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近代百年,一直处于无休止的战火纷争之中,日本人因为明治维新后的崛起,对中国人充满了各种蔑视,因此在言语称谓上也透出着各种不屑,其中最刺耳的莫过于称中国人为“支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自传中曾经这样写道“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少年少女的口中说出来,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
可见这一声“支那”成为多少当时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尤其是日本人在说“支那人”的时候还估计把鼻子皱起来,将“那”用鼻音拖出老长,满脸都是浓浓的恶意之时,真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揍他个鼻子脸肿如猪头。
而“支那”这词原本最初来源于古印度梵文对秦朝的发音,中国佛家在翻译梵文的时候创造了“支那”一词,那时的“支那”因为中国古代的强盛而并不包含任何的贬义。因此郭沫若曾说:“(日本人)你们究竟意识到这支那两字的起源吗?在秦朝的时候,你们还是蛮子,你们或许还在南洋吃椰子呢!”
支那在中国人心中成为贬义词是从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后,日本迅速强大,走上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这时候当初日本对中国谦逊的自卑换成了大和民族的优越感,在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也从最初的亲近,尊为老师变成了不屑为伍,充满蔑视。
尤其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打落了亚洲第一顶王冠,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日本人感觉到有些不适应了。他们对“中华民国”充满了排斥,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就应该继续是愚昧,保守,落后的代名词,中国人的脑袋后面就应该还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做“猪尾奴”。因此他们在与中国人的交往继续称呼中国人为清国人。但清朝毕竟已经被推翻,但中华民国他们心里又不愿意接受,于是“支那”这词便逐渐成为了日本人对中国的代名词。这里的支那就已经不是来自古梵文的音译了,而是出自日语对英文CHINA的音译。
当时日本人用“支那”对中国人的羞辱我们不妨来读一段著名的剧作家郑伯奇先生在1921年写的《最初之课》中的一段。
(先生)“喂,你是什么人?”
(屏周)“我叫做So Hei Chu。”
(先生)“哼,是呀,你的名字这簿子上没有。你不是日本人。你是朝鲜人吗?清国人吗?”
屏周听了这话,不免又有点冒火。朝鲜人,他却不气,最难受是“清国人”三字。
(屏周)“我是中华民国人。”
(先生)“什么,中华民国?我怎么不晓得?支那吧。”
那先生答了,向屏周投了一瞥轻蔑的目光,全堂的人都哗地笑了。
因此在那个时代,中国尽管已经具有了亚洲第一的共和体制,但国弱民穷,在日本人眼中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壳而已,骨子里一直还是把中国视为“东亚病夫”充满了蔑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