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到1942年,刘少奇在华中工作的短短4年间,尽管由于日伪军实行全方位封锁,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但他仍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关心《拂晓报》,还亲自为报刊题词、撰稿,在宣传我党抗日时期的统战政策、推动华中地区的抗日战争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的报纸,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映和报道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卓绝斗争。它在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久负盛名,深受广大军民欢迎,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与骑兵团、文工团并称为新四军第四师的三大宝贝。
1938年9月29日,在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的倡导和组织下,《拂晓报》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创刊。当时,办报条件十分艰苦,既无印刷工具,又缺乏纸张。彭雪枫发动群众,好不容易弄到两支铁笔、两块钢板、两筒油墨、一把油滚、一块木板和半筒高乐牌蜡纸。这张不平凡报纸就靠这些极其简易的设备办起来了。彭雪枫亲自为《拂晓报》刊头题字,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在发刊词中,彭雪枫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这份报纸一经面世,就以其鲜明的立场、真实的报道、生动的文字和新颖的版面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奏响华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
《拂晓报》开始不定期出刊,稍后始3天一期,最初用毛边纸、油光纸印刷,后改用新闻纸和油印机印刷。1939年9月29日,正值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1周年暨《拂晓报》创刊1周年之际,《拂晓报》在涡阳县新兴集以10张20版印出特大号的第86期。版面蓝底套红,新颖夺目,受到全体指战员的热烈欢迎,也吸引了大批社会读者。
刘少奇对《拂晓报》的发展给予了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1939年11月,他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新兴集游击支队驻地检查工作时,特意到拂晓报社看望工作人员,并从《拂晓报》创刊号看起,每期都浏览了一遍。阅后,他称赞《拂晓报》是敌后办得最好的一张报纸,要拿到延安去,拿到莫斯科去展览。他还派人将《拂晓报》送给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阅读,促进卫立煌对中共抗日方针的理解,从而推动统一战线工作。12月,在《拂晓报》出版百期纪念专刊之际,刘少奇特意为《拂晓报》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
随着根据地形势的好转,《拂晓报》先改为2日刊,后改为日刊。改版后报纸的刻印技术更加精湛,版面设计新颖美观,被誉为华中油印报之冠。在中原局和刘少奇的关心下,《拂晓报》在宣传党的方针、推动全民抗战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从第300期开始,《拂晓报》发行到延安、重庆、新县、西安、阜阳以及华北等地,得到全国报刊界知名人士的交口赞誉。后来,《拂晓报》还远涉重洋,传到了纽约、莫斯科及南洋各国的大都市,并被视为珍品收藏。1942年元旦,《拂晓报》和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报》合并,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后增出部队版、路西版与《拂晓丛刊》。该报存在时间长,坚持8年,共出版1159期,在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军民对日斗争事迹、指导部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曾受到新四军政治部多次表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