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系列,以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当年难忘的经历、梳理亲身所见的历史事件,串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7年7月29日,“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抵达兰州,以中共中央驻甘肃代表的身份与彭加伦、朱良才等一起负责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工作。
谢觉哉
朱良才,1937年5月来到兰州,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秘书长
尽管当时“七七事变”刚刚爆发不久,全国各地抗日热情高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研究员孙轶说,谢觉哉来到兰州后,深深地感受到发动中下层群众思想的重要。
孙轶:当时谢老来到兰州,给贺耀祖做上层统战工作时就说,抗战不应该只是军队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军队需要有人来组成,就是需要民众来参与到其中,对群众的思想发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从1937年8月到1938年秋天的一年时间里,谢觉哉先后以敦夫、明远、佳金等笔名发表抨击时政、唤醒民众的文章50多篇。
《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手稿
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和甘肃省工委的共同努力下,西北青年抗日读书会、甘肃妇女慰劳会、兰州商人抗战团等一批各阶层各领域的抗日民间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批进步青年由“八路军办事处”输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及抗战前线。
《西北日报》1938年4月28日关于老人抗敌会成立的报道
西北青年抗日救亡读书会成员合影
与积极活跃的抗战思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度匮乏的抗战物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馆长朱永光说,抗战初期,中日两国军力装备差异十分明显,国民政府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外援。
朱永光:当时日本能够上天的飞机大概是2700多架,中国当时抗战初期的飞机大概是300多架,到武汉会战的时候,中国能上天的飞机只有35架,日本每年还能生产上千架的飞机。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在这场战争中所承担的特殊角色,正是国际援华大通道的中转站,每月都有上千吨苏联及英美等国的援华物资,用汽车、马车、骆驼甚至是羊皮筏子运到兰州,再向中国各地周转。
中山桥上的骆驼运输队
1938年,滕代远就曾从新疆携带高射机枪、子弹、西药和书籍等12卡车物资,均经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转交陕西长武的八路军三八五旅。
谢觉哉、蔡树藩、贺子珍、刘英、彭加伦、朱良才、王定国等在兰州“八办”合影
1943年11月,八路军兰州办事处被迫撤销,周恩来用十二个字概括了它六年零三个月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