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战中的文化呐喊——让年轻一代传承
来源:解放日报   2019-11-03 14:29:14

  董建善对这些故事了然于心。他想做的是传播。

  今年6月,老西门街道办公室,董建善邀请了小刘在内的一帮“80后”“90后”,来为抗战纪念活动“文化行走”出谋划策。

  这是继举办“口述历史——抗日战争中的老西门”之后,老西门街道打算举办的另一场抗战纪念活动。

  董建善是从年轻人的活动中得到灵感——最近的某天,他在路上看见身着各色T恤的年轻人举着队旗,一问是城市定向赛,突然联想到,可以将这种形式应用到抗战地标的推广。

  虽然两年后就要退休了,董建善的心倒是年轻得很,用词用语紧跟“90后”。

  他为活动暂拟“感受抗战中的老西门——文化行走”,还设想了多种比赛场景,比如可以在一个地标要求参赛者找到顾老先生拍个照、找到一些曾经发生抗日文化活动的遗迹,发到朋友圈,集齐多少个赞等等。

  他告诉这些年轻人,除了文庙、蓬莱市场、公共体育场,老西门还有多个当年的群众抗战地标。

  比如敬业中学,是上海学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比如上海中华路、黄家阙路口的“少年路”,是为纪念“少年宣讲团”落成。“少年宣讲团”为上海启明小学六年级学生汪龙超等爱国少年于1912年成立,在抗战中积极演出抗日戏剧等,直至上海沦陷、团所被毁为止,先后战斗了25年。

  还有大批呈现当年惨痛史实的地点……

  比如梦花街,现在被人誉为“一个鲜活存在着的上海旧市井”,地名来自“海防道”的一个兵营。当年却几近被摧毁。据资料,1937年11月10日凌晨,日军10余架战机轮番轰炸,用大炮50余门,对南市猛烈轰击。两天之中,梦花街、文庙路、蓬莱路、望云路等,都惨遭损毁,时见尸横累累。

  梦花街151-153号是当年日寇所设慰安所之一。房主林汝铭称,这是祖父所建造的房子,抗战结束后,回到此处,仅自家尚存,其余全是废墟。

  顾延培陪记者探访梦花街时,正遇一队韩国大学生来拍关于抗日战争中慰安妇的纪录片。

  24岁的李芝铉,来自汉阳大学话剧专业,来过中国几次,会说一点中文。在一位导演老师的鼓励下,与几位小伙伴共同在南京、上海多地寻访抗战中的慰安所旧地。她努力用不连贯的中文词语表达:“韩国当年也被侵略,但是,韩国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记得那段历史。我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

  顾延培像老小孩一样激动:“中韩的年轻人都在关注历史,安倍却还参拜靖国神社,实在不该!”

顾延培

  董建善说,他看到顾老,总会想到朱自清的《背影》。84岁的年纪,总是挎着他那个万年不变的马夹袋,一步一步,每天往来家中和办公室,专注地做着其实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利益的事情。

  而顾延培却感到形势迫切。他说,城市变化太快,几年就一个大变样,要抓紧时间,多留下些供后来者寻访的历史。( 记者 王潇)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