时日军南下广西,已成强驽之末,无力占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有抗敌保乡的民族传统,敌后抗日根据地会自然建立起来,这也是大批爱国人士撤至昭平的原因之一。

  当时撤到昭平的机关团体主要有广西报社、两广食糖专卖局、广西企业公司、广西省府桂北行署等,他们的到来使原有四千多人的小镇“窄窄的街道,成天挤着人群……整个市面从外面来的,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七”[2]。其中不乏一批文化界爱国知名人士,如陈劭先、陈此生、欧阳予倩、千家驹、梁漱溟、何香凝、莫乃群、陈廷等,他们在桂林、柳州、梧州相继沦陷之后,都有建立抗日自卫力量的愿望。1944年6月,他们在县长韦瑞霖、同盟会会员严直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抗日组织——昭平民众自卫工作委员会,领导民众保家护国。但在战争形势下,最为紧迫的是要了解每天敌人的军事动向,以便及时作出反应。在当时条件下,只有报纸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故莫乃群、张锡昌便邀陈劭先、欧阳予倩、千家驹、陈此生、梁漱溟、徐寅初等商议出版广西日报事宜,他们首先通过撤退到百色的广西省政府代主席陈良佐,教育厅长黄朴心,请示在重庆留医的黄旭初,并且取得同意,从而排除许多阻力,为“昭平版”的出版取得了合法地位。

  随后紧急进行办报的筹备工作。成立了报社的领导机关——社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先后由陈劭先、欧阳予倩担任,委员有莫乃群、张锡昌、千家驹、胡仲持、徐寅初、周匡人等人,下设四个办事机构:编辑部、经理部、营业部、印刷部。具体分工如下:莫乃群任报纸发行人,胡仲持任总编辑,徐寅初任经理,诸建才任营业部主任,黄洪年任印刷部主任。在桂林西南印刷厂、广西企业公司、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电教处得到办报必备的物力、人力无偿援助下,1944年11月1日“昭平版”第一版与读者见面。年冬,日军进迫昭平,报社于1945年1月27日迁移黄姚镇。

  二、“昭平版”的办报方针、

  主要任务及栏目设计

  “昭平版”尽管仍沿用《广西日报》桂林版的“内政部登记证第6544号”及李宗仁给桂林版题写的报头,但由于它受中共和民盟的思想指导,在内容上与桂林版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办报的指导方针看,“昭平版”贯彻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七七”宣言的三大口号,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与当时《中央日报》、《扫荡报》办报方针有着本质的区别。桂林文委委员张锡昌在创刊号上也明确地提出办报的任务“要负起保卫桂东南的伟大任务;要报道正确消息;要号召动员群众;要提高山城的文化;要指引广大民众走向胜利、团结、进步的大道;要发扬世界民主的潮流,打击法西斯残害人类的思想,它应是桂东南的号角,也是桂东南的子弟击败日寇的精神武器”[3]。办报者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把个人前途和幸福置之度外,拿他们的话说就是“渴望民主、自由、幸福的日子到来,咬紧牙关,度过严冬,让春风扇起我们生命的烈焰,更勇敢地向我们的目标迈进!”[4],故“昭平版”创刊以来,成为揭露国民党反动和腐败,唤起人们团结抗战的战斗号角”[5]。

  “昭平版”的版面由于受到纸张供应的影响,曾经历缩小篇幅,而停刊,而油印,而复刊,而再缩小篇幅,而再复刊的艰难历程,但其爱国之热情丝毫没有动摇,相反“决心在将来遭遇到任何更困难的环境,都要努力维护报纸的继续出版”[6]。综观其版面,栏目设计大体有:1.言论、新闻、专栏:其中,言论包括社论、短评。新闻包括国际要闻、盟军对德意日战讯、国际简讯、国内新闻、对日战讯、国内简讯、本县新闻。专栏包括时事述评、专论、星期论文、来稿、地方通讯、陪都通讯。2.副刊:书刊评价、作品研究、读书介绍、艺文谭、怀旧录、青年座谈、现代辞林、现代人物志、自由谈、美术版、诗刊、木刻版读者园地、妇女专页、工合专页(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主编)、动员周刊(由昭平民众自卫工作委员会主编)。

  三、“昭平版”的历史地位

  “昭平版”在艰难中诞生,在困难中前进,因其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代表人民的心声,故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一位老人回忆道:“过去只能看几天前的报纸,现在一早就能从报童的手中看到了当天的新闻。特别是在南完酒家和东坡酒家的席上,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在品尝香茶时,还拿着报纸在议论。”[7]更有影响的是“它象一支火炬燃亮着敌后桂东地区茫茫的黑夜,宣传抗战、自由民主思想,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在读者中撒下了革命的文化火种”[5]。“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构成“昭平版”主要内容,它通过新闻、评论、文艺形式,大力宣传“团结抗战、抗战必胜”[8]思想,是为“抗建宣传,八桂动色,为民喉舌,是正是直”[9],在桂东抗战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第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昭平版”刊行初期,正是国民党战场湘桂大溃败时期,这是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消极抗战的必然结果,反映在当时“昭平版”上的是严肃的抨击和愤怒的控诉。1944年11月3日发表的《口号胜利》一针见血,“有人说:德国人是‘做了不说’,英国人是‘做了再说’,美国人是‘说了再做’,中国人是‘说了不做’。又有人说:这次战争中,苏联是‘军事胜利’,美国是‘生产胜利’,英国人是‘外交胜利’,中国呢?——‘等待胜利’。”11月8日《桂客谈山》指出:“有人说古人云‘仁者乐山’,现在呢,逃难的都一味朝着山多处深处逃去,这可以强名之为‘怯者乐山’,如果我们一味对山乞灵,对山求救,那显得我们太低能太无志气了。”乐山是四川省的一个县,歌乐山是国民党战时陪都重庆附近的一座山,这两篇杂文对蒋介石本人和他的主力部队躲于四川山区,坐观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者作艰苦的斗争,最后想掠夺胜利果实这种行为作了尖锐的抨击。

  1944年国民党抗日战场连续失利,蒋介石却把失利归因于盟邦攻势不能配合,“封锁不能打开”[10],导致武器缺乏,而把自己消极抗战,片面抗战等重大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昭平版”于1945年1月10日特约贺县中学肖敏颂老师写了一篇专论《一切锁链用我们自己的手排除它!——献给1945年》给予有力回击:“我们不是唯武器论者,我们不相信装备落后,重武器缺乏,便是军事失败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因,我们也不是倚赖外力主义者,我们不相信没有盟邦的大量物质援助,抗战便绝对没有办法的是似而非的论调。”

  “昭平版”还利用桂东特殊有利的政治环境,转载新华社电讯,将延安电台广播的中共中央的指示方针渗透到评论中,还刊登美国三藩市(即旧金山)广播,印度新德里广播,塔斯社、路透社、合众社发布的电讯,真实反映解放区军民抗日斗争、生活和生产建设情况,以及国共关系等重大事情,使之成为桂粤边区敌后一支新闻尖兵。

  第二,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早在1941年初,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爱国人士就致电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要求“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种抗日势力,保障各种抗日党派”,但国民党反动派始终实行降日反共政策,并企图在两年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力量,以致国民党抗日战场连连失利。面对湘桂战事失败,“昭平版”沉痛地指出:“我们痛定思痛,深切感觉到,日寇在湘桂线轻便的得逞,最主要的原因却在于我们方面对民众动员的疏忽。”[11]指责国民党脱离群众的抗战路线。1944年11月21日社论《战局感言》又指出“有人保存实力得计,现在证明了这种打算是蠢到了极点,如果仿古学有人认为可以拿空间换时间,那么,毫无疑问,我们抛去的是祖宗坟所在的空间,而换得的将是子子孙孙万劫不复的时间。”并警告说:“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残民以逞,而能成事者,无论战时或平时,求之古今中外的历史,盖未尝见。”[12]“没有老百姓和大后方的援助,我们是不会打胜仗的”。大力宣传了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也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第三,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45年春,在周恩来副主席直接关怀下,民盟广西支部在昭平黄姚镇成立,欧阳予倩、莫乃群、张锡昌、周匡人、千家驹、徐寅初等加入,他们在同黄姚的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同志一起利用“昭平版”为革命阵地,大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特别是在1945年德、意、日轴心国开始破败的时候,蒋介石已蓄意将中国人民的抗战成果窃为己有,强化专制独裁,镇压民主,为此,“昭平版”发表社论,警告:“法西斯的细菌可不能证明其已不存在,我们要根绝法西斯细菌,才无愧于民主阵线之一员,也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的胜利。”[13]并指出实行民主的重要性:“抗战需要政治民主化而后有胜利可言,建国必须要政治民主化而后有成功可信……八年来事实的教训,更普遍地使得国人深信:政治不民主,就不可能全国团结,不可能集合所有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善用所有的物力,因而不可能获得实际的抗战胜利。”[1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此,如何保障胜利果实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昭平版”代表人民的愿望,指出要确保胜利成果必须做到:第一,实行民主,一切统制言论、检查新闻制度应废止,政治犯无条件释放。第二,必须保持团结,决不应再有兄弟阋于墙的不幸事件发生。第三,要严惩汉奸伪军[15]。8月22日和9月5、6两日,分别又以《民主合作和平建国》、《国家统一与政治民主》、《违反民主就是自掘坟墓》为题发表社论,反映了该报为争取人民民主而呐喊的政治立场。

  1945年9月30日,随着日本投降,国土的光复,“昭平版”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后迁回桂林。它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桂东敌后抗日的烽火,其历史作用功不可灭。

  [参 考 文 献]

  [1]沈静芷.关于新知书店的部分史料之二[Z].

  [2]今日的昭平[A].昭平政协,文管所.《昭平史话》四[C].1986.

  [3]张锡昌.保卫桂东南的号角响了[N].广西日报(昭平版),1944-11-1.

  [4]小愿望与小感想[N].“昭平版”,1945-1-1.

  [5]李梅甫.忆《广西日报》昭平版[A].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桂林抗战文化史料第二十八辑[C].

  [6]敬告读者[N].“昭平版”,1945-1-22.

  [7]岳峰.抗战胜利前夕的昭平[A].昭平文管所.《昭平史话》一[C].

  [8]何香凝在“昭平版”创刊增刊题词.

  [9]民国广西省政府财政厅严直方在“昭平版”创刊增刊题词.

  [10]蒋介石.告全国军民书[Z].1945.

  [11]沉痛的教训[N].“昭平版”,1944-11-16.

  [12]从中枢人事调整说起[N].“昭平版”,1944-11-24.

  [13]论民主与民主风度[N].“昭平版”,1945-1-17.

  [14]陈此生.中国的迫切需要[N].“昭平版”,1945-7-7.

  [15]如何保障胜利成果[N].“昭平版”,1945-8-18.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2005年第4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