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攘外必先安内”如何走向国共合作?
来源:人民网 2014-09-03    2016-08-16 10:12:19

  访谈嘉宾:

  贺新城大校: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文字实录】

  [主持人]:七七事变以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不积极抵制日军的策略,最后怎样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贺新城]:“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是在1931年“九一八”以后形成的,到“七七事变”发生了改变,刚才我们说了“七七事变”以后全面抗战开始,全面抗战意味着国共两党联手,这时候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就已经改变了。

  [贺新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当然从明治维新以后,上个世纪甲午战争以后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讲的是进入新的世纪以后,“九一八事变”以后开始侵略中国,其重要标志就是侵略东三省。

  [贺新城]:当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国内的问题是“内外兼”,统筹以后提出来的“攘外”是对外问题,“攘外”的时候,首先必须建立在内部统一、内部稳定的情况下。当时国民党内部军阀混战,还有国共两党之间的围剿反围剿,所以,他提出来“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要对日抗战,首先有前提,就是对内消灭异己,与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以后再谈对外抗战问题。这是他的一个基本战略方针。

  [贺新城]:这个方针建立在什么前提下?一个是他认为对日本这个强敌在国内混乱的情况下,内战纷争的情况下,我们国力打不过日本,对日可以妥协、让步,争取时间,平息国内的问题,也就是“安内”。所以“九一八”以后,到“七七事变”之前,在日本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不断地妥协,东三省丢了,后来进入到1933年以后,热河也丢了,逐步推进到长城以内,乃至华北,步步妥协退让就是这个结果。

  [贺新城]:后来这个政策怎么改变了呢?随着日本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原因,迫使他不得不改变“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方针,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改变的原因是在国内国共两党围剿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中,他也逐步意识到要根本上想消灭中国共产党这个现代政党,又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想根本地把它消灭几乎是做不到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国内民族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了不断地质疑,认为这个东西丧权辱国,内不能安,外不能攘,“外不能攘”已经表现出来了,日本人步步紧逼,你不断地妥协,他不断地紧逼。“安内”这个政策,国共内战打了那么多年,共产党消灭不了。所以,国内各界人士普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抗日斗争的高潮的时候矛头都指向这个政策,也就是这个政策实行不下去了,无论从内外两个方面看都实行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步步紧逼。不管怎么说,国民党南京政府这个政策不是不要“攘外”,不是放任日本人侵略。所以,在这种局面下,再加上“西安事变”,共产党表现出来“释蒋”、“放蒋”,和国民政府合作,中共政策也发生了调整,开始变为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原来我们和国民党政府是针锋相对的,你安内,你剿共,我就一定要推翻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口号也是这样的,本来打倒蒋介石以后集中力量打败日本,内外关系上也是这样的前提。

  [贺新城]:到了“西安事变”以后,国共两党的政策都有大幅度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说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式解决内部的问题,实行内部的合作,一致对外,这在全国上下都形成共识。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国共既然合作了,“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政策就不存在了,因为“安内”的对象首先是共产党。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