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盘点】抗战时期流散各地的中国文艺界
来源:   2015-05-19 16:47:54

  

  民国第一美女胡蝶,以息影拒绝日本电影邀约

  【香港】弹丸之地大师云集,逃亡时饱尝生离死别

  当年《华北新报》记载,1944年,在日伪占领下的北平,一个中等科员每月薪金二百四十块,可房租花去三十到四十块,一尺布要十多块钱,一袋面则二百多块,据说当时一个科长想召集科员开会,往往要去街角路边找人,因为很多科员都上街拉洋车补贴家用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面房子”在北平等沦陷区生意兴隆,所谓“白面房子”就是大烟馆,多由日本人撑腰的高丽浪人经营,杨多杰在《北平沦陷后的市井生活》中这样描述:“白面房子”的生意十分兴隆,人进人出,热闹非凡,警察局唯恐发生事故,曾由所属的侦缉队派去便衣警察,在各“白面房”附近负保护之责,高丽浪人见门外有中国便衣警察巡视,唯恐对其营业不利,于是每日赠送给值班警察“白面”,有的警察根本不会吸“白面”,时间一长也就上了瘾,最后落个被开除的结局。

  当沦陷区的民众在日伪统治下艰难生存时,大批文化人从日军占领下的土地外逃,有两个城市是他们最初的选择,陪都重庆和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香港聚集了茅盾、夏衍、邹韬奋、梅兰芳、胡蝶、王莹等很多知名作家和艺人,这些文化精英的到来,使香港的抗日救亡文化迅速高涨。

  那时,香港创刊了抗战时唯一的巨型文学月刊《时代文学》,丁玲、冰心、萧红、巴金、萧乾、老舍等众多文化名人在创刊号上致辞,发表作品。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占香港,《时代文学》只出了六期就不得不停刊,这些文化人的命运再一次面临波折。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同一天轰炸并进攻了香港,12月13日九龙半岛失守,25日,英国香港总督杨慕琦亲自举白旗到九龙半岛酒店向日军投降。一万五千名驻港英军在圣诞节成了日军的俘虏,此时,尚有大批文化名人未及离港,日军通告限期报到,要求他们与日本人合作,著名历学家陈寅恪在日军入港后辞去港大教职,生活陷入窘困,一篇文章这样记述:作为中国文史学界的泰斗,陈寅恪自然受到日本许多著名东洋史学者推崇,1941年旧历年底,食物奇缺,有人送来整袋粮食,因来路不明,陈寅恪拒收,春节过后,日本又有意请陈寅恪到沦陷的上海或者广州任教,并以四十万港币强付陈寅恪,办东方文化学院,均遭陈寅恪拒绝。

  日本人还曾游说被称为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皇后”的女演员胡蝶,请她与日本百代电影公司合拍一部名为《胡蝶游东京》的电影,胡以息影相拒,她后来表示:我虽然是个演员,但在这民族危难的时刻,我很清楚我应该选择的道路。

  从1941年底到1942年春,大批留港的文化人开始乔装逃亡内地,陈寅恪一家是混入难民中坐船离港的,时,他已欠了一身债,他后来回忆道:当时尚欠债者甚多,非略还一二不能动身,乃至以衣鞋抵债然后上船。”

  胡蝶则在逃亡中丢失了她积攒一生的首饰珠宝以及影集、剧照和电影奖杯等,她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逃离香港时的情景:我们全家假装走亲戚的模样,走出了家门,整整走了一天,这可说是我自出生以来所走的最多的路程,以致脚底全走出了泡,香港这块弹丸之地留下了我的欢乐,也留下了我的辛酸,饱尝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