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八路干妈 智勇双全(组图)
来源:今晚报(天津)  郭 熠   2015-07-13 10:47:38

  

   杨妈妈(中)和小战士的合影。

  杨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在蓟县广为人知,反倒是她的真实姓名几乎没人记得了。在蓟县烈士陵园纪念馆,有张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慈祥的老太太,身边站着两个八路军小战士。这位老太太,就是被冀热辽十四军分区授予“八路军母亲”称号的杨妈妈。

  在蓟县有很多值得尊敬的平民英雄,杨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多次照料掩护“八路军干儿子”,面对日寇的搜查,机智地化险为夷——-

  杨妈妈—这个亲切的称呼在蓟县广为人知,反倒是她的真实姓名几乎没人记得了。在蓟县烈士陵园纪念馆,有张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慈祥的老太太,身边站着两个八路军小战士。这位老太太,就是被冀热辽十四军分区授予“八路军母亲”称号的杨妈妈。

  记者从蓟县县城驱车西行二十余公里,到达盘山北麓的砖瓦窑村。下车后,沿山路步行进入郁郁葱葱的树林。“就在前面。”67岁的放羊老汉鲁广华向山林深处指去,“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是村里民兵班的班长,杨妈妈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过,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救了许多八路军‘干儿子’,现在村里人也都知道。”

  步行约二十分钟,树丛中出现一处断壁残垣,地面深陷着一个磨盘,显示着很久以前曾有人在此生活。据记载,这就是当年杨妈妈居住的土房。“这附近只有杨妈妈一户,隐蔽性很强。1940年初八路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后,这儿就成了‘抗日堡垒户’。”同行的蓟县党史办副主任康国海告诉记者。

  杨妈妈和老伴杨宝生都是善良的庄稼人,抗战时许多八路军伤病员都在她家养过伤,掩护战士脱险的故事更不胜枚举。1941年秋,一个八路军小战士为摆脱日本兵躲进杨妈妈的土屋。当时老伴和儿子外出,得知追兵很快就到,杨妈妈情急之下,让小战士躺到炕上装自己的儿子,扯过一条被子盖住八路军军服后,急忙往他脸上抹黄酱。随后老人又把尿盆、破饭碗摆在炕上,从烟袋锅里抠出一些烟油抹进自己眼里,顿时泪如雨下。

  敌人闯进门时,老太赶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儿子”。见炕上躺着的人脸色蜡黄,日寇便以为“儿子”害了传染病,当即捂着鼻子仓皇退出,转向后山追赶。等敌人走远,杨妈妈悄悄到门口放哨,掩护小战士向反方向离开。

  1958年杨妈妈双目失明,得到了党和政府部门的照顾。3年后老人辞世,终年82岁。鲁广华告诉记者:“杨妈妈的孙子名叫杨忠,意思是忠于国家。如今他在村里经营农家乐,成了致富带头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