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三字经》
江澄波和他收藏的三字经 。
“雪国耻,收失地。我同胞,宜勉励!”
手抄本《抗日三字经》现身苏州
商报讯(记者赵炜文/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早已妇孺皆知。但你听说过抗日版《抗日三字经》么?苏州文学山房第三代传人、著名古籍版本学家江澄波最近收到这样一本手抄本《抗日三字经》:“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国家,务当先……”他说,透过这本《抗日三字经》,日军曾经的残暴、中国百姓所受灾难、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以及抗日决心,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
被揉皱的封面与泛着土色的内页,是一行行毛笔小字,已经90岁高龄的江老把这本略显单薄又极具分量的《抗日三字经》递给记者翻阅。他介绍,这本小书是在收旧书时无意中发现的:“朋友托我收集各式各样的《三字经》读本,我前阶段收了很多的《三字经》,没想到里头夹着这么一本!”
这本书显然是手抄以后装订的,虽然纸张粗糙,文字稚拙,但写得十分认真。封面上写着“己丑年,抗日三字经”等,己丑年是1949年,因此这本书可能是1949年所抄写的抗战时期三字经,也可能封面几个字是后来装订时候写上去的。整本书标有页码,共24张,48面,除了第一页和最后一页是8句,其余每页是10句,因此共有476句。
据了解,《抗日三字经》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的一种手抄本,版本各不相同,有长有短,但这一本算是内容最丰富的版本之一。该书作者也众说纷纭,有说冯玉祥、张自忠、赵树理的,也有称是“集体创作”。
江澄波老先生翻看着《抗日三字经》的同时,情不自禁读出声来,1926年出生的他正巧经历了日寇侵华那残酷的岁月,为了躲避日军,江澄波年幼时就跟着家人从苏州逃往木渎,而后又继续往西,租住在穹窿山下的唐岗头村。他和师兄翻爬穹窿山时,在对面的公路上亲眼见到太阳旗和坦克,真是胆战心惊。
他说,这本保存完整的《抗日三字经》不仅是日军无法抵赖的罪证,也让后辈们从文字中体悟当年百姓所经历的灾难,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尺寸土,不放弃。血海仇,难忘记。雪国耻,收失地。我同胞,宜勉励!”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