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是胶东文化发祥地,在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出现了数不清的英雄人物,他们是红色文化的灵魂,而他们的故事也在口口相传中,成为现代人感受红色年代精神的桥梁。日前,记者在福山采访红色文化时,挖掘了一批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人物和那些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
胡家夼:“福山的延安”
福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胡家夼村,共两个院落,现各有南、北两栋房屋,每栋房屋都是5间。两个院落都有东、西厢房,呈四合院布局。石墙、木梁、红瓦结构。虽然换上了红瓦,但主体未变,保存完好。1940年4月,中共北海地委任命地委宣传部教育科科长丁宗岳(化名“铁丁”)为福山县委书记。鉴于县城敌人势力强大,不利于开展革命工作,丁宗岳于当年5月将县委从县城秘密转移到了群众基础较好、党员数量较多的狮子山东麓的胡家夼村。胡家夼党支部的姜连水(胡修连)、胡克元、胡克燕在村中开了名为“三合兴”的杂货铺,以此为联络站,传递情报和文件,护送过往军政人员。他们开辟的秘密交通线有两条:一是从胡家夼出发,经邹家房,过姜家,到达北海地委(当时在蓬莱县);二是从胡家夼出发,经兴隆山学校,过罗圈,到达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设在栖霞县),最后转到胶东特委。我南来北往的工作人员都在“三合兴”落脚和安排食宿。因此,各方消息都能在“三合兴”聚集和传播。1940年8月下旬,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县委指示各村党组织行动起来,宣传这一振奋民族精神的胜利。狮子山区的胡家夼村党支部没有书写传单的纸张,便安排胡超资的小儿子胡克默到国民党顽固派陈昱部“民众动员委员会”办公地偷出纸张,然后由胡超资的女儿胡菊芳到兴隆山学校借来油印机。入夜,党员们便把印好的标语、传单分头贴到北起旺远南至谭家庄一带。天亮后,群众看到并相互转告,惊叹“真是神景,八路了不起”。1941年3月,胶东反投降战胜利,牟海福栖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狮子山区群情振奋,各群众团体和村政权相继建立,伪乡保组织瓦解。1941年3月,许世友领导的胶东反投降战役后,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狮子山区公开成立,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即在这南、北两院开展工作。在与日伪顽的斗争中,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史诗般的场景。福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胡家夼期间,福山县党、政、军各方面建设发生了由弱变强的转变,建立了狮子山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福山县开辟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牙山抗日根据地与东海地区(文登一带)的联系。福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胡家夼为福山的革命事业书写了传奇篇章,胡家夼因而被称为“福山的延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