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型关大捷,有人认为: 这场战役不是八路军打的,是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打的。其实,这是把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搞混了,两者虽有关系,但并不是一回事。本篇,泰哥在对平型关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到底是怎么回事。
考察平型关所见
作者从乔沟沿着X043县道一路向西南方向而来,行驶在弯弯曲曲、攀援而上的盘山路上。离开老爷庙6公里后,猛然间,发现在山峦叠嶂的群山中,有一座雄关虎踞在山峰之上,毫无疑问,这就是著名的平型关。赶紧停车,拍摄了平型关远景。
从东面远眺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与繁峙县交界的古长城上,在繁峙县城东北 65公里处,海拔1800米,为明代内长城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与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之间的重要关隘。平型关原来不叫这个名,因为其塞形如瓶,所以,宋代时根据其形状,称之为“瓶形塞”,全称“瓶形镇”。元代称为“瓶形寨”,明代称“平刑岭”,清代始称“平型关”。
平型关地理位置
当作者驱车来到平型关关口后,感觉平型关的关楼并不高大,这座关楼正在进行修缮施工,施工方准备在山上重建一段长城,与现在的平型关关楼连接起来。作者注意到路边石碑上的文字说明,平型关门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建,而所看到关门的并非原貌,它是近年新建的关门。门额上镶嵌着一块很大的石匾,上面镌刻着“平型关”三个大字,字体雄健有力。
平型关关楼
在平型关关楼两侧,作者看到了一些残缺不全的土墙,那才是真正的长城。这些黄土构筑的古城墙,经过千年风雨战火侵蚀,已经严重损坏、支离破碎。作者到达平型关的时间是下午16时35分,在夕阳下,残破的古长城仿佛在述说着千年悲壮的历史。在关口远方高处,还有两座烽火台,由于距离远,看的就不太真切了。作者仔细观察着周边地形,看到平型关四面环山,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地势十分险要。平型关门实际是在山顶所建的道路关口,关下是千尺深壑,无路可走。
平型关附近的古长城
在平型关战斗前,林彪曾三次到平型关一带进行实地勘察。其中,第一次勘察他带着参谋人员和电台来到了这里。林彪首先来到平型关关口,爬上关口北侧的山岭,对着地图仔细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然后,下山沿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到乔沟至东河南,察看了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从而选定了伏击地域,初步形成了作战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林彪还未满30周岁,也没负伤,正是年富力强、体力充沛的好时候,所以一天之内跑这么多地方,体力上是不成问题的。
由平型关口控制的这条山路,向西可抵雁门关,向东可通冀北,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军事价值非常重要,所以自秦汉以来就是军事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事。
平型关附近地形
1937年9月下旬,中日军队围绕平型关,进行了一场攻防大战。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这场大战——平型关战役的情况。
平型关战役前的军事态势
1937年9月初至中旬,时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此人1941年至1945年任日本首相,日本投降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之首判处绞刑)指挥察哈尔派遣兵团西犯山西,夺占了晋北重镇大同。
东条英机(中)率日军占领晋北大同
1937年“七七事变”后,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汤恩伯所部在北平南口与日军大战一场,后不支向西南方向撤退。坂垣征四郎率领日军第五师团一路追击而来。9月11日,坂垣征四郎的部队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企图夺占平型关再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在广灵、灵丘一线的汤恩伯部17军和73师与日军鏖战8天后,又败下阵来,向西撤至平型关一线。
针对这一情况,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心沿平型关一带长城组织防御,凭借长城之险阻止日军进入山西腹地。第二战区于9月15日,确定了战役部署:杨爱源第6集团军负责防守内长城由北楼口向东经凌云口至平型关,和由凌云口经恒山、乱岭关、松树山而达广灵东南的刁村一线地区。傅作义第7集团军负责守卫内长城之北楼口向西至朔县的利民堡一线。何柱国骑兵第2军守卫平鲁至以西的下水角一线地带。赵承绶骑兵第1军防守偏关以东之老营和偏关以北长城外之清水河地区。林彪第115师守卫平型关以东至灵丘地区。担任预备队的第71师位于繁峙,72师位于代县,35军位于阳明堡。
平型关作战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二战区在平型关一线的兵力部署是:第33军在平型关以北沿长城向南至牛帮口一线展开防御;第17军在团城口以南沿长城向西至齐城(不含)以东一线展开防御;第15军在齐城沿长城向西北展开防御。
1937年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占领灵丘。接下来,坂垣征四郎兵分两路向平型关进攻。北路是一支“奇兵”:9月21日,21联队联队长粟饭原秀大佐率领两个步兵大队从浑源攀山越岭南下,翻越了海拔2047米的大尖山,从北面直奔平型关西北要隘团城口,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南路是“正兵”: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率主力从灵丘西进,正面进攻平型关。
上面提到的团城口,隶属山西省繁峙县大营镇,位于115师打伏击战的乔沟西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6公里。团城口衔接浑源县和繁峙县,处于目泪坨和杏岭洼交汇处,是古长城的一个制高点,周边都是山地,地形险要,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团城口古长城烽火台遗址
团城口周边山地
刚刚从陕北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战场的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决心以主力第685、第686、第687团三个团,于灵丘县东河南镇平型关东北乔沟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并以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以独立团在灵丘以东驿马岭占领阵地,负责阻击日军第5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平型关战役经过
第二战区在平型关一线集中了4个师、两个旅的兵力。9月22日,日军第21旅团主力向平型关正面发起进攻。三浦敏事旅团长指挥的日军第21旅团主力,包括三个步兵大队、炮兵1个大队和坦克兵,约有4000多人。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北支那派遣军战史》中对这一战斗的记述是:“步兵第21旅团长于22日以三个步兵大队为基干部队向大营镇前进,在平型关与敌人遭遇,立即予以攻击,但战况并不如意。”
日军第21旅团是自东向西进攻,需要向山上仰攻,这使得进攻难度大大增加。第二战区的守军占据平型关南北两翼的山峰和高地,依托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展开防御。应当说,平型关一带的地形条件,对处于防守一方的中国军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日军进攻受挫后,于9月23日,分南北两路再次向平型关、团城口发起进攻。守军王思田第73师与孟宪吉独立第8旅在平型关正面,高桂滋第84师在团城口阵地,分别与日军展开激战。
此时,第二战区决心抓住有利战机,出击围歼来犯日军。主要部署是:以平型关正面孟宪吉独8旅抗击日军攻势;以八路军115师出平型关东北断敌后路,并击敌侧背;以前来增援郭宗汾预2军越过高桂滋部阵地,从左翼攻击。
9月24日,郭宗汾第二预备军到达了指定位置,做好了出击准备。八路军115师也到达出击地域。正面攻击和穿插包围的部队均已到位。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决定,于25日凌晨4时发起进攻。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9月24日晚上,战场情况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日军粟饭支队23日到达西河口以南,24日从长城内线接近团城口,夜间从侧后偷袭17军阵地。此时高桂滋已经打得精疲力尽了,突然遭到了另一个方向日军突袭,第84师终于守不住了,全线撤退。25日凌晨2点左右,日军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一带的阵地,平型关防线被日军撕开了一个口子,日军遂占领团城口一线2公里长的长城要塞。对于团城口阵地的丢失,第61军军长陈长捷认为:这是第17军军长高桂滋擅自撤退造成的,“受敌猛攻”“伤亡惨重”是谎言。无论如何,平型关北面的要点团城口还是丢了。
团城口古长城要塞
就在第二战区决心前后夹击、共同围歼平型关日军的关键时刻,由于高桂滋部擅自撤退,担任出击任务的郭宗汾部不得不转而在平型关长城内线去堵塞被日军撕开的缺口。幸亏25日八路军115师在乔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迫使日军不得不分兵回援,这才缓解了整个平型关防线的压力。
9月25日,第二战区为夺回丢失的团城口要地,向北路日军发起进攻。25日拂晓,第71师向团城口正面日军发起进攻,新编第2师攻击团城口东北之日军。
团城口南面山地(平型关方向)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乔沟一带伏击了日军第21旅团一部护卫的第5师团辎重车队,战斗结束后,八路军115师参战部队将前来增援的日军包围在东跑池一带的盆地。由于驻守平型关的晋绥军没有按原计划向日军出击,使该地的日军未能被歼灭,平型关战斗的战果未能得到扩大。
在八路军乔沟伏击战成功后,傅作义、杨爱源等部,加紧收缩围攻团城口的日军。由于115师消灭了日军辎重部队,截断了交通线,为正面阵地的中国军队围歼日军创造了有利形势,使日军第21旅团陷入重围。坂垣遂命令驻灵丘的步兵第42联队主力向平型关增援。9月26日,日军第42联队主力加入平型关作战。当日,115师主动撤离,转入敌后游击。27日至29日,中日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相持不下,伤亡很大。
就在双方相持的关键时刻,日军增援部队陆续赶到。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一部于9月27日投入平型关地区的战斗。关东军另一部也向茹越口一线中国军队第34军阵地进攻,第34军不支而溃,9月28日茹越口失守。29日,铁角岭失守,这就造成了平型关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9月30日夜,平型关前线的中国军队奉命撤离战斗。至此,平型关战役结束。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的关系
对于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的关系,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作者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在平型关战役中,负责正面战场作战的是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八路军属于第二战区指挥下的一支机动部队。作者承认,中央军和晋绥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打的也不含糊,不过,对他们的战绩却不敢恭维。那么多军队,打一支4000人的敌军,并且是以敌人进攻为主,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战场地形于我有利的条件下,竟然没有打赢,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所以说,打仗不勇敢不行,但光靠勇敢也不行,还要动脑子,要用智谋指挥打仗。林彪确实是个会打仗的将军,他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善于运用谋略克敌制胜,而这在国民党的将军里面还真没有几个人懂得,在解放战争中他们面对林彪时接连败北,就很能说明问题。
抗战初期的林彪
第二,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配合平型关主战场的一场侧后伏击战,歼灭的是日军第5师团的辎重部队和第21旅团的护卫部队,共1000余人,并不是整个21旅团。日军主力第21旅团主要由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来对付。
第三,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115师虽然没有进入正面战场,但是首战就取得了胜利,并切断了日军的交通线,对正面战场给予了有力支持,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第四,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不仅在于军事上,其政治意义更为重大。八路军东征抗日首战告捷,是全面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为友军树立了榜样,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战的希望。通过这次战斗,也使八路军认识到了日本军队的作战特点,取得了对日军作战的重要经验。平型关战役也是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协同作战,这次合作的成功,为以后的国共合作抗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
《正面战场晋绥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陈长捷等,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太原大会战内幕全解密》 ,陶纯,军事出版社,2005年
部分资料、图片采自网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