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南京保卫战中粤军浴血奋战成建制突围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骆骁骅 实习生:赖晓雯   2016-04-23 16:18:44

  众所周知,在南京大屠杀前夜的保卫战中,由于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只有零星士兵得以侥幸逃脱。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却有一支部队,经过顽强厮杀,从日军的重重包围中实现正面突围,成为一支成建制突围的部队。这就是来自粤军部队的第66军和第83军。

  24名烈士组敢死队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南京保卫战的战斗序列中,粤军可以说打得很顽强勇敢、战绩很突出。”一见到记者,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团长张定胜就对粤军的战功赞不绝口。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粤军第66军、第83军迅速投入淞沪会战,搏杀三个月,直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后,奉命撤退至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张定胜介绍,来到南京后,两支部队奔赴南京外围的最前线,守备淳化镇至汤山、凤牛山一线,并向句容附近派出有力之前进部队。当时担任第83军军长的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邓龙光,第66军军长则是叶肇。

  此前已经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艰苦征战,部队因为无法休导致战斗力大减,但粤军一赶到战地便投入了战斗。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的研究,在之后撤退到南京城内后,粤军这两支部队被南京卫戍司令部指定为机动部队,参与南京城防战,“哪儿有围歼就去哪儿”。12月10日,南京守卫部队拒绝了日本的劝降,于是日军再次派出敢死队,意欲突入光华门,战况十分焦灼,城门数陷敌手,“我们刚刚把城门的铁门关起,日军几百人就已经冲到了城门东,大约有几百人,他们非常疯狂地冲击光华门。”

  就在战事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第83军受命增援。经盛鸿说,其下156师调出24名敢死队员,在城墙火力压制下,用缆绳吊下城,剿灭日军敢死队,“消灭日军敢死队员后,这些战士却不爬回去,他们每个人身绑手榴弹,冲向日军,与日军同归于尽,就这样把日军先头部队与后面部队的联系切断了”。

  突围中阵亡三位少将

  而12月12日的突围战,更是让粤军一战成名。张定胜介绍说,12月12日凌晨,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给各部下达了突围的指令,并划定了撤退路线。但由于形势混乱和指令错误,很多部队都没有按照路线撤退,而是涌到了长江边,由于可供渡江的船极少,很多人最终淹死在江水中,或者被日军俘虏后屠杀。

  但在守军各部中,来自粤军的66军、83军却按照撤退路线,从日军的正面突围。张定胜说,突围过程中,粤军还主动向日军发起冲击,给予敌人一定伤亡,结果有一部分粤军将士成功突围,成为一支成建制突围的部队。据战后统计,从青龙山方向突围粤军部队,以66军为例,共有8291人成功突围。

  在这次突围中,粤军官兵表现出的牺牲精神也让日军胆寒。经盛鸿举例说,第66军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少将奉命打前锋,在紫金山北麓的岔路口遇敌火力封锁,数次冲击不果。罗策群便用粤语对部下高呼:“弟兄们,跟我来,几大就几大,唔好做衰仔呀!(意为“死就死,不要做懦夫呀!”)”带头向敌冲锋,不幸中弹殉国。而此次突围战,粤军仅仅将军就阵亡了3名,分别是159师少将师长罗策群,第160师少将参谋长司徒非、第156师少将参谋长姚中英。

  更让张定胜敬佩的是,邓龙光率领的第83军在撤退转移的途中,还主动伺机出动,歼灭一部日军,粤军也因此保存实力,进入浙皖边界山区,最后回到了皖南中国军队防区。

  南京保卫战一役,为何粤军有此表现?在经盛鸿看来,这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广东地处沿海,最早遭受外来侵略,具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二是广东的部队大都参加过北伐和国民革命战争,部队作风优良、军事素养较高;三是因为语言因素,认同度高,部队相互抱团,团结配合意识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