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题材的影视剧之所以盛行,是由它多种性质所决定。除了当今世界依然秉承着二战秩序之外,很多国家都是在这场战场中,从被奴役的边缘状态走向民族复兴。它带给全人类的思考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这种精神是需要代际继承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就显得责无旁贷。同时,热兵器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最大化的碰撞,之后难有如此波澜壮阔的演绎。正与邪、血与火、光与影,多重角色的交错,构成了二战影视剧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二战影视剧并不好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还有耄耋之年的二战老兵依然健在。他们是影视剧对接现实的见证者之一,也是有相当大诉求的群体。《兄弟连》全球热播后,很多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老兵给制片人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写信,希望他们也拍一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剧集。而且斯皮尔伯格本人的父亲阿诺德在二战期间作为轰炸机中队的一位军士长,曾在中国、缅甸、印度交界处与日军作战。所以斯皮尔伯格显然很有动力来填补这个历史的空白。
“填补这个历史的空白”,这就是一种动机很单纯的初衷。说高一点叫做历史情怀,说接地气一点叫做业界良心。也就是为了这个业界良心,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经历了将近7年时间,来完成他们一生中制作的“最大的电影”——《血战太平洋》。继央视8套的海外剧场热播《兄弟连》之后,影迷们在网上又一次掀起了追剧热潮。如果不是字幕组“抢滩登陆”的话,《血战太平洋》估计又要创下电视台的深夜收视纪录。
斯皮尔伯格的这点“业界良心”,花费了2.5亿美元的代价。这种“高消费”,在于对历史的无条件还原。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血战太平洋》对于士兵枪械里的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和M1伽兰德的一一对应。道具、器械对于任何一个战争片的导演来说,都应该是最基本的。但在某些国产抗战片中,却出现了大众捷达轿车摇身一变成了日本军车的诡异剧情——难怪好多年轻人家的电视机都是常年不开启的“背景墙”。连起码的布局都懒得走心了,你还指望它能成为左右遥控器的“钉子户”?
道具的硬伤或许能忍,但台词、剧情漏洞百出,结果成了槽点和尿点的满世界乱跑。现在再谈手撕鬼子,必定是好久没更新抗日神剧的。且看,那些裤裆里挂手雷的,让人质疑两腿之间的容积率到底有多少;800里距离击毙鬼子机枪手的,估计是借用了21世纪的激光制导技术;“同志们,八年全面抗战就要开始了!”,这台词放在1937年也太过先知先觉了吧?“爷爷8岁的时候就被鬼子杀了”,导演,这好像不太符合遗传生物学呀?
众口难调是不会错,但你也不能用《西游记》加《葫芦娃》的结合手法来整合出“四不像”的抗日神剧吧?要想到,那些依稀健在的抗战老兵,要是看到这种“惨不忍睹”的抗战剧,他们情何以堪?当日本电影发轫出《永远的零》这种高水平,拍出了扭曲版的军国主义招魂,你还拿《向着炮火前进》《一起打鬼子》这种哭笑不得的神剧洗脑大众,恐怕就有点不厚道了。
当然,有良心、有品位、有水平的抗战剧是大多数。黑白片的《董存瑞》里,枪械亮相就把汉阳造、三八大盖和司登冲锋枪按照历史年份分门别类,可谓一丝不苟;而2005年,有部抗战电影横空出世——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献礼电影《太行山上》。里面有个细节,笔者记忆深刻,就是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战日本板垣师团获胜后,有115师的官兵们打扫战场时抱怨“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都是死硬死硬的!”一句话的台词,真实还原了当年日寇凶残意志和真实能力。不夸张、不戏说、不歪曲,该是怎样就是怎样,这就是一种对抗战剧的基本态度。我们管这个叫底线。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奉献出《太行山上》这样的高水平作品,是群众对于抗战剧观影的高起点见证。马上快到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重时候,而世界又是大不同。地缘政治、民众意识、观众品位,都非定式。况且,今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意义又非同以往。不仅从立法上,赋予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法律权威,还是加大现实对于历史的庄重召唤。这一时刻,它需要纯粹的抗战影视剧作品。而从市场来说,这也是抗战剧推陈出新的重要节点,是打出制作品牌和定位的“卡位战”。如果不把业界良心当“金刚钻”的话,就奉劝你还是别揽抗战剧的“瓷器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