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八路军将领在林县的故事
来源:搜狐网   2015-08-20 09:51:44

  

 在林州市任村镇西坡村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部旧址,村民秦万庆向记者介绍八路军129师将领用过的生活用品

  

  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开荒种地(秦万昌供图)

  □记者马国福/文陈军/图

  核心提示

  林县(现为林州市)作为太行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路军在这里有着频繁的活动,同时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记者在林州市采访时,党史部门的同志向记者介绍了刘伯承、邓小平、黄克诚、杨秀峰在林县抗日时的故事。

  A

  刘伯承拾米粒

  7月24日一大早,记者在林州市作协副主席张国声的带领下来到任村镇西坡村。这里有当年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部旧址。该村村支书秦国庆和弟弟秦万昌、秦万庆三人联合建了纪念馆,他们热情接待了记者。

  张国声向记者介绍:“习主席提倡节俭,就餐实行光盘行动。其实,早在抗战初期,刘伯承就在任村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节俭故事。”1938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129师的战士们,打退了日伪军对太行革命根据地的9路围攻,并把敌人赶到平汉铁路以东。6月初,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来到林县,林县人民箪食壶浆欢迎他们。

  “说是‘箪食壶浆’,未免有点夸张。因为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下,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派粮派款,林州人民的日子已经很苦了。但酒虽然没有,小米和汤水总是有的。”张国声告诉记者,“这一天,任村集上的老百姓一听说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来了,就从家里拿出了仅有的一点小米做最好的饭——小米干饭南瓜菜,招待八路军。”

  任村集上的王记饭铺,这一天也格外忙活。王掌柜在店里安排了伙计做好饭后,就站在饭铺门口,扯起嗓子招呼八路军战士:“八路军战士们,你们为俺们老百姓打败了日本鬼子,俺王记饭铺今天诚心诚意免费招待你们,不要见外哦!”饭铺里,一下子进了10多个八路军战士。这些战争年代的军人,个个养成吃饭风卷残云的习惯。快倒是快了,却掉到饭桌上一些米粒子。

  战士们走了,王掌柜正要收拾桌上的碗筷,这时,饭铺又进来两名八路军。为首的军人年龄较大,戴着一副眼镜,身材魁梧,彬彬有礼,后面跟着的是一个年轻的战士。“老乡,生意可好?”年长的军人和气地问。“唉,长官,这年月,哪有好生意的。不过,贵军这下把日本鬼子打败,给俺们带来了盼头呢!”“老乡,您太客气了,您不要叫我们长官,我们八路军不兴这个,叫当兵的就行。”年长的军人笑着说。王掌柜听着军人亲切的话语,不知怎样回答,突然想到人家是来吃饭,赶忙要进厨房盛饭。才要转身,却被这年长的军人一把拉住,说:“掌柜的,不用盛饭了。”说着,军人找了一个空碗,把刚才那10多个战士掉在饭桌上的米粒,认真地一一拾到碗里。

  “警卫员!传令附近部队来这里开会!”一会儿,王记饭铺前集合了许多八路军战士,只见年长的军人说道:“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的小米饭养活了我们。”他举起那个盛米粒的饭碗说,“大家看,这些米粒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劳作的成果,在这个战乱年头,他们不舍得吃,节省下来招待我们。可是,我们的战士却把它丢弃了。你们知道,这丢的是什么?是老百姓的血汗,是良心!古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希望大家不能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看着年长军人走了,站在一旁感动的王掌柜拉住一位战士的手,问:“这个人是谁?”“这就是我们的师长刘伯承呀!”“啊!指挥千军万马的长官还在乎这点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呀!”王掌柜和在场的老百姓望着刘伯承渐渐远去的背影都竖起了大拇指不住称赞。

  “此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在林州市成为节俭典范,尤其是任村镇人更是提倡节俭,大人批评孩子时总是说:‘刘伯承恁大的官还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张国声说。

  B

  黄克诚寒冬送军服

  “八路军129师344旅政委黄克诚非常关心和支持地方工作。”从任村镇采访归来,记者来到林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该室主任崔国红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中共林安汤淇中心县委(以下简称中心县委)成立不久,许多同志缺乏工作经验。黄克诚只要路过中心县委所在地原康,都要到中心县委看看,帮助县委解决实际困难。当年的中心县委书记万达在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记得黄政委寒冬腊月送军服的事。”

  1938年冬季的一天,黄克诚路过原康,到中心县委与万达等人攀谈起来。黄克诚平易近人,他把自己红军时期在南方工作的经历和在晋东南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娓娓道来。看起来一介文弱书生,却胸有山川,听得万达等人不由肃然起敬,受益匪浅。

  在谈话中,黄克诚见到万达等人嘴唇发紫,身体发抖,身上衣服很单薄。“小万,你和同志们都穿这么薄,怎么越冬?”黄克诚关心地问。“黄政委,林县工作条件艰苦,我们咬咬牙就过去了。”黄克诚表情严肃地说:“小万同志,你们要带领同志们做群众工作,不分白天黑夜,能吃得消吗?会不影响工作进展?在这种环境中特别是南方同志能适应吗?不行,你们一定要改善衣着。”万达听了,连连称是,说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黄克诚说:“一定要这两天内解决,我负责。林县人说得好,吃饱穿暖不想家嘛!”

  过了一天,黄克诚和344旅后勤处的两个战士坐着马车来到中心县委驻地,万达一看,马车上堆放着灰布军服。万达和中心县委的同志穿上黄政委送来的军服,身上顿时温暖起来。万达紧紧地握着黄克诚的手,激动地说:“谢谢黄政委,你们给我们解决了过冬的一个大难题。”

  “还有什么比同志情、战友情更重的呢?万达和中心县委的同志一直把黄政委他们送到大路上,直到看不见。”崔国红意味深长地说,“黄政委走后,万达的心里一直无法平静。他觉得黄政委送来的不只是一件能温暖身体的军服,其中包含了很多……”

  C

  邓小平拨粮救灾

  “1943年,这是一个苦难的岁月,铺天盖地的蝗虫、旱灾让人们连野菜树皮也难吃上。”林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魏俊彦说,“唉,那时候是饿莩载道,民不聊生呀!。

  这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胜利完成林南战役,横扫了日伪据点,解放了林县南部的广大地区,扩大了太行根据地,晋冀豫区党委又相继成立了太行七地委、七专署和七军分区。

  这天,在129师师部邓小平吸着烟,皱着眉头,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这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干部邓肇祥来。邓小平叹了口气,沉重地说:“肇祥同志,你是优秀的政府干部,这次组织派你到七专署任专员,这副担子不轻啊!林县的灾情非常严重,有水、旱、庞(投降日军的原国民党40军军长庞炳勋部)、蝗。其中最厉害的是庞、蝗,害得人们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因此,你到那里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即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渡过难关,力争不再饿死一个人。”邓肇祥领命而去,而林县人饥饿的身影仍在邓小平眼前晃来晃去。片刻,他拿起电话与有关部门磋商救灾事宜。不久,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拨给了七专署50石(约7500公斤)救灾粮。

  “八路军129师三团就在这种情况下进驻了林县,拨粮救灾是邓小平采取经济措施的一个方面。”魏俊彦说,“当战士们看着林县乡亲们面黄肌瘦,奄奄一息时,他们提出与乡亲们同甘共苦,把自己节约下来的粮食,挨家挨户送到饥民手中。”

  四连连长赵培芳,指导员苗扶中,看到一些乡亲饿得爬不起床,就把战友们组织起来熬小米粥,并送到这些老乡的床边炕头。连部驻在李大娘家,副指导员孙庭俊把小米粥喂给饿病在炕的李大娘吃。看着孙副指导员一天天消瘦下来,李大娘流着眼泪握住他的手,半晌才说出一句话来:“亲人啊,你们真是在舍了命救俺们啊!”

  八路军一边救灾,一边与日本鬼子展开斗争。为了帮助乡亲们不误农时种上麦子,白天,他们与敌人斗争周旋,晚上顶着星星,帮助乡亲们种庄稼。群众的牲口被敌人抢走了,战士们就人拉犁翻地。不少战士因为劳累过度,拉着拉着就昏倒在地里,醒过来后,又马上加入拉犁的行列。

  一天天过去了,部队剩下的粮食也不多了,他们就把每天三顿饭改为两顿,干饭也换成了稀饭,有时稀饭不够就拌上野菜充饥。为了战胜敌人,同乡亲们一起度过灾荒,刘伯承、邓小平的将士们就这样咬紧牙关,一直坚持着。

  翌年夏季,粮食获得了大丰收。麦收后,被战士们用米汤喂活的李大娘,捧着饱满的麦粒,流着激动的眼泪对大伙说:“这是八路军同志用血汗种出来的庄稼,是老三团用口中的粮食救活了咱们,咱们把粮食交到老三团去,让同志们吃饱肚子,狠狠打鬼子!”

  “林县苦难的日子过去了,根据地的天变成明朗的天。”魏俊彦兴奋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林县人在那段岁月,受到八路军的照顾,所以,至今还在传颂着邓小平拨粮救灾,领导人民抗灾的故事。”

  D

  杨秀峰不吃特殊饭

  “1943年春,林北县(今林州市北半部)山野枯黄,草木不青,许多人被迫外出逃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决定到林北县看看,帮助群众生产度荒。”林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助理研究员赵生吉说。

  杨秀峰一行数人,来到林北县境内,一路上很少碰见行人,快到一个村庄时,杨秀峰远远看见村头坐着几个人,便急忙从骑着的马上下来。“主席,还远呢,您怎么下马啦?”杨秀峰身边的小同志问。杨秀峰指指村口说:“那里有群众,见到他们,我骑在马上不好受,下马是尊重群众啊!”“可这离村子还有那么远,到跟前下马也不迟呀!”“不行,到那里再下马,我就失礼了。”

  大家边说边走,来到村头,面对一张张瘦弱的面孔,杨秀峰详细询问了群众的生活情况,并安慰大家说,政府一定想办法让他们渡过难关。来到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任村后,当地领导向杨秀峰汇报了目前的群众生活状况。谈话之中,杨秀峰得知干部们也是定量供应粮食,不能吃饱,但还是经常拿出口粮去救济群众。他对地方干部的这种做法表示满意。

  吃饭时,杨秀峰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屋内,桌上放着一小碗米饭,一小盘胡萝卜菜,一小盘炒白菜。看到这些,杨秀峰便问那位负责招待的同志:“你们平时吃什么菜?”见对方不做声,杨秀峰轻轻一笑说:“能告诉我么?”对方不好意思得说:“有时吃胡萝卜菜,有时没有。”“白菜呢?”杨秀峰问。“平常不吃,因为剩得没几棵了。”“今天不是平常,就吃了,而且是我一个人吃,是吧?”杨秀峰觉得此时此刻扯严厉批评人家一顿也不好,双方就这样沉默着。

  过了一会儿,那位同志终于忍不住了,说:“杨主席,是我们错了,不应该给您搞特殊。可已经做好了,再不吃就凉了。”“吃,现在就吃。”杨秀峰说,“去把厨师、门卫都叫来。”那位同志知道不能再说其他了,只好向门外走去。就这样,五六个人围坐在桌旁,吃着、说着,笑声一片,大家称赞杨秀峰不搞特殊的好作风。

  “杨秀峰离开后,边区政府决定,拨给林北县赈济粮200石,低贷粮340石,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赵生吉说,“从那以后,杨秀峰不吃特殊饭和救济灾民的故事一直在林北县流传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