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郑老所述,他是一九一二年四月出生于增城福田联安郑新村,现年101岁。九岁时与弟弟一起随父母移居马来西亚。(郑氏家族的长辈是当地的侨领,曾支持孙中山闹革命。)在当地读完初中后,其父将他从马送回广州读书(在马来西亚中文只能读到初中)。18岁那年回到了广州,在广州的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三年,当时所在的高中每周还有四小时军训,用老师的话来说,学完后是可以上战场了。毕业后,按其父亲意思,本应回马来西亚,但他却是毅然从军。当时广州城内群情激昂,到处在宣传抗日,郑老他们想的是上前线保家卫国。最初去了九十二师,在兵站做站员。当时站长是少校级外,还有上尉,中尉,少尉军佐等不同级别的站员。37年9月,黄埔 14期招生,(有三个点,广州,长沙,汕头)他想报考,但刚好这时他所在部队也准备开拔去台儿庄。郑老说,他并不是怕死,但希望读军校成为一个职业军人。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报考黄埔军校。经考试入了十四期工兵科,与陈念良老兵是同期的同学。当时黄埔军校不在黄埔,而在德庆,继而桂平。后随战事转移了几个地方,适逢国共合作时候,校长是蒋介石,他最喜欢别人称之为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育长。本应39年10月才毕业,但因战事紧张,所以提早了毕业。之后又被安排进南岳游击队培训班,经过短暂学习,安排到54军,在军司令部任工兵排长。
当时54军的军长是陈烈,作为正规中央军,部队的作战能力较强。适逢江西上饶告急,部队经几日急行军,至衡阳时,收到消息说16万日军包围了广东两个军,广东临时省会韶关告急。于是掉头赶回广东,打响了粤北大战。郑老说,从韶关,佛冈石角打到从化良口,当时打了七天七夜。此战战况惨烈,光是54军都牺牲近4000多人。郑老作为工兵,负责掩藏尸体,一回想起当时情景依然很难受。在中国军队的阻击及增援部队的夹击下,日军败退。中国军队穷追猛打,在从化良口镇鸡胸山,54军再次与日军恶战,逐屋逐屋进行争夺,因是本地人,从战斗开始,就让他当排头兵,如侦察地形,破坏敌人的设施。在从化街口时,受命剪除日本人的铁丝网。带着十几个工兵,三人一组,潜入敌前,剪第一二层时很顺利,剪到第三道时,被探照灯发现,日军的机枪立马扫过来,他几个打滚险然避过了。那时的探照灯不像现在先进,隔一会才照一次,一照过来就趴下,再继续,坚持完成任务。
郑老还提到在这期间炸桥及借粮的经历。他们受命炸毁街口小口桥,因白天有飞机,所以第一天先让当地农民协助帮忙侦察,第二天晚上四点付诸行动去炸。如果在桥的外部下炸药,原来一斤的用量就要变成七斤,而当时他们手上只有两百斤炸药,要破坏这座桥,只能在桥上打洞内部引爆。他们就靠用两个茶杯左右大小的钻一点点钻进去桥里。后来他们遇到日本巡逻队,双方开火。在已方火力掩护下,最后成功将桥炸毁。
因急行军,部队所带的粮食有限,所以在打响战役的第三天,就面临缺粮,当时54军中广东人极少,而他是广东的语言较方便,就让他到附近的村子买粮食。据郑老所述,当时找了几条村都是空无一人,到天快黑时,经过一关着门的房子,从门缝里透出煤油灯光,里面坐了一位约六十多岁的老伯,他就敲门说:“老乡,我是增城人,是打日本鬼的中国军人,现部队缺粮,想买粮食。”听到他这番话,老人家开了门,告知米就没了,蕃薯倒时还有的。经这位老伯帮忙,当地的群众也很支持,筹得几千斤番薯(地瓜),解决了燃眉之急。
后来昆仑关告急,就先不反攻广州,受命增援,但部队行至柳城时,92师在广西部队的配合下,已打回南宁了。部队在当地驻扎下来,补充兵源重新训练,休整了约半年。因日本人想攻打云南和四川,于是他们又赶赴云南。当时路况艰难,全靠两条腿走,从广西百色,天宝,到越南边境,到马关。沿途都是山路,三十二湾,山高逾千尺,一路走来,脚走到都起泡了。当时很危险。土人很野蛮。有的人掉队,走过村子时,被斩死,剥去衣服。当时应是到了云南路径,对于落伍士兵被当地土人斩首剥去衣服的事,部队要求严查凶手,並將殺人者斬首示众三日。这一路上来,大战没打过,以小战为主。作为工兵,他主是布防,侦察敌情。在行经云南前线时,曾被一条河挡住。河水好急,师长命令当晚建好桥,让坦克大炮经过。怎么办呢?苦思冥想,发现了不少村民家里有不少长颈的缸瓮,受启发,命令士兵斩竹,向村民借缸瓮,缸瓮浮在水面,用竹夹着,上面辅上竹排,建出了一条浮桥,第二天坦克也顺利过桥了,连师长都赞叹是奇迹。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郑老请假回乡结婚。结果离开不到一个月,就来消息说让其归队,远征军成立,要从军中要选一些官兵去,士兵四十岁以下,二十多岁以上,身体强状,至于军官,最好是官阶大的。据郑老所说:当时远征军用的是美式装备,当然很想去,但没路费。去的话三千多元一个人,两个人路费七千多。还不知能否考进呢?后来郑老找到所认识的六十五军的军长黄国梁,对方送了100大洋给他,并其留下来,他同意后,任命他为搜索营的副营长。少校科员。说到在这部队的待遇,郑老曾提及少校级有120个大洋,参谋再加40大洋,约160大洋。作为地方军部队主要在周边几省作战。在驻扎佛冈及清远交界期间,郑老曾受命带着十名壮士侨装小商人,进入敌占区,用了三日时间,捉获一名俘虏,送去南京,(据他儿子郑先生说:这时大约是第二次粤北大战时期)。说到第二科科员这块,老人家介绍说:当时军中有一科和二科,还有专门的军需处。一科主责增员,二科则是军需之外的相关事宜都由他们处理,包括报销钱方面的。事关钱财,操守一定要好,如果发现贪污是要枪毙的。就算逃去香港也没用,有可能会会找人来暗杀。郑老对在六十五军的这段经历,非常怀念,他说当时部队里,不少增城人,经常搞些同聚会,其中朱村人朱介眉很活跃,他是余汉谋的待从副官。后来他退役回公安局,去探望时,问他能否弄点挂绿吃一下,结果朱摘了一大到兜回来,让他吃个尽兴,提起这段往事,郑老开心不矣。
到淮海战役时,郑老部队已至中校,不在第一线,负责军械的管理收放,战败后,入学习班三个月后被放回家,当时增城还没解放,侨领郑景贵在当地还有近千亩的,主要用于做来修侨补路,捐资办学,郑老帮他管家,在这期间郑老做了不少善事。第一任的县长罗声,他们游击队当时就在福和一带活动,郑老与他们相熟悉。也帮了游击队不少忙。像增城统战部的李亮在马来西亚加入共产党,结果被驱出境,郑老与其路遇,看着他们的提着皮箱和衣着,一看就是马来西亚回来的,就帮他们安排落脚点。后来他们加入了东三支。
解放后,郑老其实也有出国的机会,但并没离开。有一次为交公粮钱之事,放他去香港。许多人也认为他走了就不会回来的,也劝他不要回来,但郑老因答应当时的负责人罗声,所以也都信守承诺回到国内。动荡岁月曾历尽坎坷。儿女也因之受到牵连。79年平反后,老人家移居香港,前些年回到国内定居。现与儿子居于增城中新镇,安享晚年,101岁高寿,却是风采依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