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原名黄轸,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出生,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辛亥革命伟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和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1895年,孙中山策动广州起义失败,受到清政府严令通缉。从此时起,他无法在国内立足,长期流亡海外,直到武昌起义后的1911年12月才得以回国,因此,国内各地的革命领导与组织发动工作,主要由黄兴主持。在黄兴的领导下,革命志士通过多次武装起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正是由于黄兴为缔造中华民国立下的丰功伟绩,当时在国内外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许。当时各国驻华使节向本国发送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情报,同样大多把孙中山与黄兴并提。在革命党人内部,也是把孙中山与黄兴都看作革命领袖。如宋教仁说:“黄克强先生与中山先生同为吾党泰斗。”胡汉民在《自传》中回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情况说,黄兴以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军事全权集于一身,虽无内阁之名,实各部之领袖也”。张继则说:“总理在临时总统期内,诸事由克强作主。”章士钊曾对人说,在辛亥革命中孙、黄都是缺一不可的领袖人物,“无逸仙则无克强,反过来说,无克强则无逸仙。”章太炎说得更干脆:“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理想与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家
黄兴先生说:“一般的人都说孙先生是理想家,我是实行家。 这是大错特错。试想没有理想,哪能见诸实行?没有理想的实行,叫做盲动,轻举妄动。我们现在实行革命,就是实行这正确的理想。在空间上,不可须臾离,在时间上无先后之分。所以,古人才有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话。……孙先生的理想实行,就是我的理想实行。不但理想与实行不能分开,而我与孙先生也不能分开。”“我的名号,就是我的终极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名族”。“大家要知道,我们民族做鞑虏的奴隶牛马,已有二百余年,我们决不能长令上国衣冠能于夷狄,任人随便屠宰。我们要矢志复兴我民族的中华国家。”“还我黄帝子孙河山,复我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幸福。”
在思想建设方面,黄兴先生指出,“国家获得胜利,不是靠武器,而是靠觉悟。”“此次革命系改革政治,兄弟谓人民心理亦宜改革一番。”“予一生革命,惟以牺牲为目的,此次共和成立,毫无尺寸之功,幸赖五大民族同心协力,相底于成,致有今日之欢聚。”“吾辈九死一生,只知爱国保种为前提,区区此心,可誓天日。”
在加强政治建设方面,先生说:“世界大事日趋于平民政治,吾人赖以平民政治为归宿。盖国家者,非一独有之国家,乃人民公有制国家。以人民为国家之主人,起而担负起国家之重任,此固理之至明,而亦情之至顺者也。”“要建设一个大政党,能够担当起巩固共和的重大责任,第一要重道德心,提倡人人除权力心,以国家为前提。党德既高,则希望可达。”“其次是责任心。次后民国建设,手续甚繁。凡我党员,均应共负责人,照党纲所定次序颁发,人人尽力之所能为,以巩固中国,及巩固政党,乃不失政党之本意。”“人民被治于法制国之下,得享受法律之自由,无所谓法律。人民生命财产,无法律正当之保护,民权亦从此泯绝。”“吾党负建设之责任,至繁至巨,首先注意宪法,以固国家之基础。”
加强实业建设,巩固共和国基
先生说:“除政治方面,尤以实业为发展之母,可共同为之。”“二十世纪世界所共同解决者,实为发展国民生计问题。而本问题的锁匙,则在国民之企业力与日俱高。”“中国前途全赖工商业之发达,而工商必以农民为前茅。兄弟此后愿随诸君从事实业,以巩固国家根本。”“欲兴实业,当谋铁路。铁路不发达,实业即不能振兴。此不可不注意者。”
加强军队建设,捍卫民主共和
先生说:“发扬国家之精神,扶持国际之和平,端于武装是赖。”“今后,宜注意军事的国民教育,凡小学以上,于普通教科中,加入军事教育,则国中多一就学之儿童,即多一曾受军事教育之国民。”“必有学问方可制胜”。“军人尤宜以研究军事学为保障国民首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实用人才
先生说:“欲言建设,但得人才。欲言人才,当先教育。”“造成国民者为教育,建设国民者亦为教育。”“国家的富强,在于民智,民智的增进,在教育。今日国与国之争,有教育则为文明之国,无教育则为野蛮之国,野蛮必被征服于文明,固世界竞争之公例也。是立国之根本,以振兴教育为急务。”“为产生国民要素,更当以师范、职业教育二者并重。”“一国学校之发达,当视民立学校之多少。”“美国私立学校千万倍于吾国,且其功课皆优于公立者,其故由于富家对于教育经费之资助视为天职,且名誉上之自动力,远过公立之督伤。吾国今后教育,为立国第一要着,仅持官立,恐为数十年后不能提倡,故私立学校,为仆今后所自勉。”
先生的思想,一个重要特点,是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如读《孟子》,便把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对接起来,把井田制度和平均地权的思想对接起来,把忧国忧民的思想与民权、民生对接起来。应该说先生是中西方结合得较好的一位民主革命家。他的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他不僵化,不固步自封,也不食洋不化,有着对社会的独特研究与思考。
在谈到先生的理想与实践,不得不提到他1908年所写的《国歌》歌词,这首《国歌》歌词写道:
巍巍中华,风云浩荡。
地大物博,长发其祥。
四万万五千万生民共同王业,
亿万世统绪,永垂无疆。
西望喜马昆仑,蜿蜒壮丽,
东临太平大洋,辽阔苍茫。
五岳高万仞,长城万里长。
九万里河山锦绣,五千年文化辉煌。
中华!中华!源远流长。
圣德道统,尧舜禹汤。
为人类文明启钥,为世界和平导航。
飘扬青天白日井字旗,
以民主共和建国,奋发光芒。
中华!中华!国泰民康,
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中华!中华!国泰民康,
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黄公热情地颂扬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抒发了他以“民主、共和建国”,祈愿“中华国泰民康”的理想与祝福。这首歌词,是台湾的民意代表郭兆平先生所著“黄兴的时代”一书首次披露。郭先生离开大陆前,曾住长沙市南门外天鹅塘左东园,我家住右东园,相隔很近,故郭先生常来我家走动,也认识幼年的我。1993年郭先生由美经台返湘,托人找到我,说他手头积累的资料足够写一本有关黄兴的书,表达他对黄公的敬意。就此事询问我的意愿。经过互相交换达成一致意见。郭先生负责完成写作,由我筹集资金出版,商请湖南出版社审稿并出版。1995年,郭先生再次来湘,将稿件交于我,书名定为《黄兴的时代》。1996年黄公逝世八十周年,该书正式出版,以表对黄公的怀念。
孙黄友谊长存
2010年,收到上海友人寄来章士钊先生生前撰写《孙、黄遗札密诠》一文,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父一欧公为保管这些孙、黄来往信函的情景,历历在目。
1961年,北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党和国家对纪念活动十分重视,9月底,先父受邀参加系列纪念活动。10月1日,北京举行隆重国庆大典和盛大游行,受邀参加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部分代表登上国庆观礼台并参加国庆宴会。先父一欧是黄兴的长子,14岁时由孙中山、章太炎二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最年轻的同盟会会员,亲身经历了黄花岗之役,上海、南京之役,故受到中共中央的特殊礼遇,先后得到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接见。从接见的谈话中,先父了解到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十分重视,而且多方收集有关文物,增添博物馆的馆藏,以提供历史学者们研究参考资料。章士钊和吴弱男都劝我父亲要消除顾虑,不要怕带有偏见和不了解历史的人攻击,公开孙、黄1914年的来往书信。先父考虑许久,觉得历史毕竟是过去了的事,而且史实是不能掩盖和更改的,同时史学家们研究也需要真实的史实资料作依据。另一方面,国家保存比自己保存条件要有保证,故先父向大会组委会表示,愿意将自己保存了几十年的“1914年孙中山、黄兴来往信函”无条件捐给国家,由国家历史博物馆保存,并提供给史学家们在编写近代史时参考。
1961年10月下旬父亲从北京返回长沙后,向家人讲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情况,也谈及参加国庆活动的盛况和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系列活动的感想及收获。当然更多地谈及了与老友李书城、章士钊、吴玉章、周震鳞、龙伯坚、仇鳌等人的欢聚情形,他们有的十多年不曾见面。辛亥革命时期,出生入死在一起参加为建立共和国的战斗,这种情谊是难以忘怀的。
50年过去了,今天我仍记忆犹新的是父亲当年亲切地将我叫到身边,非常慎重地对我说:“你祖父与孙中山先生1914年的几封来往书信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你祖父与中山先生对当时多变而复杂的革命局面的不同认识与不同处理事态的态度和方法。特别是‘宋案’发生后,二次革命遭到失败,革命党内思想较乱。这几封来往信件,可以看出中山先生对当时的复杂局面和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具体意见,也表达了中山先生当时有许多想讲而没有表达出来的话。同时,中山先生要求你祖父离开革命事业两年,不过问政事。无奈,你祖父去了美国。”后来,我才知道这几封信是父亲为了维护中山先生在党内的威信,也为了珍惜先祖父和中山先生的友谊,宁愿自己遭别人的攻击,始终不愿公开信函。当时有许多人闻知先父手中保存这几封信,都想亲眼一睹,而父亲总是婉言谢绝。由于中山先生是先父加人中国同盟会的介绍人之一,也因为先祖父和中山先生的高尚友谊,父亲曾立愿“只保存不公开”。父亲和孙科曾是极好的朋友,抗日战争期间孙科向先父问及这几封信,父亲婉言谢绝了。后来孙科托人向我父亲索购这几封来往信函,出价高达五万银元。父亲无法,只好宣称信函并不由他保管,而且他也无法找到保存的线索,力求减轻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以维护中山先生的威信和国民党内的团结。
在与父亲的谈话中,我曾好奇的问他:“您保存这几封信,有没有给其他人看过?”父亲告知我基本没有,只有一个人特殊,那就是章士钊先生,他曾任过先祖父的秘书,是知内情的人,章老向他问起这几封信,他无法回避,只得让章老阅读。父亲了解章老的为人,相信章老绝不会做出有损孙、黄关系的事,故应允将书信送章老一阅。这就是《孙、黄遗札密诠》一文的由来。
父亲还告知我这几封信的历史价值非同一般,史实的记录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记载了先祖父的为人处事和对待多变革命局面的态度。
先父保存的这几封信函伴随他辗转日本、美国等国家和上海、南京、重庆、长沙等城市,经历了抗日的战火,不敢有一点疏漏,目的就是要保存这一段历史,珍藏这一段友谊。父亲还要我理解他捐出信函给国家保存一事,还教导我说:“我们家经济虽然不宽裕,但怎么也不能忘了祖训,更不能出卖历史和友谊。”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他的一生只想为社会求民主,为民生谋福祉,将他的有生之年奉献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父亲的一生可谓沧海桑田,备尝艰辛,赤诚报国,矢志不渝。
弘扬黄兴精神
黄公为中华民族留下非常宝贵的品德和精神,主要是以黄公自己语言、思想来展示他的品德和精神。
一、爱国主义精神,毕生爱国救亡
“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爱国至诚”。“力倡革命,扫除专制,创造共和”“拥护人权,以立国本”“为求自立自强,起而改造国家”。“维持社会,保卫国家,为军人固有之天职”“望我军人,各革其心,各爱其身,各守区域,各尽责任”。“为民保障,为国干城”。“建设共和,民国成立,破坏已终,当谋建设”。
二、奋斗牺牲精神,毕生努力献身
“仁人志士应世界之潮流,牺牲生命,亟谋改革,屡起屡仆,屡仆屡起。”“合举义旗,取义成仁。”“革命事业,捐躯殉国,吾党之翘楚,民国之栋梁,品格之高尚,行谊之磊落,爱国之血诚,殉难之慷慨。”“宁可玉碎,决不能坐受欺绐。”“决心愿以一人一死拼,以谢海内外之各同胞。”“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硝烟漫空,弹如雨注。”“向前直扑。”“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血肉相搏”。“不爱钱,不要命,无不成者”。“牺牲一己,以图民国之成立”“军神与国为生死荣悴,献其身于国家而不私”“大丈夫当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手杀国仇以死”。
三、无私奉献精神,毕生不求名利
“笃实”、“无我”,“难必自我发,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亦功成而不居。”“光复神州,众志所成。”“尽力国事,急公忘家。”“存责任心,有责任心,则纯以国家为前提,而私见自泯。”“见义勇为”。“洒一腔热血”“独我不求权利,不求荣誉之志士。”“抱持之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其精神纯为全体国民谋完全之幸福。”“主张保持国际和平,为谋人类真正的和平幸福。”“报国之志犹昔,愿随国人尽竭诚罄力;扶翼共和,勉尽义务,不居权位。”
四、求实敬业精神,毕生为之奋斗
“以国家为前提,以实业为发展国力之母。”“惟有事事仿造,翻新出奇,非推可塞漏卮,实可畅销国货。”“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莫由”“盖国家者积人而成,人人有应尽之责。”“实业救国。”“人民以农业为本。”“发达农业。”“再谋发达实业,开掘矿山。”“相与同心协力,以谋团体之进步,致大业于成功。”“教育救国。”“欲谋国家之发展,莫先于教育,自宜竭全力运筹。”“实行风欲教育,激发人心,改良社会,故其国势蒸蒸富强。”“学以专而精,以久而成。”“交通实业,亦宜急谋进行。”“商业与工业相表里。”“云农业、林业、择选土宜,广为种植,俾山林日有起色,而水患可少减矣。”
五、讲团结顾大局精神,毕生贯彻始终
“为党与大局。”“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国人譬之亲兄弟,若互争己见,则阎墙祸起,分崩离析,不能保内部之团结和平,又何能得外人之承认。”“同舟共济”。“以国利民福为前提,勿争权夺利,勿侵人利己。”“同胞无稍隔阂,和衷共济,以巩固民国基础。”“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改革以后,建设甚难。”“化除党见,统一精神。”“南北一家,兄弟一堂。”“有事时得与以助力,实为正大稳健之至。”“将士爱国心长,力顾大局。”“革命的情操,贵在志同道合,肝胆相照。”“革命乃国家存亡之所系,团体革命铜墙铁壁的组织,领袖是组织领导的中心,革命不成,名利何在,意见纷歧,何以克意全功。”
谨以此文悼念黄公逝世一百周年。
注:文章由台湾“中华”湖湘文化发展协会王清平推荐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