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前”
1928年的初夏,艳阳高照,富饶的中国江南大地,荷叶朵朵、百花飘香,“银瓶露井,彩箑云窗”,渔民们正在船上撒开渔网,唱着吴语乡谣,踩着春秋鞋的民国少女正和笔挺中山装的风流学子嬉戏于公园湖畔,在这人间四月天的当头,安详的街道上,一阵嘹亮的军歌声传来,于是人们纷纷让开站到路边并且投以崇敬的目光,只见一群群全副武装的兵哥哥正大踏步地向某个方向走去,震天的番号与那一把把铮亮亮的枪杆和一道道明晃晃的刀光,无不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4月9日,在苏、鲁、皖、豫的4省接壤地,自古以来的军事重镇徐州,蒋介石登上高台,誓师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的三个集团军共100万人,分别由三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向北中国杀去,其中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蒋介石自任,沿津浦线北进。第二集团军由冯玉祥率领,沿京汉线北进。第三集团军由李宗仁率领,沿京绥、正太线东攻。目标——打败以张作霖与张宗昌以及孙传芳为首的奉、直、鲁系军阀从而会师京津,统一全中国!
蒋亲自亲率的第一集团军一路势如破竹,仅21日(5月1日)就攻入山东济南,迫使数十万鲁系军队向黄河北岸溃退,意气风发的蒋介石于5月2日清晨亦紧随入城,在他的身后、济南的近郊有陈调元第二军团、贺耀组第三军团、方振武第四军团约50000余人,城内又有北伐军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40军近100000人(15万人),因此,此时的济南城可以说是北伐军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然而一声声的惨叫与飞溅的血腥却打破了这种美好的梦想……
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济南“五三”惨案史料汇编》揭露,在北伐军逼近济南的同时,于4月19日登陆青岛的日军第六师团的6000余人在张宗昌这个“带路党”的指引下,一路从青岛“游行”进入济南,并同时占领了龙口、烟台等地,比北伐军仅早了几天到达济南城,其师团长福田彦助以“保护侨民”为由迅速在商埠以及市区内的众多要道中架起了铁丝网和防御工事,并同时发布了《戒严令》,俨然成了这个属于中国人的城市的主人,于是,与蒋介石同样”意气风发”的北伐军便与日军摩擦不断……
《摩擦记叙图(一)》:
《摩擦记叙图(二)》:
史料来源:《济南五三惨案亲历记》、《济南市志资料》
“十日摩擦“的结果是北伐军作了2天“象征性”的抵抗后全数退出济南城,而日军则于5月11日日军举行“显扬国威,武运长久”的盛大入城仪式,由此拉开了惨死6000同胞的”济南惨案“的惨剧序幕,此后此部日军在济南整整驻桓了1年才全部撤走。
(二)回顾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
5月10日,“仓皇北顾”的蒋介石率部抵达山东兖州并召开了针对”绕道北伐“的会议,当日的《日记》上他写到:“讨论至下午4时,决取不抵抗主义,宣告中外,而各军渡河北伐,完成革命为惟一方针,坚持一面交涉,一面与日军脱离接触,绕道北伐。“
可以说,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将“不抵抗主义”放上台面的历史性时刻,对往后9年直至日本全面侵华爆发的所有对日处理方针,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放在当时来看,蒋介石放弃光复济南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北伐,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完成革命为惟一方针”一样,这是他与当时北伐军的全体将士的最大愿望,而在兖州会议的前5天即5月5日,蒋离开济南来到党庄找到了冯玉祥,并与这位“义兄”磋商过:
济南革命军方面司令方振武当场表示附议。
从蒋冯对话中看出,蒋介石所说的“上当“无疑就是指如在济南反抗则会被日军拖在山东而不能继续北进,也就无法完成伟大的北伐战争,因为北伐军的最后一个目标奉系张作霖,此时还安然无恙地在北平稳座着”安国小朝廷“,因此蒋介石所说的“北伐成功”与“全国统一”,应该来说是以指打败张作霖为终旨的。
然而,蒋介石不过是自欺欺人,因为他根本就不打算进入东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