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二战中日军拼刺刀战术令人闻风丧胆, 直到他们碰上了苏军
来源:历史大爆炸   2017-01-05 09:44:32

      我们在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日军士兵似乎特别热衷于和中国士兵拼刺刀。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中国士兵的弹药总会率先耗尽,而当中国士兵端起刺刀冲锋的时候,日本人也会停止射击,用相同的手段回应。这些电影桥段也并非全都是杜撰的,二战时的日本人确实非常笃信拼刺刀的作用。但这并不完全是日本人信奉武士道精神的结果,这得从日本发动战争的国内情况开始谈起。

      都叫日本人是“小日本”,“小”可以说体现在日本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领土上。日本这个国家也就是四个比较大的岛屿组成的,限制其发动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缺少资源。因此,日本高层在二战中喜欢给日本士兵灌输这样一种思想:“用许多子弹只能消灭一个敌人是无法忍受的。”在战争早期,日军17个常备师团的士兵各个都经过严格训练,其射术之高明,连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中国老兵在回忆时也多次提及。在亚洲战场上不光是中国,包括东南亚在内的诸多国家都不算富裕,武器装备也较为落后,所以日本人的拼刺刀战术往往会发挥极大的杀伤力。日本人也乐于拼刺刀,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其武士道精神的勇猛无畏,又可以省子弹,何乐而无为呢?

      然而在亚洲战场上的屡试不爽让日本人开始渐渐依赖甚至是迷恋拼刺刀,以至于他们完全忽视了一个事实。自一战过后,欧洲人逐渐发现进攻性武器的可怕威力,于是纷纷用进攻性武器取代传统的防御性武器。西方大国开始纷纷追求通过密集火力压制敌人的战术,因此,武器在一站以来就得到快速发展。另外,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轻武器的自动化也成为西方军队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许多经典的轻兵器也是诞生在那时,比如一度让盟军头疼的德军MG42冲锋机枪。二战德军中甚至都有这样一句话描述这种武器的作用:“只要能听到MG42的声音响起,我就信心百倍。”

      可以这么说,亚洲对手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日军的发展,日本人自行研制生产的冲锋枪,无论是早期型一〇〇式冲锋枪还是南部试制一、二型冲锋枪,不是射速不足就是准度较差,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日本士兵自己都懒得用。无论是苏军还是美军,缴获后一律当垃圾处理。这也严重影响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的效率,以至于活力不足也成为屡战屡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过日本人也并不在意,就算这套装备在亚洲战场上也算得上是“先进武器”了。然而,随着战争后期战场局势的转变,日本人终于吃了大亏。

      1945年8月,苏军对日宣战。苏联红军150万大军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精锐关东军进发。这支关东军不仅是当时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还寄托着将日本天皇转移到中国东北的重望。然而战争的过程可谓是出人意料,70万关东军可谓是一触即溃,没有做多少抵抗便向苏军投降了,但这并不代表日军没有做过抗争。在8月的某个夜里,关东军曾组织兵力对苏军发起夜袭。不料日军的行动被苏军洞悉,于是一场遭遇战随即展开。

      夜袭的日军本身所携弹药不多,又没有重武器。而苏军则是弹药充足,轻重武器一应俱全。在经过猛烈的冲突后,日本士兵弹药不足,索性按照以往一样开战拼刺刀战术。当日军士兵举着刺刀喊着“万岁”源源不断地冲向苏军阵地时,这次苏联人可没有给这群“武士”应有的尊重。苏军故意把日军放到阵地跟前,然后密集火力瞬间爆发,大批日本士兵顿时倒下,剩下的日本兵见此惨状,连冲锋的勇气都没有了。

      实际上,一战刚结束后的俄国人装备也就和日本人在一个水平上。但是俄国地大物博,本身不缺少资源。加上欧洲战场上的对手,无论是老牌的英、法、德,甚至是曾经欺负过自己的波兰,武器水平都是紧跟潮流的。开始时,苏联的冲锋枪只是装配给军队的中下层指挥官,但残酷的战争让苏联人意识到火力的重要性,于是越来越多的冲锋枪被装配到士兵手中。苏联人的波波沙41冲锋枪性能较好,不仅射速快,且不易卡壳,故障率较低。

      就这样,当真正的世界级军事大国碰上亚洲大国,一场战争令后者武器不足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在苏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日本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拼刺刀战术,连同他们引以为豪的武士刀精神,都彻底成为了笑话。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