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戊戌之末,春节将至,余公出邳州。今之邳州,古之下邳也。下邳素为徐淮名都,相传夏时车正奚仲始封于此,及春秋时宋襄公筑城,城邑乃兴,战国时遂为齐相邹忌封邑,由是名下邳。然则古城之由来久矣!
及汉时,下邳遂为东海郡、徐州刺史部治所,为中原水陆通衢,其都邑之雄、人物之盛可知也。然徐淮之地,素为兵家所争,数千年来,龙吟虎啸,吐纳风云。汉初,韩信王楚,都下邳;汉末,魏之武帝、蜀之先主,及骁将吕布,相与驰逐下邳之郊。至若关公降汉不降曹,魏武擒吕布于白门楼,既经三国之演义,素为妇孺所熟知,皆此地也。
康熙间,郯城大震,黄河决堤,下邳遂湮。治所辗转迁至邳州,故址遂为今之睢宁县古邳镇。余钦慕即久,乃乘间游览,途中观感,聊作笔记。
抗战遗迹: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公园
战争与和平,总是在徐淮大地轮番上演,留下了最精彩、最宏大、最惨烈的民族记忆。在保存中华民族五千年国脉的抗日战争中,邳州大地同样留下了最光辉的印记。随着抗战记忆的恢复,渐为世人所知的禹王山抗日阻击战,就发生在邳州境内——在它北面不远处,便是大名鼎鼎的台儿庄。自西南边陲慷慨赴难的滇军将士,以累累忠骨,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树起了永久的丰碑。
禹王山,名字里透着大气。但当身临其境,才发现禹王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丘:海拔只有一百四十六米,隐隐隆起在宽广的淮海平原上。战后,小小的山头足足被炮火削平了两米。这里无险可守,在现代战争中不啻生命的禁区。徐州会战后期,四万滇军将士以此为核心阵地,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不可逾越的长城。面对飞机、坦克、大炮武装起来的倭寇精锐,死守二十七日,死死挡住了倭寇的攻势,掩护第五战区六十万大军杀出包围。这场阻击战,为保存有生力量、布防武汉会战,迎来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奠定了重要基础。
抗日战争,始终是一场穷国弱国的军队,以穷国弱国的武备进行的抗争,注定了战争进程的极端惨烈与艰难。面对敌强我弱、我大敌小之势,局部的胜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挫败倭寇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赢得持久抗战的大局,让广阔的中华大地成为倭寇无法脱身的陷阱。中国军民正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斩获了最终的胜利,杀开了民族重生的血路。每一步,都是累累的尸骨。
就在阻击战不久之前,平津失守,京沪沦陷,整个中国东部的精华地区,在半年内沦陷殆尽。南京大屠杀的血海还在流淌,淞沪会战、忻口会战,数十万将士的忠骨还未冷却。中国被打跨了吗?中国人被吓倒了吗?战争是刚刚开始,还是即将落幕?处于南北夹击的第五战区,为战争的走向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来自各个省份、原属不同派系的将士,愈发斗志昂扬,愈战愈勇。在北线的临沂、南线的淮河,倭寇的攻势被纷纷挫败,中路滕县、台儿庄一线,我军赢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但在这场中日生死对决中,更惨烈的牺牲仍在前面。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云南省主席龙云将军与其他省份一道,在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国务会议上主动请缨,将滇军主力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共赴国难。在当时的条件下,滇军的装备相对较好,配备了部分法式装备。徐州会战后期,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刻被用在了关键地点,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一首军歌,用最深沉的豪情,用最朴实的语言,唱出了滇军与云南人民的精神与光荣。在禹王山战场上,滇军将领身先士卒,死战不退,近一万四千云南健儿战死沙场,却始终未被打垮。无论来自哪个兄弟民族,为了共同的中华,将士们早已视死如归,生生将一万二千余倭寇消灭在复仇的枪口下!在当时的武备条件下,如此接近的伤亡比率,足以让国人在伤痛之余感到欣慰。
“时穷节乃现,岁寒知后凋。”中华民族的精神,总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种伟大的力量,就是历经五千年沉淀,抟聚成的巍巍国魂。早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之初,孙中山先生便以民族主义相号召,唤起国民精神,拯救国家危亡。当民族精神觉醒的时候,汇成了不可征服的力量。这种威武不屈、舍生取义、艰苦奋斗、抗争到底的抗战精神,注定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财富,也必须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
历史不容戏说,也不容淡忘。而今七十年过去,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今日的复兴之局奠定了基础。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团结就是力量,和平需要保卫,国富才能民强。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只有坚决维护统一稳定,抓住历史机遇,聚力于全面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与伟大复兴,才是对抗战精神的最好继承,才是对无数先烈的最好告慰!
张良遗踪:圯桥留侯祠
邳州之旅,余于公务之暇,先登禹王山,夜宿古邳镇。次日拜谒留侯祠,欲访白门楼不果。盖两千年前古迹,久已湮灭难寻,以古镇之力,未暇复建也。
昔秦政酷烈,留侯以五世相韩故,弟死不葬,悉以家财募勇士,椎击秦皇博浪沙中。事虽不果,然则勇毅果决之气可知也!遂变姓名,亡匿下邳,于是有圯上老人遗履之事,为千古佳话。后人建留侯祠于桥外,内有张良殿,奉留侯坐像。祠外重立李唐至民国以来碑刻数方,皆历代贤达之题赞也。古城湮灭虽久,唯留侯之遗踪不朽,其文化香火之永存欤!余钦慕已久,故夜宿古镇以求之。
当是时,以留侯之素抱奇气,而老人必先摧辱之者,何哉?盖留侯虽有大志、怀抱美质,若成大器,必先折节以自牧,而后可与有为也。故老人以为孺子可教,而授以兵书。老人其隐者欤?其鬼物欤?要之,虽有兵法要道,非得其人,不能平定天下也。
故圯桥之事虽微,诚留侯一生之枢机也!以其善忍、善谋,有以抑其怫郁不平之气,苦心焦思以求之,由是博通韬略,洞悉情伪,达于刚柔进退之机,运筹帷幄之中,佐高帝平天下,留侯之功居多,卒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千秋已降,令人仰慕不已。余登张良殿,观其楹联曰:“拜黄老得天书,善谋善忍;雪韩耻兴汉业,能屈能伸。”又云:“若论项羽千声鼓,还逊张良一枝萧。”可谓善言矣。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