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魏巍:走进硝烟 走向和平
来源:中国作家网 魏平   2023-08-10 15:04:31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是一名战士,也是一位诗人。他17岁参加了八路军,终生也没有离开这支革命的军队。他自小喜爱文学,又有着战士的忠诚、勇敢、坚定,也有着诗人的才情、热情和浪漫。

  不少人认为魏巍是个战地记者,魏巍自己则说:我做过属于记者的工作,但又没做过正式的记者,不过是个业余记者罢了。

  魏巍18岁的时候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因为喜欢文学,在老诗人柯仲平的影响下,和几个同学一起办了“战歌”墙报,受到学校的注意。毕业的时候,由总政分配做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的“前方战地记者团”做记者。这个记者团分了四个组,魏巍这个组被派往晋察冀,组长的名字叫做雷烨。1940年在残酷的反“扫荡” 中,雷烨光荣牺牲了。他牺牲得很壮烈,是在被敌包围中,将自己的照相机砸碎,胶片烧掉,然后拔枪自尽的。这个组除了雷烨,还有林朗、沈蔚、徐逸人等同志。沈蔚后来当了《冀中导报》的负责人,牺牲在他为之战斗的这块土地上。

  魏巍虽然当了记者团的记者,但事实上,并没有做记者的工作。进入晋察冀军区之后,开始在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科当干事,参加《抗敌副刊》的编辑工作。时间不长,因工作需要,主动请求分到了一个老红军团当干事。魏巍多次回忆说:“我的战斗部队的生活应从这时算起”。他和战士们生活、战斗在一起,战斗频繁,行动多,危险大,更加艰苦。在这个红军团队,魏巍深切感受着我们革命军队的光荣传统,近距离地观察和感受着战士们的思想和感情。

  抗日战争时期,魏巍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分区去编过小报,被分配到易县水泉村附近的电话站做指导员,调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被派往参战部队随队行动。他时而整日与部队指战员、民兵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战斗;时而活动在敌人“扫荡”受害最重的地区,一个人奔波在烟火未息的村庄与血迹斑斑的田野之中。他看到敌人“扫荡”过后被大火烧成的废墟,看到裸露在田野里被太阳晒得像烧鸡一样的尸体,听着群众悲愤的哭诉、幸存者讲述惨案的经过。他头上扎个白毛巾,身上穿着紫花布的便衣,和游击队员一起随着部队,向敌人的据点展开进攻。他从未停止写作,他的采访常常是在战前的吃饭、休息时或者就在战壕中进行。

  有一次进攻河间沙河桥敌据点时,魏巍在战壕中认识了一个战士,这个战士体格魁伟,性格单纯,就是沙河桥附近的人,很令人喜爱。由于在战前练兵中,他投弹全团第一,被大家戏称为“投弹元帅”。冲锋开始后,他很英勇,可是没冲出多远,就身中数弹扑倒在地。等魏巍上去时,一看倒在地上的是他,白衬衣都染红了,已经牺牲了,就止不住流下泪来。战斗最后,战士们在敌炮楼下堆了很多捆秫秸,怒而焚之,烧得这些日本侵略者鬼哭狼嚎。战后魏巍写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平原雷火》,其中就有一节写的是“投弹元帅,保卫家乡”。早晨,黄槐花飘落的时候,/我们的战士战死了……/只有农民才有的淳朴的/圆大而温暖的泪珠,/在晨光的明灿里,/散落在他还没有停止跳动的胸口,/战士的心为群众的泪所温暖了。/……风吹着,/像种子默默地归还大地,/黄槐花又无声地飘落了。(魏巍《黄槐花飘落的时候》)其中的感情纯粹是战士的感情。如在《蝈蝈,你喊起他们吧》一诗中,通过对战地生活的描绘,刻画了革命战士美好的心灵。

  在战争激烈的日子里,随着与百姓群众感情的加深,渐渐地,晋察冀的群山和溪流,晋察冀的战士和人民就渗入了魏巍诗的世界。1941年残酷的反“扫荡”中,魏巍几乎每一两天写一首诗,在夜行军中思索,在拂晓宿营中记下。“诗呵,游击去吧,/永远不要叛变”“记清楚,/在这苦战的年代,/你应当把智慧也用于战争,/把战争也当成诗。(魏巍《诗,游击去吧》)

  魏巍说,我就是在小司号员这个年龄,走向了人民,走向了生活,走向了党,走向了诗。这些诗,不过是小司号员年轻的号音,但却和人民一起,和他强大的伙伴们一起走过了自己的道路。

  解放战争,看到胜利的曙光,魏巍唱到:春风快乐地送起了秋千,/秋千舞动着花枝一般;/连赶车的行人也停住脚步,/连和暖的太阳也微笑不前。/老大伯呵,/不要尽捻着白须微笑,/请告我:/谁家幸福的儿女打起秋千?/……锣鼓声落,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响起,/哦,炮火中的战士们,/自然,你知道:/这是谁家的儿女打起秋千!(魏巍《秋千歌辞》)

  1949年,新中国诞生,魏巍29岁,从野战部队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为战士们编写语文教材。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总政治部准备派一个小组赴朝鲜,具体任务是了解美军战俘的思想情况,以便知己知彼,开展对敌政治攻势。魏巍得知后主动请缨。同行有新华社的顾问、英国共产党伦敦区的书记夏庇若同志,他自称是英国人民志愿军,还有一位是新华社的陈龙处长。

  12月,魏巍辞别家人,迎着风雪,向隆隆炮声中的朝鲜进发了。

  在战俘营,魏巍接触了许多美军官兵。他说,这些美国兵多数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不少人是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他们打过德国,打过日本,本想歇歇了,不知道为什么又跑来打朝鲜。但不管立场如何,这些俘虏都真切地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难对付、最不怕死的军队。

  任务完成后,魏巍给总政写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本可以回国了,但大家都很乐意上前线部队去看看。经上级同意,他们进入汉城并抵汉江南岸。

  美军有着强大的空中优势,路被炸得不成样子。白天飞机没完没了地倾泻炸弹,根本不能行车,只能昼伏夜行。陌生的国土、漆黑的山路,上前线可谓难上加难。

  前方战士真刀真枪地厮杀,后方既要支援前线,还要防特防奸。南朝鲜的特务利用同族同语言的优势,散落民间,魏巍一行的吉普车遭到了他们的暗算。山头的公安部队放枪提醒,他们才发现汽车尾部燃起了火,赶紧下车扑灭。

  空军刚刚组建,高炮部队有限,为了减少损失,中朝双方派人专事防空报警,类似当年抗日时消息树。山头、高地,处处布下监视哨,一旦敌机空袭,便鸣枪示警,部队、车辆立即分散、掩蔽,这是活雷达。

  吉普车摸着黑走了好远,有一段没有看到防空哨了,心中疑惑,大家议论起来。想起曾在路边看见一段长长的草绳,那莫不是敌我分界线?立即掉头向回走。回到那里,发现是英文路标。“英国志愿军”夏庇若大显身手,说前方是美军阵地!好悬,差点当了美军俘虏。魏巍几个人非常庆幸:亏了早顿悟,否则,还没有上战场就当了俘虏。

  车过汉江时,桥被炸得不见踪影,要想过江,只能在浮冰上通过,冰上已经有隐隐裂纹。过,还是退,魏巍几人没有犹豫,让战士开足马力冲了过去。战士非常勇敢,车怒吼着冲上冰面,冰被压得叭叭乱响。江水从冰缝中涌出来,车后卷起老高的浪花,冲上对岸,几个人望着那几道巨大的冰缝,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

  东摸西行,一行人终于在汉江南岸找到了师指挥所,亲人相见,分外亲热。

  魏巍说,夏庇若这位英国老兄很风趣,爱开玩笑,不管晚上睡在哪,即便是草棚里,他也要换上睡衣,这恐怕也算东西方生活的差别之一吧。而后,夏庇若他们回国,魏巍则留了下来,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三个月。

  三个月,魏巍每一天都被感动着。他看到了丹东被轰炸的城市,看到了朝鲜的焦土和废墟,看到朝鲜天寒地冻极其恶劣的天气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我们运输线被封锁,战士们少衣少食,看到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悬殊,多少战士在成吨炸弹的爆炸声中耳朵被震聋,但战士们仍然以血肉之躯,以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与敌人进行殊死较量,他们是绝不后退的。魏巍说:志愿军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比起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表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伤员随队作战的人数比住院治疗的还要多,这在战争历史上并不多见。魏巍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内心感情的长期积累使“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这一词语从他心里蹦了出来。他当即把这个题目记在笔记本上:“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无数次地想,我们的战士为什么这样英勇,硬是不怕死呢?这种高度英雄气概是怎样产生的呢?他踏着被炮弹深翻的阵地,抵达最前线,采访了许多部队、许多岗位的战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于朝鲜人民深刻的同情,在这一基础上,人人都争做一个革命英雄的荣誉心。在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感情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

  魏巍的灵魂和战士们的灵魂相通,他的赤子之心感受着战士们的赤子之心。魏巍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坐在我身边的这些战士,身上披满了灰尘,有的军衣上还有被燃烧弹烧着的痕迹。但他们并不骄矜,而是谦虚地注视着我。看着战士淳朴的面庞,听着他们谦逊的话语,魏巍说:“他们有功不居功,是因为他们把英勇战斗看作是自己的本分,把视死如归看作是战士的道德规范,把流血牺牲看作是革命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是多么宝贵的品质啊。”他急于要让祖国人民了解自己的儿女是怎样地英勇,是怎样地顽强,为了我们眼前这平平常常的一切,他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他们在朝鲜用干焦的嘴吃雪就是为了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蹲防空洞就是为了祖国的人民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祖国的人民:这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这一温馨的词语被魏巍赋予了战士的浩然正气。

  这篇通讯送到人民日报社,邓拓同志说他看后十分激动,“好几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好文章了”,决定为这篇文章破回例。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魏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章发表后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打动了祖国人民的心,引起强烈共鸣,全国掀起支援抗美援朝的高潮。自此,人民给予了英雄们一个最崇高而亲切的称呼:“最可爱的人”。战士们读了这篇文章,感到心中有力量在升腾,他们要对得起“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最可爱的人”这一词语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去奋斗、奉献。

  魏巍从18岁走入硝烟弥漫的战场,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四次战争。但他对幸福的生活无限向往,人民能够幸福而安宁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是他心中一幅美好的画卷。

  2000年,80岁的魏巍又来到鸭绿江边,感慨道:“你那碧盈盈的江水,在孩子们的钓鱼竿下安静地流去。锦江山上半山红枫,半山金黄。你的秋光是多么的明艳啊!碧空里传来一阵阵的鸽哨,比好听的笛声还要悠扬。江上的白鸥在绿波上怡然自得地飞翔。对岸新义州的烟囱,安详地冒着烟,和丹东市像姐妹一样地应合着。”

  他又写到:如果不是当年血与火的斗争,如果不是无数英雄的鲜血,怎么会带来眼前这一切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