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狮脑山血战六昼夜 正太路破袭显神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房浩   2015-07-24 08:55:21

  

  狮脑山上的百团大战纪念碑

  

  我军占领晋冀交通枢纽娘子关(照片引自杨克林、曹红《同盟国的胜利——世界抗日战争图志》)

  

  彭德怀在关家垴前线侦察敌情资料照片

  编者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在不同阶段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奋起抗击保家卫国,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的战斗,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彻底粉碎侵华日军的速胜意图。本期“一寸山河一寸血”特别报道,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七月初的山西阳泉,阳光明媚,碧空如洗,静静的桃河宛如一条玉带横贯城中,城南的狮脑山上,更是草木葱茏,风光无限。很难想象,就是眼前这座美丽的小城,在75年前,却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无数八路军将士和中华儿女,为抵抗日本侵略者,挺身而出,前仆后继,苦战狮脑山巅,长眠桃河两岸。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一面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阴谋进犯西南、西北,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当年8月20日至次年1月24日,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20万兵力,以正太(石家庄-太原)铁路为重点,向日军堡垒密布的2500公里交通干线发起破袭,史称百团大战。5个多月里,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破坏铁路900多里,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的胜利,成功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打响第一枪

  乔装打扮智取狼峪车站

  阳泉西郊的狼峪村,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山村,初夏到访,山上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一间间农舍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间,每家每户门前,都种着果树和庄稼,放眼望去,一派田园风光。但外人也许并不知道,早在1940年8月,狼峪村所在的草帽山和山下的狼峪车站就是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的主战场。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联合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

  “在整个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跨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也是日军在华北进行战略运输的大动脉。因此,八路军的进攻首先就从正太铁路发起。”阳泉市义井镇河下小学校长姚永田的老家,就在狼峪村东面不远处,为了了解这场发生在家门口的战斗,多年来他四处奔走,搜集史料,寻访老兵,如今,他已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百团大战研究专家,“我们山下的狼峪车站刚好位于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之间,经过慎重考虑,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定将狼峪附近的破袭任务交给新十旅第28团和第30团。”

  8月20日晚上10时,总攻的信号划破夜空。新十旅旅长范子侠身先士卒,在带队炸毁阳泉近郊的桑掌大桥和坡头车站后,向狼峪车站进军。当时,狼峪车站是正太铁路沿线的二等车站,平时驻有100至150名日军,车站四周筑有坚固的工事,并背靠拥有6个炮楼、碉堡的草帽山,我军虽多次组织强攻,但均未能奏效。

  强攻不成,就靠智取!23日黄昏,一队四十多人的日军队伍朝狼峪车站走来,苦苦坚守了2天的敌人误认为是阳泉的增援部队赶来解围,全都欣喜地站到车站门口迎接,可日军哪里知道,这支“增援”部队其实是乔装打扮的八路军组成的,范子侠和战士们一进入车站,立即开枪射击,在几乎零伤亡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了狼峪车站。此后,新十旅又一鼓作气,攻下车站南面的草帽山,摧毁了山上的日军碉堡和炮楼。

  战斗刚一结束,新十旅又马上开始了紧张的交通破袭工作,战士们割电线、拔道钉、烧枕木、砸钢轨,想方设法瘫痪敌人的交通,当地村民和煤矿工人也积极加入破袭队伍,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着一首歌谣:“百团大战破袭战,男女老少都下山,小孩大人组成团,女人顶个男人干,拆轨破路割电线,枕木烧着冒狼烟,鬼子看着干瞪眼,八路百姓尽欢颜。”

  如今,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尽,当年的狼峪车站也不复存在,只有车站西侧的一间锅炉房历经风雨仍留在原地,成为仅存的战场遗迹。而在锅炉房南侧约50米远,是在原正太线基础上新修的石太铁路,目前主要用于货运,记者采访时,每隔十几分钟,便有一列运煤的火车呼啸而来。

  血战狮脑山

  机枪手牺牲了弹药手接着打

  就在范子侠率部猛扑正太铁路沿线的同时,阳泉城南6公里的狮脑山上,另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也打响了。

  今年7月1日,记者驱车从阳泉市区出发,不到20分钟便抵达了1160米高的狮脑山山顶,低头俯瞰,整个阳泉尽收眼底,但有些遗憾的是,当年那场战斗的痕迹在山上早已荡然无存。好在为了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阳泉市委市政府在狮脑山主峰兴建了一组百团大战纪念碑和纪念馆,供后人瞻仰。

  百团大战纪念碑坐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组成,高40米的主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主碑正面镌刻着彭真的题词“战绩辉煌 永垂史册”;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正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铁路拉开序幕。再往下,沿东西两侧设有4个烽火台,由227米蜿蜒起伏的“长城”连接,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采访当天,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狮脑山上游人如织,不少党政机关和学校还组织了党员和学生前来参观。“今天一大早,朱德元帅的嫡孙朱和平将军也来了呢!”在纪念碑对面的百团大战纪念馆,解说员郭倩兴奋地告诉记者。

  “当年,阳泉城内驻守着日军独立第4混成旅团,还有500多名日本侨民。为了掩护正太铁路西段军民破路,就必须牵制城内的日军,让他们无暇派兵去增援铁路沿线。”对于狮脑山一战,郭倩如数家珍。

  1940年8月20日深夜,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和14团在旅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冒着大雨,登上了狮脑山,并连夜抢筑了简易工事。驻阳泉日军仓皇调集人马,疯狂地向狮脑山阵地扑来,企图夺回狮脑山主峰。

  从8月21日凌晨开始,日军集中了全部可以调动的兵力,包括阳泉的日本侨民,使用了包括飞机在内的各种轻重武器、甚至毒气弹,对狮脑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我军的工事毁了,就以弹坑当掩体;机枪手牺牲了,弹药手就接上去打;干部负伤或牺牲了,马上有人站出来接替他指挥作战。”就这样,八路军与敌人鏖战了六个昼夜,击退了日军无数次进攻,最后硬是守住了狮脑山阵地。直到8月26日,正太铁路西段破袭任务完成后,769团和14团才安全撤离,此战我军共毙伤日军400余人。

  事后,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首长对狮脑山阻击战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彭德怀副总司令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总结中表扬说:“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第129师参谋长李达也赞扬说:“守卫狮脑山的部队发扬勇敢战斗的作风,凭险阻击,顽强战斗,他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给敌以重大杀伤,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的行动。”

  激战关家垴

  彭德怀亲自上阵指挥战斗

  经过20天的战斗,百团大战第一阶段顺利结束,八路军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对此,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百个团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为扩大战果,1940年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根据部署,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了彻底破坏,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了涞灵公路,第129师破击了榆辽公路,并一度收复榆社县城。

  频频受挫的日军自然不甘心失败,1940年10月初,敌人调动数万兵力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展开疯狂的报复性“扫荡”。于是,“反扫荡”就成了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主要斗争形式,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其中最著名也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当属关家垴之战。

  关家垴,太行山区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地处武乡县中部的蟠龙镇,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比较平缓,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

  10月下旬,从运城调来的日军36师团冈崎大队约500人,窜至关家垴附近,此时恰巧八路军第129师也在蟠龙镇休整,彭德怀决定利用有利时机消灭这股日军,并下令部队于30日凌晨4时发起攻击。起初,战斗进展得相当顺利,八路军首先占领了关家垴上的一排窑洞,但很快,受地形及重武器缺乏的限制,进攻受阻,伤亡也在不断增加。386旅772团的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冲锋,反复与日军短兵相接,战至中午,一营一连原本70多人只剩下3人,50多人的三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近70人的四连只剩下10余人,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

  眼看久攻不下,彭德怀也坐不住了。他戴上帽子,一猫腰钻出了指挥所,沿着交通壕一路狂奔至距离关家垴只有500米的阵地前。他伸出右脚,蹬在壕沟前面的土壁上,双手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日军阵地。这时,《新华日报》的随军记者徐肖冰刚好在旁边,他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将这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定格成了永恒。该照片后来被广泛地刊登、转载,成为人们最熟悉、珍爱的彭德怀形象。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11月1日,被围之敌基本被我军歼灭。关家垴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的小股部队再也不敢轻易出动。386旅旅长陈赓曾评价说,“这次胜利告诉敌人,太行山并不是无人之境,可以由他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