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二战日本飞行员不带降落伞 被绑在座椅上
来源:空中网   2015-04-29 09:48:02

  “四二九”武汉空战,中国战机大获全胜,惊人发现,日机飞行员不带降落伞。

  1938年4月27日,曾担任卫戍司令部电台台长的吴淑聪,在武汉收到了发自沪宁沦陷区敌后电台的重要情报:日军从台湾调至南京的木更津航空队,将在29日大规模轰炸武汉。木更津航空队在台湾受过严格训练,半年多前轰炸南京,炸毁无数百姓房屋的就是它们。经分析,日军之所以选择4月29日进行轰炸,是因为这一天是日本的天长节,是祝福天皇长寿的节日。日军妄图以大规模的轰炸向天皇表忠心。

  中国方面立即做出反应,决定周密部署予以痛击。一道道密令由前进电台发出,一架架中国战机从西安、兰州、成都三处空军基地呼啸而至。从4月27日到28日夜,共调集了两个大队和一个国际支援中队的战斗机。武汉周边机场的战斗机数量猛增至60余架。它们做好了准备。4月29日,武汉的天异常的蓝。吴淑聪坚守在电台旁,全神贯注地等待消息。下午1点多,电话铃骤响,彭泽、九江一带对空监哨向武汉卫戍总部打来急电:日军有两个中队18架重型轰炸机在18架战斗机的护卫下正杀气腾腾直扑武汉而来。

  十多分钟之后,在武汉周围机场待命的飞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悉数起飞。吴淑聪拿起望远镜直奔三楼平台,仰望蓝天,顷刻间,天空密密麻麻一片,银灰色的中国战机盘旋爬高,消失在蓝天白云深处。

  过了十多分钟,裹着土黄草绿伪装色的日机在中国上空出现。等待已久的中国战机见日机进入射程,先发制人突然开火,将日军机群打乱,混战开始。一时间双方杀得是天昏地暗。最后,日机大部分在郊外上空被击落,没能进入市区。另有三架飞机逃脱,但因涉战过久,油料耗尽,在九江与彭泽上空时自行坠落。来犯敌机全部被歼。

  不过,让吴淑聪感到奇怪的是,他在一架栽进水塘里的日军飞机上看到,日军飞机上没有配备降落伞,飞行员是被捆绑在座椅上,因此,日军飞行员全部战死,无一被俘。多年之后,吴淑聪每每给儿孙说起这次空战,儿孙们都会问,日机飞行员真的会被绑在座椅上吗?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的疑问:日军飞机上为何没有降落伞呢?

  有伞不带,纯属“武士道”精神作祟

  为减重量,日机走极端甚至拆去无线电,“二战中确实有不少的日本飞行员在战斗中都是不带降落伞的。这可能和军方无关,而是飞行员自发实践所谓的‘武士道’精神。”陕西师大张翰林老教授分析说,实际上,自降落伞发明以来,降落伞的资源很充足,每个飞行员登机前都会背上降落伞。但是日本许多飞行员认为,只有不使用降落伞,才是个真正的武士。此外,不携带降落伞还可以降低飞机的重量,增加操纵的灵活性。“日本飞行员追求减轻飞机的重量已到了极致,甚至有不少飞行员将飞机上的无线电都拆了下来。”

  “最典型的就是偷袭珍珠港了。当时执行任务的所有日本战机飞行员都没带降落伞,而代价就是在珍珠港被击落的29架日军飞机上面的55名飞行人员全部死亡。之后,在珊瑚海海战中,多数日军飞行员还是不带降落伞。因此,1938年武汉空战日机上没有降落伞是完全有可能的。1939年的兰州空战中击落的15架日本飞机也同样无一跳伞。而在中途岛海战的时候,日本飞行员都改变作风,带跳伞了。虽然损失了4艘航母330架飞机,但是却有175架上的飞行员成功生还。”不过,日本飞行员带降落伞的习惯很快又没了。“因为后来的所罗门、瓜岛与莱特湾海战,日本的航空精锐损失殆尽,新进的日本飞行员为表忠心,又开始不带降落伞了。到了最后,日本干脆组织‘神风突击队’,进行自杀式袭击,那就百分百地不带降落伞了。”

  不过,空军国家航空博物馆首批特聘研究员级顾问、全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江东告诉记者,“神风突击队”飞行员即便带了降落伞也无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突击队使用的零式战斗机进行俯冲撞击的时候速度极快,飞行员会被向上的加速度死死压在座椅上,动弹不得,如何跳伞呢?不但无法跳伞,实际上已经进入俯冲状态的时候,整个飞机是出于失速状态,即使想校准航向都未必能行。”神风突击队就是抱着“以一老式战机换取一敌方战舰”的想法,在零式战斗机的前方装上几公斤炸药,由一帮子被蛊惑的通常驾机时间不到十个小时的青少年驾驶,不过,由于训练不足,这些人在穿过防空火力网时总会偏离航向,很少撞到目标。不识安全带,目击者误认作普通绳索?若弃机逃生,得靠飞行员自己爬出座舱 。

  那么,日机飞行员被绑在座椅上又是怎么回事呢?江东分析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同不带降落伞一个道理,把自己绑在座椅上表示与飞机共存亡的决心。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吴淑聪当时看错了或者说是领会错了。“因为他所看到的,完全有可能就是飞行员的安全带。”江东解释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的最大速度已达700公里每小时,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给飞行员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让他们的身体失去平衡,因此就必须绑上专用的安全带。飞机的安全带由四到六根帆布带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固定住飞行员的身体,看上去就像是被五花大绑了一样。安全带固定在飞行员的座椅上,其开关在飞行员的腹部,如果战斗机发生意外,需要弃机脱身,只要一拍按钮,安全带就会在瞬间打开。那么,二战时期,战斗机飞行员打开安全带后,将以何种方式逃生呢?

  “在喷气式飞机出现之前,战斗机多是螺旋桨式的,速度比较慢,此时的飞行员身上背负着降落伞,打开了安全带之后,他们要凭借自身的力气,掀开座舱盖,然后爬出座舱,弃机跳伞。”江东介绍说,这种逃生方式,许多飞行员根本办不到,“因为战斗机失去控制后往下坠落,它是螺旋式的,速度快,离心力把飞行员死死地压在座椅上,加上之前经过战斗,飞行员体力也不支,他们根本无法爬出舱外。”

  此外,二战时,战斗机的时速已提高到600公里以上,飞行员跳伞要冒着被强风吹倒或刮撞到飞机尾翼上的危险,只靠飞行员的体力爬出舱跳伞逃生越来越困难。当飞机飞行速度达到五六百千米每小时,飞行员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应急离机救生,而外力几乎就不可能出现。待喷气式飞机出现后,速度就达到了800公里每小时以上,由于迎面气流的冲击,飞行员要想打开座舱跳伞就难了。“即便飞行员能够勉强爬出座舱,也会被高速气流刮到飞机的尾翼上撞个粉身碎骨。”那么,有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让战斗机的飞行员安全逃生呢?

  弹射椅非百分百安全

  对人体要求极为苛刻 ,“最先想出办法的,是德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他们在飞行员座椅背后装了个没有弹头的炮弹,里面放上炸药,叫作‘弹射弹’。”江东解释说,当飞行员遇险要离开飞机时,只要一拉座椅上的拉环,弹射弹立即点燃,产生高压燃烧气体,将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出舱外,然后飞行员与座椅自动脱离,再张开降落伞,飞行员便可以安全着陆了。但若飞机高度较低时,飞行员即使被“弹射弹”弹出舱外,降落伞也往往来不及张开人就坠落到了地面,伤亡依旧难免。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人员终于又想出办法,“那就是在飞机座椅的弹射装置下面加装一个固体火箭。当座椅被弹出舱外后,火箭自动点着,就能推动座椅直上云霄,有足够的时间张开降落伞,安全着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飞行员被成功弹射出去,就一定能够生存呢?“当飞行员从座舱被弹射出去的一刹那,飞行员将要承受很高的重力加速度,这种重力加速度,普通人一般只能承受3到4个G,最好的飞行员也只能承受6到8个G,极个别的,可以承受9个G。当然,现代的设计可以在弹射椅被弹出0.1秒到0.9秒间,重力加速度逐步提升,尽管时间短暂,但人体在瞬间总归有个适应过程。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强健的骨骼,飞行员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江东分析,由于垂直压力很重要,所以飞行员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就需要安全带的保护,为了使飞行员能在驾驶时可自由移动肩膀,安全带必须具备伸缩性,“不过,根据飞行员的经验,当拉下弹射拉柄后,除了感到耳边传来‘砰’声外,并无其他知觉。但由于安全带在弹射程序开始后会瞬间收紧,因此,很容易造成飞行员脱臼。江东告诉记者,即便是现在,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生存率也不能达到百分百。目前,新型战斗机的飞行员的逃生率在70%-90%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