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来源:360图书馆   2018-02-06 13:02:22

  由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随着1935年“一二·九”运动兴起及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渐形成了全民性的热潮,音乐界的各方面人士在此运动中逐渐汇聚拢来,结成了以抗战音乐为共同目标的统一战线。

  1936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于上海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歌曲作者协会”,成员包括当时各方面从事救亡歌曲的词曲写作的诗人、作家陈子展、龙沐勋、柳倩、任韵、塞克、关露、周钢鸣等,音乐家冼星海、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孙慎、丁珰、吕骥、任光、张曙、孟波、麦新、周巍峙、沙梅等人。从此,团结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丰富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了。

  1938年前后,全国各地的抗战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纷纷聚集到当时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1938年1月,成立了“中华全国歌咏协会”,选出了冼星海、黄自、吕骥、贺绿汀、张曙、刘雪庵、周巍峙、林路等五十五名执行委员。继之于3月份又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艺界各方面的人士,不分派别,不分阶层,一致团结起来。同年4月,由中共副主席周恩来直接领导,在国共合作组成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成立了专司抗战宣传工作的“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冼星海和张曙主持抗战音乐的组织领导工作。音乐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不断扩大,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掀起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早在1935年2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刘良模就发起组织了上海的“民众歌咏会”,明确提出:“我们不是为唱歌而唱歌,我们是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并号召“凡是会唱歌的人,都应该把这雄壮的歌声传播到他周围的群众中间去,这是歌唱者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应该负的责任”。“民众歌咏会”很快发展壮大,并在香港、广州等许多城市建立分会。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前后,全国各地的救亡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至1937年底,上海仅见于《立报》记载的救亡歌咏团体就有近百个之多。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为了进一步点燃各地的抗战音乐烈火,一大批救亡歌咏活动的骨干,如冼星海、吕骥、麦新、孟波、盛家伦、刘良模等人,联合影剧界等各方面人士,先后组织了救亡演剧队、战地服务队、青年战区服务团、儿童抗战宣传团体等,奔赴祖国各地,所到之处,不仅传播救亡歌声,播洒抗战音乐火种,并帮助当地组织起了众多的歌咏团体,使救亡歌声遍布全国。

  1938年,为庆祝台儿庄大捷,在冼星海、张曙的组织下,武汉曾举行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群众抗战歌咏火炬游行,盛况空前。如火如荼的救亡歌咏活动遍及全国,真可谓“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