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散文诗歌 > 内容正文

那一路山道弯弯——记贵州省晴隆县“24道拐”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杂志 作者:高林   2018-02-06 16:32:03

  贵州多山,自然少不了弯弯的山路。然而,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境内的那段山路——“24道拐”,却彰显出特有的魅力,弯弯的山道里装满了故事、书写着传奇:它曾定格在二战的历史深处,珍藏着那些关于抗战岁月烽火狼烟的记忆;又蜿蜒于今天的生活里,呈现出一幅让人心醉如诗如梦的画卷。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反映二战时中美盟军联合抗战的一张著名黑白全景老照片,它由1943年美国随军记者巴特先生拍摄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照片里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一条呈现许多“S”状弯道的狭陡公路,从幽深谷底向险峻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媒体曾评价,照片表现了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同时反映了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日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的不屈精神。那弯弯山路就是“24道拐”。

  “24道拐”始修于20世纪30年代,是沿晴隆山旁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4公里,原有24个拐道,每拐仅几十米长。鸦关山道海拔1799米,是贵阳以西滇黔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24道拐”是“史迪威公路”的标志性路段,以S形顺山形而建,为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所有从粤、桂、川、湘等地,只要乘车去昆明的人,都必须经过晴隆县的鸦关山道。1942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修筑滇黔公路时,将“24道拐”改建成“史迪威公路”中的重要通道。当时,它每月承担着15000吨抗战急需物资的运输任务,因此被称为“抗战的生命线”。1988年,晴隆县将“24道拐”定为文物遗址加以全面保护,抗战时期24道拐的历史真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这条历史的弯道,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深深缅怀那段抗战的传奇岁月而流连忘返。

  从省城贵阳沿高速西去230公里到达晴隆县,再往城南郊1公里处,就到了这段因为有着24条急转弯道而被称作“24道拐”的公路。

  第一次到晴隆的人,都会急不可待地去感受它带来的震撼。当绕过县城后面高高的山梁,站立于“24道拐”对面悬崖之上,你定会惊叹于眼前这幅让人荡气回肠的壮美画卷。如今,当年美国随军记者巴特先生拍照的地点被保存了下来,悬崖峭壁之上开通了观光拍照的地方,周围山头梁子还新开辟了草场。山里山外的人们纷沓而至,在群山环抱中感受“24道拐”的雄浑与美丽。她更成为媒体和游客亲近的宠儿,其展示出的山里世界的精彩为人们所熟悉和称道。

  此外,“24道拐”还是理想的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道。自2005年以来,成功地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重走抗战路”自驾汽车爬坡赛、泛珠江三角洲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赛、“体育彩票杯”史迪威公路——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等。2006年5月,它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3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又把它定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岁月飞逝,英雄远去,原经过“24道拐”的320国道已改弯取直、修复一新。更可喜的是,距“24道拐”不远的地方,新修的高速路已通车。这个曾经的“滇黔截喉”之地,正与外界进行着越来越短、平、快的时空连线,它的魅力与美丽,也将恒久弥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