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为抗日救亡呐喊的《救亡呼声》旬刊
来源:《广州抗战纪实》,作者:黄建新   2018-03-04 14:23:55

  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在广州创办发行的《救亡呼声》旬刊,是中共支持和领导的进步群众抗日救亡团体“救亡呼声社”的社刊,是一份进步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刊物,它冲破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种种阻挠,旗帜鲜明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呐喊,为全民族抗日救亡呐喊,对当时广东地区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广东人民的抗日怒潮再度高涨,各阶层人民普遍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当局开放民主,开放“党禁”,一致对外,实行全民族的坚决抗战。当时的国民党广东当局,仍顽固地实行压制民主、控制民众运动的态度,但是也有一部分要求抗战的开明人物,其中以省党部书记长谌小岑为突出的代表,他主张在抗战前提下开放民众运动,开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实行联共抗日。当时,谌小岑想组织一个青年团体,作为争取和掌握青年和文化界的组织形式。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吴华(吴济生,后任中共广东省委青委书记)、虞焕章(杨康华,后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同志知道后,决定给予支持,尽可能利用国民党省党部的关系,在广东建立公开合法的统一战线群众团体,掀起抗日群众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7年7月18日,在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支持下,由国民党省党部出面组织成立了“广东青年救亡同志会筹备会”①,以中共秘密“学筹”为主的100多青年参加了成立大会,推举了共产党员占多数的十多位筹备委员。这个团体的出现,引起了国民党广东当局顽固势力的恐慌,顽固派以“有碍统一领导”、“团体复杂,有共党嫌疑”、“非法”等罪名横加反对和压制,迫使“筹备会”在短短一个星期后不得不宣告流产。

  当“筹备会”宣布解散时,青年们群情激愤,坚决不愿散伙。由于这个团体是谌小岑授意成立的,对于被迫解散,谌小岑很恼火,在青年们强烈情绪的鼓舞下,他宣布筹办一个刊物,取名《救亡呼声》,以谌小岑、瞿缓如(以上为国民党员)、黄泽成、容惠兰(以上为共产党员)、邓明达、卓炯(均不久加入中共)、何希齐(进步青年)七人组成编辑委员会,在省党部立案。另外,又成立一个“青年救亡工作者座谈会”,以联系这批进步青年。经过中共近一个月的筹备组织,终于抓住了“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的时机,以《救亡呼声》旬刊的名称,建立了抗战初期广州地区第一个公开合法的群众抗日救亡团体——“救亡呼声社”。1937年8月14日,“救亡呼声社”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社组织章程,选举谌小岑为社长,邹优瑞(邹仑,中共党员)为总务部负责人,黄泽成为研究部负责人(管组织),邓明达为出版部负责人。《救亡呼声》旬刊作为“救亡呼声社”的社刊,于1937年8月21日起创刊发行。②

  救亡呼声社的总务、研究、出版三个部基本上为中共党员所掌握,成为中共起领导核心作用的统一战线群众抗日救亡团体。《救亡呼声》旬刊的编辑委员会七人中,中共党员和接近党的青年为五人,占了绝对优势。旬刊的日常工作由邓明达、卓炯负责,发行工作由邓明达主持,日常编辑工作由卓炯主持(后来虞焕章、李健行等也参加过工作)。谌小岑比较开明,对中共的意见也多接受。因此,《救亡呼声》旬刊成为当时较有生气的、进步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刊物。

  (二)

  《救亡呼声》旬刊从1937年8月创刊至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在一年零两个月中,共发行了20多期。主要刊登政论文章,并辟有“火线上”、“座谈”、“救亡情报”、“十日间”、“抗战知识”、“通讯”、“文艺”等专栏。大批共产党员如吴华、石辟澜、虞焕章、梁威林、姜君辰、黄泽成、李翼杨、宋绿伊、容慧兰、邓明达、卓炯、张庸生等在其中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报导和文章(其他以笔名发表的未算在内),不少进步人士如谌小岑等也发表了很多文章,根据不同的阶段和形势,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抗战救亡的革命鼓动。一批进步画家如赖少其等为刊物作封面画。《救亡呼声》一般发行量每期数百份至1500份,最高发行量达2.4万份,③销往广东各地和港澳地区。它像一把鼓吹抗战救亡嘹亮的号角,对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重要的舆论发动和指导作用。它对运动的舆论发动和指导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宣传“以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中心而建立广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当局立即结束反共政策,团结对外,提出全国不论信仰,不分阶级,“各党各阶层共同联合起来,以打击强暴的日本帝国主义”。

  二、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它抨击当局压制民众运动、不给人民民主权利的所为,宣传民主与抗战的关系,认为“民主政治是保障抗日胜利最好的条件”,而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必须立即“开放并保障一切抗战救亡的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绝对自由……除汉奸外,都应享受这种权利”,必须让“工农群众能自动的组织起来”,“在民众团体中实行真正民权”。

  三、指导民众运动。它号召“运动方面以青年运动作主体而旁及广泛的民众运动之开展”,主张:第一,以青年文化人教育、唤起和推动工农大众实施抗战;第二,让工农大众自由组织起来,保障其生活及对现状不满的批评和行动的权力;第三,建立各部门统一的救亡组织,促进全市全省救亡运动的统一。救亡呼声社还组织广大青年就“如何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进行讨论,制定并公布了青年、农民、工人、妇女、公务员的救亡工作纲领和计划,陆续发表大批关于青年运动、文化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的指导性文章和实际运动报导,热情地指导整个广东地区的群众救亡运动。

  四、批判汉奸理论。它对国民党顽固派和汉奸散播的“长期准备论”、“局部抗战论”、“日本军阀、财阀绝对对立论”、“一面防赤论”等汉奸理论进行了批判,并且对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华南游击队、破坏统一战线的“自杀政策”以及压制人民民主等政策进行了抨击。

  五、宣传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七·七”抗战刚一爆发,“救亡呼声社”就以铁的事实和科学的分析驳斥顽固派反苏的所谓“赤色帝国主义”的谬论,正确地指出:“第一,根基于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的利益一致,根基于日本侵华侵苏的客观事实,日本是中苏的共同敌人,我们必须与苏联取得密切的联系,缔结中苏互助协定。第二,基于和平的要求,即反法西斯的要求,基于英美在华利益与日本的冲突,我们必须建立争取与英、美的友好合作。”正确地提出了联合社会主义苏联以及英、美等国家,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④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出版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救亡呼声》遂宣告结束,“救亡呼声社”的进步青年和文化人分散到粤北、东江、西江和香港等地,继续进行抗日的文化工作和实际工作。

  《救亡呼声》尽管时间不很长,但它是抗战初期救亡运动高潮广东地区涌现的一批刊物中的一份较有生气、较有影响力的刊物,它在广东抗战初期救亡运动和抗战文化史上,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地位的。

  ①最初公布为“广州青年救亡同志会”。于1937年8月21日起创刊发行。

  ②《本社第三次社员大会社本部报告》(1938年)。但据《救亡呼声》第一卷第一期登出的日期是1937年8月11日。

  ③《一年来之广州文化运动》(1938年);《访问谌小岑记录》(1984年1月);《访问邓明达记录》(1985年1月)。

  ④以上论点和引文,请参阅救亡呼声社编委:《一年来本刊政治主张的检讨》(1938年5月),以及《救亡呼声》第一卷第一期至第三卷第七期的文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