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文化战线 > 内容正文

《抗日新闻》: 中共琼崖特委抗日时期的机关报
来源:中国老区   2019-06-12 13:15:16

  中共琼崖特委的机关报《抗日新闻》1939年3月在特委驻地琼山县树德乡创办,为4开4版油印周报,也曾出5日刊、3日刊,深受琼岛军民的欢迎。

  《抗日新闻》创办初期,由当时的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李明(即林李明)直接领导,特委领导人冯白驹、王白伦等也十分关心、支持报纸的出版。特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黄魂是《抗日新闻》首任主编,特委宣传部长陈健、李雨枫,还有李英敏、陈说曾先后主持《抗日新闻》的编辑出版工作,符荣鼎曾担任短期的行政管理工作。

  《抗日新闻》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岛各阶层人民、海外侨胞投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大造舆论,是响彻琼崖的抗战号角。《抗日新闻》的出版深受琼岛军民的欢迎,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军民都把“抗新”当作中共琼崖特委的代称。

  《抗日新闻》内容有社论或时评、国际国内时事、本岛新闻、副刊等。有关政策性的重要文章和评论,均由中共琼崖特委领导撰写或审定。国际、国内新闻通过电台接收新华社、国民党中央社的电讯,并从湛江、香港等地传进的报纸中摘编,本岛新闻由各级党组织、独立总队各部队和群众团体提供。

  《抗日新闻》在敌后办报,环境极为险恶,办报人员历尽艰辛,用生命和血汗谱写琼崖办报史上光辉的一页。

  《抗日新闻》编辑部随特委机关与顽军周旋于山林中,经常断粮,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个小饭团。编辑朱旦就是这样被疟病和饥饿夺去了生命。由于周围村庄经受敌人多次摧残,群众几乎逃光,不仅粮食接济困难,而且住无房屋。编辑部人员只得自己动手盖茅舍栖身,自盖的茅舍既窄小,又漏雨,大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办报。1944年报社移驻白沙时,山区没有菜吃,编辑部人员也拿起锄头,每人开垦一片园地,种瓜菜种红薯,靠自力更生改善生活条件。

  办油印报,誊写、印刷人员都是无名英雄。他们不仅要刻苦学习,熟练地掌握刻写蜡纸和油印技术,使印出的报纸像铅印一样清晰、美观,而且要千方百计克服由于敌人经济封锁而造成的重重困难。在反“蚕食”、反“扫荡”最艰难的时期,外援断绝,纸张、油墨的供应无法解决,印刷人员想办法用农村染衣用的青靛制作土油墨,发动群众采剥树皮造土纸,维持报纸的出版。在印报中,他们对每一张纸、每一滴油墨,都精打细算地使用。刻字员把钢板、钢笔、蜡纸随身携带,不分昼夜,经常通宵达旦地守着小煤油灯工作。遇上敌人袭击,大家都冒着生命危险,确保印刷物资的安全转移。

  《抗日新闻》开始每期印500份左右,曾一度增加到2000份左右。报纸通过交通站免费发行至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的县、区、乡党组织、民主政权、群众团体和部队基层。

  抗战胜利后,《抗日新闻》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改名为《新民主报》继续出报。从1945年10月至l950年4月海南解放前夕,《新民主报》一直都是中共琼崖特委(1947年5月后改称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的机关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