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白山黑水间的抗战画卷
来源:中国军网   2023-05-16 16:03:41

  萧军是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直接、正面地描写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东北人民的苦难和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故事。作品得到鲁迅先生的称赞并为其作了序言。《八月的乡村》后被翻译成英文,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抗日战场的一个重要窗口。

  《八月的乡村》首次出版于1935年,共14章,约14万字。作为一部革命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其显著特色之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溃败,整个东北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这部作品就是根据我党领导的东北磐石抗日游击队的斗争史实和故事创作而成的,目的就是唤醒民众、宣传抗战,力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作品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蓬勃发展的抗日武装力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处的领导地位。

  作品以东北民间抗战为叙述对象,着重描写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把一系列抗日场景和斗争故事连缀起来,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在面临危机形势下所展开的伟大斗争,勾勒出一幅抗日战争的真实画卷,揭示了鲜明的抗日主题和时代精神。

  《八月的乡村》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处理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勾勒故事情节中,作者从多角度、多层面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不甘屈服、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作品中的游击队员虽然人数不多,但其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不论是陈柱司令员、铁鹰队长,还是普通农妇李七嫂,每个人物都很典型,他们都经历了受尽苦难而拿起武器反抗的心路历程。

  陈柱司令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指挥员形象。他既是东北地区这支革命队伍的指挥员,又是党对军队领导的体现者。作者站在先进阶级的思想高度,在这一人物身上倾注了深厚的感情,用了浓重的笔墨,力求把他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人物。陈柱的父亲因地主残酷压榨早殁,妻儿被日寇血腥杀害,阶级斗争和民族仇恨逼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也在党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作品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描写,展现了陈柱的政治远见和思想深度,表现了他政治上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思想上沉着机智、刚毅果断,作风上平易近人、讲究政策,军事上多谋善战、机警过人。陈柱这个人物直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的能力和担当,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意义极为重大。

  铁鹰队长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也非常亲切真实。作者着重从他率领部队同日伪军的浴血奋战中刻画他的英雄性格。在伏击日伪火车的战斗中,既写出他的勇猛机智,又写出他注意俘虏政策;在同日寇的激战中,充分表现出他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也揭示出他因违反纪律造成战斗失败而痛悔交集的沉重心情。作者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出发,写出他思想和行动的矛盾。这是一个在民族独立战争初期的火热斗争生活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普通指挥员形象。

  萧明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一个与陈柱、铁鹰完全不同的人物,是这支队伍所辖的一个分队长。他是知识分子出身,带着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缺点,作者没有回避,而是真实地表现出来,使这个人物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此外,安娜、李七嫂和唐老疙瘩的形象也都刻画得比较真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八月的乡村》刻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画卷。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现实战争环境里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率直、粗犷的特色。今天重读这部作品,仍能感受到作者火一样的创作激情、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回荡在白山黑水间的感人故事。(周明顺 刘尚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