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抗战的烽火中,一批批摄影记者奔赴前线,用镜头记录下全国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战绩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张张图片鼓舞了全国民众的斗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为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枪炮武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抗战镜头”栏目,和您一起重温抗战史上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本期介绍雷烨拍摄的《惨不忍睹》。
雷烨拍摄的《惨不忍睹》
作品简介
侵华日军在受到我抗日军民顽强抵抗和沉重打击后,更加疯狂,在冀东再三推行野蛮的“强化治安运动”,在长城内外各地实行集家并村,修筑“人圈”,灭绝人性地大搞“三光”政策。1941年1月25日,日寇血洗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村,集体屠杀村民1030多人,焚毁村庄,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雷烨在惨案发生后的第2天,冒着弥漫的硝烟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拍摄了记录日寇暴行的组照《潘家峪大惨案》,《惨不忍睹》是其中一幅。
这组作品中大片焚毁的残垣断壁似在控诉,成堆烧焦的尸体纠缠扭结似在挣扎,向世界发出了悲壮的吼声。这幅揭露日寇兽行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这些紧攥拳头的残骸焦尸的悲惨景象,对造成这些血腥罪行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愤怒的控诉和强烈的谴责,使观看照片的人心头燃起对日寇暴行的强烈仇恨,发出为死难同胞复仇,为收复沦陷国土战斗的怒吼。
作者简介
雷烨(1914—1943),原名项俊文,浙江金华人。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先入抗大学习,后被派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文艺活动和新闻报道。1941年转到冀东部队领导机关工作,先后任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1943年4月20日遭遇日军包围,壮烈殉国。其代表作品《塞外篝火》《战斗在喜峰口》《晓渡滦河》等,皆被认为是抗战时期的摄影佳作。
摄影记者雷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