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1933年长城抗战勇挫日军 让日媒大呼"六十年未有之侮辱"
来源:凤凰卫视 《腾飞中国》   2016-11-24 16:15:22

  何亮亮(主持人):1933年3月11号的黄昏时分,一队国军士兵在团长董升堂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潘家口杀敌的征程,尽管有向导带领,但是这次秘密急行军却并不轻松,他们沿着滦河左岸向目的地挺进,时而走在拉船的纤夫走的山腰小路,时而攀援在樵夫打柴的羊肠小道,一路披荆斩棘,好在当天夜里皓月当空,风清夜静,山巅上白雪皑皑,让在夜晚行军的士兵们可以更容易的辨识脚下崎岖的山路,午夜时分,董团长率领的部队达到小喜峰口附近的三家子,前丈子,这里呢是日军骑兵的宿营地,放眼望去,满街都是日军的马匹,而日军大都在酣睡之中。董升堂一声令下,士兵们当即发动了攻击,但只见国军士兵们或投掷手榴弹,或冲入日军宿营的房中,挥舞大刀砍杀,这场突击打了个日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热河一战,东北四省呢是进入了日军的囊中,面对胜利日军志满意得。颇为轻视中国军队,当天晚上,他们不但疏于警戒防守,大多数士兵甚至敢于脱衣大睡,丝毫不加防范。这场夜袭战让日军的锐气大受挫折,此后,日军士兵纷纷带上了钢盔,预防大刀砍头。实施夜袭战的是国民国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二二四团的将士,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列出军事建制,就是要让大家记住,在抗战风云之中,国军将是不是孬种,他们是民族之魂。

  国军将士们挥刀杀敌的形象,经过媒体的报道,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艺术家们为此创作了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看去"的歌声传扬全国,流传至今,数十年而不衰。对于大刀的作用,中国媒体不吝褒扬之词,比如天津《益世报》一篇文章,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喜峰口的英雄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抢回了山,夺回了岭,收回了喜峰口,俘虏了几千个日本人,收到了几千枝日本枪,捉住了许多辆日本坦克,抬回来许多架日本开山炮。这个故事岂不是比凡尔登的故事还威武还壮烈还光荣还灿烂。相比之下,日本报纸更多的是反思,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剩余,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日支、日俄、日德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威,均为宋哲元剥削净尽。其实喜峰口的这场夜袭只是当时诸多惨烈战斗中的一次,关于这次战斗,宋哲元第二天发给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电文中,只有寥寥数语,董升堂团已绕至敌后,占领三家子、小喜峰口,协同正面王治邦旅,夹击喜峰口两侧高山之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