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二十九军官兵在喜峰口用大刀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全国为之欢欣鼓舞。当时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的麦新受到鼓舞,奋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后来,随着它雄壮的旋律响彻全国军队和民众之中,并迅速在二十九军中流行。1934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亲自将该曲定为二十九军军歌。本文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宋哲元外甥女,使用二十九军将士的采访和回忆资料撰成此文。
二十九军原属西北军,冯玉祥创建西北军的时候,因为部队扩充快,枪支弹药不足,就为部队士兵配发了大刀。西北军用的大刀,都是长柄、宽刃、刀尖倾斜的传统中国刀,十分利于劈杀。冯玉祥还聘请了一批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适合对付敌人刺刀的刀术,让部队勤加练习。结果,当初为了应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军的重要武器之一。中原大战西北军失败后,宋哲元重组新军,按南京国民政府统一编制称二十九军。由于武器不足,经费匮乏,没有能力制造新型的枪炮,很多战士就依然使用大刀作为武器。
二十九军的劈刺训练,包括劈刀和刺枪训练,尤其是劈刀训练,是西北军的传统训练项目。因为当时二十九军缺乏重武器,就连刺枪训练也是用木棍代替:所以在注重部队体力训练的基础上,以近战、夜战、突击、夜袭来弥补重武器不足之缺陷。刺枪训练,是从中国武术中的刺、挑、拨、撞等动作精选出来的,姿势灵活,动作敏捷,适合近战、夜战和突击、夜袭。劈刀训练采用中国传统的武术刀法,训练时,教官先历述西北军大刀的光荣历史:如1921年在河南打赵倜,1924年在天津打李景林,1926年在南口打直奉联军,1929年至1930年打蒋介石,该部都发挥了大刀的威力。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完全控制了东北,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奋起反抗侵略者,不到1年的时间已达30万之众。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三军团总指挥,负责在“龙井关—马兰峪—城子岭口—喜峰口—潘家口”长达300里的防线上抵抗日军。
接到命令后,宋哲元命二十九军各部迅速开抵前线。二十九军于3月7日赶到喜峰口等处接防,3月9日即与日军展开肉搏。宋哲元发现日军武器精良,而己方“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在与部队将领商议后,他决定“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采用近战、夜战战术突袭敌人。二十九军将领赵登禹等组织大刀敢死队,多次摸到敌人后方宿营地夜袭敌营,砍杀敌人数百,并销毁敌人大批辎重粮草,并于14日黄昏完全夺回喜峰口各阵地。为鼓舞士气,宋哲元特意写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已”两幅条幅。几天后,驻守罗文峪的二十九军官兵再次使用同样战术击退了日军。
喜峰口二十九军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媒体报道说:“宋哲元在喜峰口督战士气大振。喜峰口我军奋勇创敌,宋部大刀队肉搏予敌以巨创”“宋哲元部忠勇不让十九路军,喜峰口迭演壮烈战斗,发挥白刃威力,进袭敌军屡奏功”“喜峰口日全军覆败,斫杀数千俘敌数百夺炮十八尊,制胜秘诀在夜袭神速白刃冲锋。我军反攻古北口,喜峰口敌军增援,宋部斫杀并俘敌车极众”。后来大刀队成了二十九军的象征。
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进步青年麦新被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英雄气概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朗朗上口、深得人心的歌词,又谱写出慷慨激昂、震撼人心的旋律,充分表达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抗战名曲《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其歌词如下: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团结战斗勇敢向前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麦新原名孙培元,又名默心,1914年12月出生,从1920年开始先后在上海市自励公学、钢山小学、南离公学和格致公学读书。麦新的姐姐孙佩贞是一所中学的英文教员,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钢琴。麦新受姐姐影响,从小喜欢音乐,1926年,麦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南光中学,平时学习十分用功,上初中时就写词作曲。后因父亲去世、家中生活困难辍学,1929年到美亚保险公司任职员,并坚持读夜校。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麦新积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团体的宣传活动。他发挥其音乐天赋,经常开展演唱活动,并担任领唱或指挥。1933年喜峰口二十九军大刀队胜利的消息传来,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迅速创作了这首《大刀进行曲》。歌曲完成后,麦新先在街头巷尾咏唱,不久,即传遍整个上海,后来迅速传遍了全中国。
《大刀进行曲》最初发表时有个副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词的第二句原为“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后因已唱遍全国,遂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歌词“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指的是主要活跃在1931年至1932年期间的东北民间抗日义勇军。1932年秋冬前后,日军为消除蓬勃发展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威胁,动用共近20万日伪军警,分别对各地义勇军进行大“讨伐”。日伪军暂停“讨伐”后,义勇军又重新聚集起来,恢复活动,继续战斗。1933年3月,二十九军取得喜峰口、罗文峪战役胜利后,其中保持原组织系统的7万余人,分散各地山林的义勇军重新聚集起来,恢复活动。
长城抗战结束后,二十九军“大刀队”名扬天下,宋哲元等将领成为抗日英雄。宋哲元在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对二十九军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一大批歌曲在二十九军官兵中传唱,《战斗动作歌》《射击军纪歌》等,其内容一般都包含爱国爱民的内容,歌词朴实无华,浅显易懂,而又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很多歌曲都是宋哲元亲自审定修订的。比如二十九军《军训团团歌》,其歌词经宋哲元修改后,字里行间充满了卫国御侮的锐气:“风云恶、陆将沉、狂澜挽转在军人,扶正气、励精神、诚真正平树本根,锻炼体魄、涵养学问,胸中热血,掌中利刃,同心同德、报国雪恨,复兴民族、振国魂。”还有一些歌曲,如《吃饭歌》,是在吃饭前以队或班为单位唱的歌曲,但歌词内容同样积极向上,其创作本意是让官兵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从而激发爱国爱民的思想。唱这首歌要求很严,如果唱不好,就不准吃饭。歌词如下:
这些饮食,人民供给。
我们应该,为民努力。
帝国主义,国民之敌。
救国救民,吾辈天职。
长城抗战后不久,《大刀进行曲》也很快传进了二十九军军营。笔者曾经采访过时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跂九旅三营副营长过家芳(曾参加1933年喜峰口抗战中赵登禹领导的大刀队夜袭敌营)和二十九军大刀队员杨云峰(参加过喜峰口争夺战、卢沟桥抗战,后随何基沣转战湖北等地),据两位老人回忆:在1933年《大刀进行曲》已经在二十九军军中传唱了,到1934年,军长宋哲元正式宣布将前几年所唱军歌———岳飞的《满江红》改为《大刀进行曲》。在军长的带领下,《大刀进行曲》在二十九军官兵中流行起来。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大刀进行曲》仍然继续在二十九军内传唱,并迅速传遍了全国,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