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次中日战争,可以说是起源于甲午年(一八九四)的第一次中日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果,鼓励了日本人忘怀于他们祖先所服膺的孔子教训,于是以己所不欲者施于中国人。
中国人呢,他们感觉到受够了日本所制造的许多事变,尤其是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的沈阳事变。在沈阳事变期间及其以后,日本抢夺了中国的一大片领土,其面积等于英、法、德、比、荷五国的总和。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变,近卫内阁的措施使得中国人无可再忍。近卫内阁决定派遣四个师团两个混成旅团到北平一带,证明了日本确有再行攫取五个中国行省,以制造类似伪满洲国的另一个傀儡国家的企图。
北平城在八月四日落入日本之手。次日,严重的对抗,发生于北平之北、长城之南的一个山隘——南口。这对抗竟然持续了三个星期,出乎日本的陆军大臣杉山元之意料。他曾经以为解决整个的“中国事件”,也用不了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杉山元的看法有一部分对。日本军队确实能够在几个月之中便吞咽了华北四个半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与半个山东,在十二月二十七日占领了山东省会济南。
在上海的作战,对日本军队来说,却没有如此容易。它发展成了一个完全的会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超过了欧洲历史上多数的有名的会战。聚集在上海战场之上的有一百万兵之多,二十五万来自日本,七十五万来自中国各地。他们从八月十三恶战到十一月十三,足足有三个月之久。华方死伤了十八万,日方也死伤了五万。
那还不是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全部,只是它的开始,将要再有二十一次会战,与一千一百一十七次像南口那样的大战斗,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像北平之西南十五英里卢沟桥那样的小战斗,第二次中日战争才会终止。
它未如杉山元所预料,在三个月之内,甚至三年之内终止。中国战得比日本所预料的更久,也比日本所能担当得起的更久。
这一次战争是双方力量不成对比的战争,却也是苦斗到底的战争。它很像是一个重量级拳师与一个羽量级拳师比赛。一方是头等强国,有近于两百万吨兵船的海军,有掌握着两千七百架随时可以出动的飞机的空军,有训练精良、装备充足的陆军;另一方是衰老的古国,海军仅有五万九千吨兵船,空军仅有购自外国的飞机三百零五架,陆军仅有未受适当教育的士兵与不甚熟悉近代战术的指挥官,没有坦克,没有水泥,没有陆空协同,而且除了少数的若干师以外,也没有榴弹炮与任何一种大炮。很显然,这次的战争,中国不能打,也不应该打。但是,却不能不打,因为被日本逼迫得别无选择。
中国的希望在于全体人民愿意为此而死。人民一致相信,善恶到头总有报应,老天、上帝、安拉、或观音,最后必将奖善惩恶。人民也一致相信,别的国家也总有一天会来援助我们。中国幅员广大,有许多山可以迟滞、甚至阻止日本军队的深入腹地。这腹地是在一条长线之西。这条长线起自黄河由北向南的一段,连接伏牛山脉,汉水由北向南的一段,长江在岳阳与汉口由西向东的一段,洞庭湖、湘江、大庾岭。
中国自己知道,必须在若干次会战之中失败,才能够在最后一次会战中赢得胜利;必须丢掉许多城市与省份,才能够守住这一条长线。中国必须在此线之东拖住日军,才能够在此线之西赶紧训练与装备一千一百万新兵。
长话短说,第二次中日战争八年又三十八天的历史似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到民国二十八年四月,日本想拿什么城市,便拿去那个城市,而且将其留在它的手中。
第二个阶段,从民国二十八年五月到民国三十三年三月。日本继续取得若干主要城市,却不能将其留在它的手中,除了极少数的几个(随县、金华、汕头、宜昌、垣曲),而且在长沙吃了三次败仗(民国二十八年十月、民国三十年十月、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在上高也吃了一次败仗(民国三十年四月)。
第三个阶段,从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到民国三十四年四月。日本对中国施行最后一次猛攻,称为“一号作战”,用了二十二个半师团(五十万人左右),中国在当时却只有五万人机动部队,可以用来应付日本的挑战。中国军队的极大部分戍守着长达两千英里的战线,也不得不戍守。机动部队原有二十五万人,其中的二十万人却已经由于罗斯福的压力,派往缅甸与云南西部,去帮助史迪威成为丛林中的英雄,也帮助蒙巴顿分散日军的注意力,缓和日军对印度因帕尔一带的进攻。于是,日军“一号作战”的二十二个半师团,席卷了华北与华中各地,打下勇敢的中国第十军所坚守了四十七天的衡阳,转而向西,淹没了广西全省,前锋及于贵州的独山,独山距离战时首都重庆仅有三百英里。在独山,已有中国最好的若干部队以一千英里的急行军从陕西赶到,挡住了日军,挽回了狂澜。日军在十二月七日从独山撤退。不过,日军仍然在粤、赣、豫、鄂四省陆续占了几个重要据点。
第四个阶段,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到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中国把机动部队从缅甸与云南西部召了回来,加上几十个新的美式训练与美式装备的师,开始了总反攻,指向广州、上海、北平。中国军势如破竹,收复了一城又一城,在八月十日收复苍梧。正准备进向广州,忽然美国把原子弹在广岛与长崎投下,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中日战争,同时匆匆结束。
为了取得这个胜利,中国军队曾经伤亡了三百一十二万六千零八十七人,其中有一百三十二万四千二百七十九人死在战场。
平民之因此次战争而死的,比军人更多。在南京有三十余万人被日军屠杀。其他各城市因日本空军滥炸而死的,不计其数。有若干城市,如衡阳、常德、桂林等,都化为灰烬。在两千英里长线之东,几乎没有一城、一镇、一村,免于残破。依照一个保守的估计,至少有三千万人丧失家园或不得不离乡背井。他们携老负幼,辗转流离,奔向长线之西的自由地区,很多人因病或因饥饿而死。
为了进行战争而花费的巨额款项,超过了中国人民的纳税能力。外国的借款与美国“租借法案”物资,略有帮助,但极有限。借款都是短期的。租借物资仅合美金八亿两千五百万,少得不能与美国交给苏联与英国的相比,交给苏联的是九十亿美元,交给英国的是两百七十亿美元。(中国用“反租借物资”还清了此项美国租借物资。苏联与英国有没有偿还过一分钱,未见有官方文件加以说明。)
中国政府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印发越来越多的钞票。结果是可怕的通货膨胀,把中国多数家庭的积蓄都冲得一点不剩。民国三十四年七月的重庆物价是战前的两千一百六十三倍,昆明的物价是战前的六千八百九十四倍(根据A.N.Young的统计)。
虽则是日本人直接间接使得中国人吃了这么多苦,中国人却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不要求日本赔偿,也不曾对放下武器的一百二十八万三千二百名日本兵之中的任何一个施行个人的报复。中国政府不拘留日本兵在劳动营,而立刻遣送这些日本兵与当时在华的日本平民,让他们回日本与他们的家人团聚,用了许多轮船。这些轮船,本是中国自己的军队所需要的。
中共军队是从进入中国东北几省(满洲)的俄国人之手,接到日本武器的。俄国人是在第一颗原子弹已经落在广岛以后的第三天,才进入中国东北的。
在此以前的六个月,于雅尔塔会议之中,罗斯福与丘吉尔允诺了斯大林,以中国东北的两条铁路与两个海港送给斯大林,求他参加对日本作战。
罗、丘二人,甚至对中国连通知一声,都不曾做。
中国应该受到如此的待遇,倘若中国于珍珠港事件以后接受了日本若干次求和之中的一次,也就是让日本有机会抽出那困在中国的一百万以上的日本兵,作为占领印度或加州之用。
马歇尔始则坚持在中国看到一个波兰式的联合政府,继则禁运军火给国民党军队,最终丢了大陆。
中国、日本、韩国、苏联及美国的未来如何,未来方知。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后遗症,距离痊愈之时尚远。
附录(一) 二十二次会战简表初稿
一、太原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十日至十一月七日。
参加人数——日方二十万人(史抗);华方二十八万零四百九十四人(史抗)。
伤亡——日方两万七千四百七十二人(史抗);华方十二万九千七百三十七人(史抗)。
日方企图——继平津、察、绥与河北省北部之后,攫取山西省。
结果——日方取得山西省沿铁路之若干城市。
二、淞沪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十三日。
参加人数——日方七个师团、两个旅团(伊);华方七十五万人(史抗)。
伤亡——日方五千人(孙);华方十八万人(孙)。
日方企图——应付华方挑战,并消灭华方最优部队。
结果——日方达到一部分目的;华方之敢战能战,亦取得国际之推崇。
三、徐州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至五月十九日。
参加人数——日方五个师团(伊);华方四十五万零八十五人(史抗)。
伤亡——日方三万一千六百二十九人(陈);华方待考。
日方企图——先为袭取台儿庄以窥苏北,打通大运河;继为雪台儿庄战败之耻,增兵报复;终为对华方大兵团包围,求一举而结束所谓“中国事件”。
结果——华方先取得在台儿庄及其外围之胜利,次做到对峙一月有余,终顺利突围,保存继续抗战之实力。
四、武汉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三日至十月二十六日。
参加人数——日方十二个师团(伊);华方一百零一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二十万人(史抗);华方二十四万三千八百人(史抗)。
日方企图——摧毁华方新的指挥中心,歼灭华方所余兵力,迫使华方放弃抵抗意志。
结果——日方完全失败。
五、南昌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
参加人数——日方两个半师团(伊);华方十三个军,每军平均三个师,但在前线者常为两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一万三千人(何);华方十万零六千五百二十二人(史抗)。
日方企图——取得江西省会南昌。
结果——日方达到目的。
六、随枣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二十三日。
参加人数——日方三个师团、一个旅团(伊);华方二十四万九千五百二十六人(史抗)。
伤亡——日方两万一千四百五十人(史抗);华方两万八千三百零七人(史抗)。
日方企图——打击汤恩伯将军之部队。
结果——汤部队伤亡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一人,日方所付代价亦大。
七、第一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之为赣湘作战)
时间——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十月十九日。
参加人数——日方五个师团(伊);华方十八万六千二百四十人(史抗)。
伤亡——日方一万三千人(陈);华方两万五千八百三十三人(陈)。
日方企图——包围关麟征部队,加以歼灭。
结果——日方失败。
八、桂南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至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参加人数——日方两个师团、两个旅团(伊);华方十五万四千六百四十二人。
伤亡——日方八千人(史抗);华方六万四千八百三十九人(史抗)。
日方企图——切断华方对越南及他国之通路。
结果——日方达到切断华方广西对越南之交通,但华方仍有由云南经缅甸之国际通路。英方于桂南会战以前,虽曾封锁滇缅路三个月,但在十月间又已开放该路。
九、枣宜会战
时间——民国二十九年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一日。
参加人数——日方七个师团、两个旅团(伊);华方五十四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四万五千九百一十四人(陈);华方待考。
日方企图——对汤恩伯部队及其他重要部队,再施打击。
结果——日方取得相当成功,并占有宜昌。
十、豫南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年一月二十四日至二月十三日。
参加人数——日方两个完整师团、一个不完整师团、一个旅团、三个坦克联队(团)、一个骑兵联队(史抗);华方二十七个师、两个旅(史抗)。
伤亡——日方九千人(何);华方少于九千(何)。
日方企图——仍为消灭汤恩伯部队。
结果——日方失败。
十一、上高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年三月十五日至四月三日。
参加人数——日方两个师团、一个旅团(史抗);华方十一个师、一个纵队(史抗)。
伤亡——日方一万五千人(何);华方多于一万五千人(何)。
日方企图——取得上高城。
结果——日方失败。
十二、晋南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年五月七日至五月二十七日。
参加人数——日方五个师团、四个旅团(伊);华方十九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两万人;华方待考。
日方企图——摧毁晋豫之间,中条山与黄河北岸之华方据点。
结果——日方达到目的。
十三、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之为第一次长沙作战)
时间——民国三十年九月七日至十月十九日。
参加人数——日方七个师团、两个旅团(伊);华方三十万零四百四十人(史抗)。
伤亡——日方四万一千五百三十七人(何);华方五万九千零七十八人(史抗)。
日方企图——打击薛岳将军所指挥之各部队,并取得长沙城。
结果——日方使华方若干部队遭受损失,但未能占有长沙三天以上。日方伤亡亦甚惨重。
十四、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之为第二次长沙作战)
时间——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十九日至民国三十一年一月十五日。
参加人数——日方十七万四千人(史抗);华方二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一人(史抗)。
伤亡——日方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何);华方三万一千三百四十六人(史抗)。
日方企图——取得长沙,加以占有。
结果——日方失败。
十五、浙赣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至八月十九日。
参加人数——日方十八万人(魏);华方二十六万人(史抗)。
伤亡——日方六千零四十七人(日);华方待考。
日方企图——摧毁浙江衢县等地之飞机场。
结果——日方达到目的。
十六、鄂西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五日至六月十七日。
参加人数——日方四个完整师团、两个不完整师团、一个旅团(史抗);华方三十六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两万五千八百三十人(陈);华方三万九千一百一十五人(史抗)。
日方企图——取得恩施城,由该处进入四川。
结果——日方失败。
十七、常德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日至十二月十三日。
参加人数——日方三十五个大队(日);华方四十二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四千二百五十一人(日);华方待考。
日方企图——消灭余程万师,并打击援军。
结果——日方达到目的。
十八、豫中会战(为“一号作战”三个会战之一)
时间——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一日。
参加人数——日方十一个师团、四个旅团(日);华方五十九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史抗)。
伤亡——日方三千一百七十六人(日);华方两万人(陈)。
日方企图——结束“中国事件”。
结果——日方失败。
十九、长衡会战(为“一号作战”三个会战之一)
时间——民国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八月八日。
参加人数——日方十个师团、五个联队(史抗);华方四十七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六万六千八百零九人(陈);华方九万零五百七十七人(陈)。
日方企图——结束“中国事件”。
结果——日方失败。
二十、桂柳会战(为“一号作战”三个会战之一)
时间——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八日至十二月十二日。
参加人数——日方七个师团、两个旅团(史抗);华方四十一个师(史抗)。
伤亡——日方待考;华方汤恩伯部队七千七百五十一人,其他部队之伤亡未计(何)。
日方企图——结束“中国事件”。
结果——日方失败。
二十一、豫西鄂北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至四月十八日。
参加人数——日方六个师团、一个坦克师团、一个旅团,等等(史抗);华方十四万八千人(史抗)。
伤亡——日方一万五千人(陈);华方待考。
日方企图——继“一号作战”失败之后又想由西峡口及老河口,深入我方防守线之西。
结果——日方失败。
二十二、湘西会战
时间——民国三十四年四月九日至六月三日。
参加人数——日方三个师团、一个旅团、一个联队(史抗);华方十九个师,内有两个师留在芷江为预备队(史抗)。
伤亡——日方六千五百人(日);华方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三人(陈)。
日方企图——由芷江钻入重庆。
结果——日方失败。
[注一]简号之意义:
(史抗)根据史政局之《抗日战史》(一百册)。
(何)根据何应钦著《八年全面抗战之经过》。
(陈)根据陈诚著《八年全面抗战经过概要》。
(魏)根据魏汝霖主编《抗日战史》。
(伊)根据伊藤正德著《帝国陆军的最后1进攻篇》。
(日)根据《日军在中国各方面之作战记录》。
[注二]关于若干次“大战斗”,例如“滇缅路之作战”等,笔者将来于发表拙著《细说抗战》之专书时,亦拟列出简表。
附录(二)关于参考材料之简单说明
笔者过去七年(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〇年),花了大部分时间阅读许朗轩将军所主编之《抗日战史》一百册。这部伟著所包括的文件极多。
使我在工作上得到帮助的,是刘教授(F.F.Liu)的英文《近代中国军事史》,吴相湘教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魏汝霖教授的《抗日战史》,与何应钦上将、薛岳上将与汤恩伯将军的作战记录,以及孙震、王仲廉、孙元良、关麟征、黄杰、李品仙、石觉、王修身诸位将军的回忆录。我借此机会,谢谢他们与若干位接受我访问的退伍军官与士兵。魏德迈将军在他的马里兰州住宅对我殷勤招待,对我的很多问题做了内行的答复,也令我十分铭感。
加州斯坦福城的胡佛研究所,有丰富的收藏,值得研究此次中日战争历史的人一顾。它有陈纳德与史迪威两位将军与陈诚、宋子文等名人所遗留的文件。它附设的图书馆,藏有不少的中日英三种文字的有关书籍,能令读者在遇到是是非非的项目之时,获得较平实的看法。
我深知在台北、东京、华盛顿城,都有极多的有关史料,因此只敢称这篇论文为“初步总结”。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写出一部较完全的关于第二次中日战争研究的著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