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郭澄清原籍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他1946年参加渤海军区青年干部培训班,后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济南解放后,被安排到省教育厅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要求回到原籍工作,担任宁津县直属完全小学校长兼宁津一中教导主任,后历任《宁津日报》副总编、县广播站站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集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了大量赞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权,赞美人民公社化的新型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中短篇小说,其中以《社迷》和《黑掌柜》最为著名。上世纪60年代的郭澄清已经成为文坛上令人瞩目的青年小说家。
1970年,他调任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创作室主任。半年后,他申请回老家郭皋村创作《大刀记》。在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土屋里,一张八仙桌和一盏煤油灯伴随他寒来暑往。1975年,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大刀记》,立刻轰动全国。小说反映了以梁永生为代表的冀鲁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日的故事。2019年,《大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二
以郭澄清的资历和在文坛上卓然出众的地位,有资格享受到种种应有的待遇,而他却两次把到手的在省城的住房退还给组织。
1971年,他奉命参加《奇袭白虎团》剧本改编工作。工作结束后,被任命为山东省文艺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兼任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山东省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组织在山东省委宿舍分配给他一套二层四室住房。可是,郭澄清一心扑在小说创作上,为了能够置身于农村生活环境,创作出具有真实农民形象和农村气息的文学作品,又一次向组织提交报告,毅然退掉住房,带领一家老少远离舒适的省城生活,回到原籍潜心创作。
三
郭澄清第二次退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彼时他已经重病在身,继续生活在有诸多不便的农村已经不合适,最起码,有心照料父母并且已经是齐鲁医院医生的大儿子郭洪志,新婚之际连套住房也没有。就在这时,山东省文联办公室主任王登太来医院找到郭洪志说:“洪志呀,前几天受山东省文联党组和王众音主席委派,到你老家看望了你父亲,老郭同志重病在身,怎么还住在农村那样一个破土屋里……王众音主席建议,党组研究分给您父亲一套三屋一厅,还有个小院子……”喜从天降。郭洪志和同在齐鲁医院工作的对象都认为,即便父亲不来济南住,他们临时借用当作婚房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么好的事情,太应该感谢父亲了。于是他们急忙坐上长途汽车来到老家向父亲汇报分到房子的喜事。谁知第二天早饭后,郭澄清把他叫到身边,用命令式的口气说:“你爸爸我不想去济南,1948年我参加解放济南的战役,接收济南后,我留在省教育厅坐办公室,二年后坚决要求回到基层农村工作,要想留在济南那时就不回来了……我虽然病了,但才50多岁,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济南的住房爸爸决定不要。你回济南退房吧。这不是商量,房子是国家给我住的,你们没有权力住……儿呀,你是个男子汉,应该走出自己的天地,不应该住我的房子。”
这实在出乎郭洪志的意料。他当时怎么也理解不了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回到济南后,他整整二年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好在经过自己努力,他们在齐鲁医院分到了一间婚房。就在这一间平房里,他们一住就将近8个年头。后来,郭洪志在自己的一篇小文中写道:在我居住的这间小平房里,似乎有一种气场,逼我站起来,逼我走出去,逼我工作中思考,逼我读书中思考,不知不觉没有了安闲自在,多了思考有了动力。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在思考中慢慢产生了想法,逐步构思成了临床研究课题。不知不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出了研究成果,各种奖项也迎面而来,较早和顺利的评上副教授和教授。当我50而知天命之际,再回想父亲当年让我退房的事,我才真正认识了父亲。觉得是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父亲给我指明了正确的人生之路——那就是自己的路自己走才能成功。假如我结婚时住上父亲的三室两厅,安闲自在,生活没有压力,在那种心态下,我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名符其实的教授。
郭澄清直到去世,在济南没有一间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