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惨案实录 > 山东惨案 > 内容正文

我记忆中的马石山惨案 口述/于 成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7-12-04 10:28:25

yucheng.jpg

  于成,男,1927年生,文登市大水泊镇河北村人。1939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十六团,1942年亲历“马石山惨案”。1950年转业至烟台港,后任海港医院副院长,1984年离休。

  1942年,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的困难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的“扫荡”。这一年内,日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就达40多次。在多次的“扫荡”中,尤以1942年冬对胶东的大“扫荡”最为残酷。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因为当年已经进行过两次大“扫荡”,所以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作战目标是:歼灭以山东纵队第五旅及第五支队为基干的胶东军区部队,恢复山东半岛的治安,尤其是确保青岛、烟台间的交通。

  那时期日本鬼子一年两次大“扫荡”,我们都顺利突围,日本鬼子一来,咱们就穿插,那时候“扫荡”的特点都是一路一路的,分几路来进攻烟台。鬼子来根据地抢粮抢吃的,抢物资,什么都要,吃饭的锅砸了回去做军火,连洗脸盆、铜盆都拿去,又抢又拽。日本鬼子里面,“二狗子”(汉奸)很坏,他们往磨眼里拉屎,见了人就杀,强奸妇女,强奸以后就烧死。海阳有个四大村,东村、宋村、夏村、邢村都驻上鬼子了。这个“扫荡”就是拉网“扫荡”,跟网一样,渔网一环一环的。

  他们每天只行进十几公里,白天摇旗呐喊,步步进逼,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烧草堆,挖地堰,清山洞,连荒庵、寺庙也不漏过;夜间就地宿营,沿合围圈每隔三五十步便燃起一堆野火,由五六个或十来个士兵把守,稍有动静,便鸣枪示警,只要一处枪响,便四处一起开火;如果发现突围人群,便用机动部队围捕、追击。

  我所在的十六团当时在海阳一带,当时我们军队跟老百姓鱼水情深,走到哪里老百姓都愿意跟着走,越走越多。他们跟部队一块,觉得最安全。老百姓把东西埋藏起来,人跟着部队走,自己带点吃的东西。最后集中在马石山,马石山位于胶东半岛的乳山境内,主峰海拔高467.4米,山势蜿蜒险峻,岭长谷深,山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白天日军飞机不时轰炸,我们还不能集中在一起睡觉,只能分散开尽可能抓紧时间休息。吃的时候,把小麦用点水泡一泡,搁嘴里,嚼碎了吃。战士们白天站岗,防止敌人进攻,上面有飞机,不能点火做饭,否则容易被敌人发现。战士还要围着马石山一个圈,外圈是鬼子火堆圈,里面是我们的圈。那种情况下不要说老百姓,就算部队走也不方便,山上没有道,道路也不好走,所以第一次突围时抓了个奸细,领着我们团走到鬼子窝去了。敌人火力太猛,第一次突围没突出去,我们就回来了,回来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上了马石山。团部立即开会,研究作战方案。最后决定要带着老百姓,部队跟老百姓是一体的,不惜任何代价也要保护好老百姓。开完会以后,马上一级一级传达,部队在前面,老百姓在后面,开始突围。政委张焕旭、参谋长陈子英、政治部主任彭家庆带着突围。部队来到一片地瓜地,敌人还没完全上来,打开缺口后,战士们与跟敌人拼刺刀,用枪杆子打,用枪装子弹不赶趟了,就用枪托子打。日本鬼子枪都是配套的,咱连刺刀都不配套,有的地方还安不上去,战斗打得非常惨烈。参谋长在我左边,刚突出去就被机枪连人带马打翻了,被敌人杀害了。想在这个平地上走过去都很难,这一个那一个牺牲的战友,插个脚的地方都没有,死的人非常多,许多战士牺牲了,连名字都没留下。

  (采访:烟台市胶东红色文化办公室 撰稿:王锡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