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老兵名录 > 广西抗战老兵名录 > 内容正文

(梧州)李辽强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9-06-12 12:42:01


 

  姓名:李辽强

  出生日期:1926年6月5日

  现住址:广西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古道村坡尾组

  原属部队番号及军衔职务:46军174师26团6连通讯兵

  从军经历(老兵儿子代述):

  父亲与家人谈论起当年从军抗日的往事,总是情绪激动,唠叨不停嘴。父亲名叫李辽强(曾用名:李金全),少年时代因家庭贫困,仅读过不到两年的小学。在胞兄弟胞妹8人中排长老三,现年88岁,因患中风病,生活不能自理。

  15岁那年,伯父李龙枚被国民党抽壮丁,伯父为躲避而外出给别人当船工。官府找不到伯父,就把祖父抓去顶替。当天,父亲闻讯跑到离家两公里的倒水乡公所替换祖父去当兵。乡丁领着父亲去见祖父(这次见面实际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面),只见瘦弱的祖父被关押在乡公所每10人一排的木夹里。据父亲回忆,他当年身体矮小,入伍量高时还得偷偷踮起脚跟(达不到要要求的身高)。到乡公所的第二天,父亲和其他壮丁一起被快船(六人划桨的木船)运到梧州集中,统一由国军送往部队。

  父亲所在的部队是白崇禧的46军174师26团6连,军长黎行恕,团长张杰,连长邱龙海。当年父亲就在连长邱龙海手下当通讯兵。由于年纪小,不配枪,但身上常挂着三枚手榴弹,背着公文包,平时总是跟在连长身边听候差遣。由于部队常要调防,每到一处驻扎一段时间就要换另一地方,所以很多地方父亲都不知道地名。

  1944年秋,日军第11军从桂林的东北方向南下,白崇禧要求桂北的全县及桂林市都必须死守。日军先是攻占了全县,后直逼桂林。据父亲回忆,那时父亲所在的46军驻扎在桂林,部队布置在桂林市及周边兴安一带。父亲所在的连队每天都要修筑工事,挖战壕,他的任务就是对上送文件,对下传达命令。一天,战斗打响了,连长带着父亲在阵地上观察敌情,正在激烈战斗的战场上,敌人的炮弹呼啸着往阵地不停地飞来,爆炸声震耳欲聋。为抢夺制高点,漫山遍野的敌人在猛烈的炮火和浓厚的硝烟掩护下直向国军阵地扑来,子弹也象蝗虫般啾啾地掠过头顶。双方阵地上战火纷飞,战斗十分激烈,惨烈的场面十分吓人。第一次上战场,真是害怕极了。连长若无其事地对父亲说,新兵就是怕炮弹,成了老兵就知道真正怕的是机关枪啦。还向父亲传授如何在战场上自我保护的技能。敌我双方激战了一天,国军抵挡不住敌人猛烈的炮火,只好向桂林撤退,第一防线全线崩溃,国军阵地被敌人占领了。第二天,连长要父亲跟随在战斗中弹负伤的杨排长(杨明廷,广西来宾甘棠街人)去南宁医治,父亲即日出发就到了南宁。

  不久,就听说部队也撤出了桂林战场。杨排长伤势好转后又重返部队,我父亲就一直留在他身边当勤务兵。直到部队转移到安徽,在一次战役中被打散,父亲和几个老兵一起在安徽蚌埠被解放军收编后参加了解放军。

  父亲在解放军部队里当理发员,后随解放军部队驻广州赤丽乡。1950年听说家乡解放了,就告了假在广州大沙头码头坐大轮船返回家乡。到家后,才知道祖父已经在1949年6月病逝了。家中祖母疾病在身,未成年的六弟妹衣不蔽体,以稀粥红薯充饥,不禁一阵阵心酸,泪流满面。视线要父亲留下照顾家庭。那个年代,通讯十分落后,无法向部队说明缘由,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留在家乡参加土改运动。

  以上经历,我父亲极少跟外人提起,生怕惹祸上身。因此,这段经历父亲更是闭口不提。

  广西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古道村李伟代父复述

  2013年10月20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