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音乐歌曲 > 内容正文

《二月里来》:淳朴的军民齐心抗战赞歌
来源:新华网 记者:王卓伦   2018-03-12 09:40:19

  新华网太原电(记者王卓伦)“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70多年前,一曲充满田野风味和江南气息的《二月里来》为冬意尚浓的陕北二月吹来了春耕的动力与收获的希望,有力配合着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

  1938年,同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的诗人塞克和音乐家冼星海先后来到延安,试图合作创作歌曲。塞克认为,进行曲式的抗战歌曲已经有很多,再写“杀呀”“冲啊”的风格有点陈旧,于是与冼星海琢磨着找一个新题材,在艺术上作出新尝试。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赐予了塞克新的灵感,他很快写下一组以生产与抗战为主题的诗,旋即被冼星海谱成为《生产大合唱》。

  《二月里来》是《生产大合唱》其中的一首,用简单明快的歌词和清新的曲调,表现出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而努力生产的勤劳场面。在《生产大合唱》已经很少整体上演的今天,《二月里来》仍然常被作为独唱曲目,广为流传。

  回忆起《二月里来》,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这样写道:“它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播种场面和恬静安逸的田园风光。”虽然创作时间很短,但《生产大合唱》蕴含了冼星海的重要艺术追求,成为“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的理想统一。《二月里来》在当时流传较广,冼星海认为它代表了新音乐运动的一种方向。

  “歌词淳朴、结构简洁、旋律上口、音域不宽,是这首歌广受好评的原因。”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娄文利说,《二月里来》婉约的曲风在起承转合中表现出了细腻真挚的感情,口号式的歌词朗朗上口,这就让它在民间深受欢迎不足为奇。

  “加紧生产,努力苦干,年老的年少的在后方,多出点劳力也是抗战。”质朴顺口、直白简洁的歌词颇具感染力,陕北农民参加生产运动、积极为军队充粮的热闹场景仿佛映入眼前。“这样的歌词,对农民的接受性很强,让他们唱起来干劲十足。”娄文利说。

  “军民团结一致、民众在后方有力配合军队,是我参加抗战的岁月中最难忘的记忆。”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老八路赵纪勋感慨地说。

  娄文利认为,与许多雄浑壮美的抗战歌曲一样,充满柔美气息的《二月里来》成为硝烟战火年代军民齐心抗战的精神力量,也是民族和历史的见证。和平年代,恬静的旋律每每响起,人们仿佛仍然可以闻到解放区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芳香,成为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不屈抗争的嘹亮赞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