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迈,原名东平,号祥哲,祖籍广东普宁,1919年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翌年6月,19岁的孔东平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回国投身抗日救亡。途经香港时,为了表示自己献身祖国的决心和与父母不辞而别的歉疚,他在自己一张黑白相片背面写上“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托人把相片转交给尚在印尼的父母,从此与父母一别遂成永诀。途中屡经风险,终于在1938年7月7日抗战一周年纪念日抵达汉口,经八路军汉口办事处介绍,北上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分配到陕北公学分校,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冬,党中央成立抗大一分校,并号召大家打到敌人后方去,建立抗日根据地。孔东平报名参加,随抗大一分校两度东迁,长驱五千余里。1940年被任命为民运工作团副团长,参加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建设。次年,他带领民运工作团在泰安、济宁、费县等地坚持反扫荡,许多战友英勇捐躯,孔东平左臂亦中弹负伤。
1944年秋,在青(岛)烟(台)路沿线进行战地采访。胶东北海分区政委刘浩天将一架缴获日军大队长的德国康泰克斯相机借给孔东平。孔东平把缴获的120胶卷剪成两半作135胶卷用,居然获得成功,被胶东画报社聘为特约摄影记者。不久,在攻打栖霞城时,孔东平随攻城部队直捣县城,用这架相机拍下胶东地区从日寇魔爪下解放出来的第一座县城的历史场面。1945年,调任新华社胶东分社和《大众报》编委、采访科长、特派记者,正式开始他的新闻工作生涯。到大泽山军分区司令部驻地高家,正逢鬼子出来扫荡,他用望远镜看到日军不断踩响民兵埋设的地雷,粉碎了7天里日军的三次大扫荡,便写了《大泽山民兵地雷战粉碎敌人扫荡》的战地通讯,刊登在《大众报》上,至今仍陈列在当地抗日斗争展览馆里。并采访胶东海阳县著名的“五虎村”民兵爆炸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和孙玉敏开展地雷战杀敌。电影《地雷战》中的爆破大王赵虎就是以于化虎作为原型。1945年5月8日,二战胜利时和徐舟力结为伉俪。
1945年10月以新解放城市威海市长于洲的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与美军舰队司令的谈判。解放战争初期,孔东平被派到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分社第九纵队担任支社社长兼《胜利报》社长。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九纵73团率先突破济南城。做为随军记者,孔东平一直在跟踪采访该团,用相机记录下该团将士奋勇攻城、将红旗插上济南城头的珍贵历史镜头。中央军委授予73团“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翌年,第九纵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7军,孔东平担任军报社长。1949年4月20-22日孔东平调任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九兵团分社社长兼《长江报》社长。
1953年,总政借调孔东平参加赴朝志愿军“解释代表团”(遣返战俘),任上校衔副大队长兼东长里17号帐篷中方首席解释代表,同美军代表进行谈判。1954年10月被新华社总社派往印度新德里担任首席记者,改名为孔迈。1959年1月2日,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切·格瓦拉少校带领起义军第八纵队率先攻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那时孔迈正在新华社驻印度分社担任首席记者,为了第一时间零距离报道古巴,新华社总社从新德里急调孔迈赴古巴进行秘密采访。由于当时古巴的外交部长阿格拉蒙特亲美,对于中国记者的入境申请根本不予理睬。几经周折,孔迈才托关系从古巴驻圣地亚哥大使馆弄到签证。4月13日,孔迈飞抵哈瓦那,成为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进入古巴的新闻记者,并于次日采访了传奇人物格瓦拉。1961年4月17日凌晨,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在基隆滩(猪湾)登陆。孔迈最早从《今日报》社长罗德里格斯打来的电话中获悉这个消息,立即向中国驻古巴大使申健报告并代申大使起草密电报告国内。
1979年4月,任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1982年由新华社调任对外文委宣传司司长,随后调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秘书长兼外事局长。曾先后率新闻代表团、广播电视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日本、阿曼、联邦德国、卢森堡、尼泊尔和泰国等许多国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他还担任过中国唱片总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记协第三届理事会书记处书记。部分作品选入:“拉丁美洲通讯辑”、“英雄的古巴”和“驻外记者文丛”。
2008年2月在北京病逝。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