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氛围下,常有大陆学者和军方人士表态,不仅重申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更进一步质疑日本拥有琉球群岛的合法性。“琉球群岛不属于日本,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罗援少将2012年7月底发表于《环球时报》的文章中称,“日本还真别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中国较真,连琉球是不是你的都成问题。”这一表达受到一些知名社会活动人士在微博上推荐:“推动琉球独立,我辈责无旁贷。”
二战后,琉球群岛上确实存在着独立的声音,但至今仍在活跃的琉球独立运动并未获得一般冲绳县民的支持。在2006年的冲绳县知事选举中,琉球独立党党魁屋良朝助代表该党参选,得票率仅为0。93%。
琉球与中日到底是何种关系,如何变成了今天的日本冲绳,当地人如何看待“琉球独立”,需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答案。
琉球的灭亡
琉球王国被日本正式吞并前,在200多年的历史里,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双重藩属地位。17世纪初,萨摩藩的统治者——岛津家族征服了总人口只有12万的琉球王国。投降文书上,琉球被迫承认“自古以来世代从属于萨摩。”但是顾忌到琉球宗主国明朝的反应,琉球王国在表面上保持了“独立”。在此后的时间里,中华政权已由清替代明,琉球同时与清廷和萨摩藩保持着宗属关系。
清朝对琉球的“两属状态”早已察觉,但没有干涉。这不但反映了中央王朝特有的高傲心态,更表明了东方朝贡体系下特殊的国际关系逻辑。比起国家利益,中央王朝的君主更在意“夷狄蛮番”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只要表示臣服和尊崇,使天朝的尊严得到满足即可。独特的东方观念,无疑为后来转变中的痛苦埋下了伏笔。
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领土、法律根据、条约、权利和义务、合法性等词汇及概念,并非从东方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它们随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扩展而抵达全球。有着漫长前现代历史包袱的东亚,现今争端的各方都举出了大量所谓的历史证据,来支持自身的领土主张。然而,排他性才是现代边界概念的核心。在西方规则引入之前,东亚国家连排他性的概念本身都不存在。
从19世纪开始,全球都被逐渐纳入到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来自西方的概念才逐渐在一次次外交事件中被东方接受认可,并最终建立了新的东亚秩序。非西方地区的现代边界争议,因其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所以争端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比另外一方更有道理。讲不清道理时,最先完成转变的国家将获得最大的利益。
最早学会西方主权话语体系的东方民族自然是明治维新中的日本人。1872年,明治维新刚推行五年,日本就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领土,并在1874年利用牡丹社事件以“保护琉球人民”为由出兵台湾。清政府在事后的《北京专约》中称日本出兵为“保民之举”,并向日本赔款,间接承认了日本拥有琉球王国的宗主权。
经过之后两次琉球处分,日本正式设置琉球为冲绳县,最终在19世纪70年代灭亡了琉球王国。在冲绳县当局的高压政策和琉球本地支持吞并的“开化党”分子影响下,琉球人的独立愿望和国家意识迅速泯灭。
二战后的归属问题
中文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一则故事:二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曾经两次对蒋介石声称愿意把琉球还给中国,但蒋因为惧怕日本以及美国都予以拒绝。这个故事影响力相当大,《解放军报》和《环球时报》甚至分别于2007和2009年刊登过,但这并非历史真相。
琉球问题确实被提到了开罗会议的议事日程上。国民政府为此次会议准备的文件中,认为琉球在战后应当“划归国际管理或划为非武装区域”。1943年11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了和罗斯福会谈的情况:“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议,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属日本;三以此区由美国共管比为我专有为妥也。”
大陆学者汪晖在《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中分析道:“蒋介石已经从地缘战略上看到了美国在战后不会愿意放弃对琉球的军事占领,也未必真心想将琉球交给中国独立管辖。如同晚清李鸿章无力介入琉球问题一样,蒋介石并无抵抗美国意志的实力。”
根据中美领导人在开罗会议期间的会谈记录,罗斯福没有说过把琉球交给中国的话,仅仅是在试探蒋介石对于东亚地区战后安排的态度,并且在不止一次试探的同时,表示了美国在太平洋保持军事基地和军事存在的长远规划,强烈暗示了对琉球的兴趣。蒋介石意识到罗斯福试探背后的含义,故在罗斯福问其是否愿意要琉球时不但表示了不愿“专有”,而且还说中美共管的建议是为了“安美国之心”。
美国对琉球的兴趣,最终以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胜利得到了满足。这场美军超过5万人伤亡的战役在英文和日文中都被称为“钢铁风暴”,代表着冲绳战斗的激烈、空前的火力密度及盟军参战武备的庞大数量。
而日本方面,则有来自本土的6。5万名士兵、冲绳出身的3万士兵以及约占战前人口1/4的9。4万冲绳普通民众付出了生命代价。时至今日,人们在冲绳旅行,也常常会听到当地人讲:“在冲绳岛随便一个地方往下挖三尺,都会看到累累白骨。”
日军在战役中强迫或诱使冲绳平民集体自杀所留下的阴影,在终战后数十年里都挥之不去,并使冲绳成为全日本反战意识最强烈、和平意识最浓厚的一个县。
美国托管的争议与复归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波茨坦公告》中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6年4月24日,根据联合国决议,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由美国托管。
二战结束不久,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之间渐渐升起了铁幕,冷战来临。1951年9月8日,除了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3国拒绝签字外,其余48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将琉球诸岛交予美国管辖,并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潜在主权。
此前一年,已经意识到无法共同对日媾和的苏联,向美国发出了备忘录,质疑美国托管琉球的合法性。苏联出于反美的意识形态策略需要,在反对美国托管琉球的同时,表示琉球主权并未脱离日本。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立场影响到日本共产党的斗争纲领,也影响到刚执政的中共的立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敌对的东西方阵营达成了日本拥有琉球群岛主权的共识。
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支持苏联主张的同时,更加强调了反对美国单独主导琉球问题的解决方式,官方在不同的场合也多次表态应该尊重琉球人民的意愿,让琉球群岛回归日本。比如1957年廖承志在访问日本北海道的时候,曾表态支持琉球人民争取回到祖国日本的斗争(195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无耻的捏造》)。
率先在大陆史学界发表“琉球地位未定论”观点的北大教授徐勇认为:“(琉球)问题的战后解决,受制于美国政府排斥中苏、扶持日本等机会主义政策与策略的主导和制约。从被排斥的中国与苏联方面来看,都曾对于美国的《对日和约》加以反对。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日本最终获取极大利益。”
由于日军在冲绳岛战役中犯下了大量的战争罪行,占领冲绳的美军在一开始并没有遭到琉球人民的敌视,美国也宣传接管冲绳是“将少数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暴政下解放出来”。特别是在第三任派驻最高首长卡拉威中将的任内,政府文书上有意使用“琉球”而非“冲绳”,来刺激琉球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试图推动与日本分离的主张。
虽然美国的军事基地建设和驻军为琉球的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和红灯区带来了发展,进而改善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美军在琉球的治理称不上良好。建设军事基地的另一面是强买甚至强制接收平民的农田。同情左翼思潮的日本媒体用“枪、剑和推土机进行的土地征收”来比喻美军的强权行为。不断发生的违纪行为也使美军在琉球人的印象大打折扣。
尚未冷却的战争记忆和美军基地带来的诸多问题,使得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冲绳社会中的主流思潮逐渐向左翼的“反战”和“反美”偏转。冲绳民众相信“回归日本”将能解决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1960年,冲绳县祖国复归协议会成立。协会主张琉球重新回到日本的统治之下,此时正值琉球人反对美国统治的情绪愈演愈烈,从1965年到1971年,琉球群岛发生了四次较大规模的骚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首次提出了美国有将整个琉球群岛归还日本的方案。与日本佐藤荣作内阁的反复协商之后,美国最终于1972年5月15日将冲绳归还日本。
美军基地所带来的问题并未随着复归日本而缓解,驻日本的美军仍有约70%在冲绳,还占据着冲绳本岛20%的土地面积。冲绳民众的反美情绪在1995年因发生美军强暴冲绳少女而爆发的大规模反美军基地运动中达到了顶峰。
此后,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拒绝代理签署延长部分由美军所占有的土地租约,甚至导致冲绳县与中央政府关系异常紧张。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决定了这种政治张力的存在。冲绳县知事由当地民选,中央在人事和财政上都无法约束地方。而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又无法让首相顺从民意。
复归后无法让人满意的现状,使冲绳一般民众与知识界之间出现了“自立”思潮,提出冲绳自治县或自治州等构想,还制定了各种版本的宪法。自立运动影响到了琉球人的身份认同。
琉球人的身份认同
复归至今已有超过40年的时间,其间日本政府为使冲绳在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赶上本土水平,采取了如“四个十年振兴计划”在内一系列、全方位的扶植措施。时至今日,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若想拥有三年内多次往返日本的签证,必须要在第一次入境时造访冲绳。
扶植政策不仅改变了琉球内部经济状况,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连同国际政治领域发生的剧烈变化,这一切都投射到了琉球人的身份认同上。
1977年,回归5周年时的调查显示,冲绳县人中认为冲绳回归“好”的比率仅为40%,回答“并非像期待的那样”的比率高达55%;但到1982年,约有63%的人对冲绳回归给予了高度评价。数字此后连年上升,1992年升至88%。“回归民调”每5年进行一次,强劲的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后半期。
随着时光的流逝,压倒性的民调结果不仅出现在回归议题上,冲绳人对130多年前日本吞并琉球王国的看法也越来越正面。有着10年琉球生活经验的东京大学法学博士林泉忠,曾在琉球大学任国际关系准教授。他在2007年11月进行了大规模的电话抽样调查,在上千份有效样本中,71。4%的冲绳民众认为琉球被日本吞并是一件好事,态度模糊的为20。3%,认为是坏事的仅有7。6%。
此外,在“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方面,琉球大学199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8。4%认为冲绳应在财政预算方面独立;13。2%认为冲绳应在除外交以外所有方面独立,不到3%认为冲绳应该完全独立。同时42。6%自称为“冲绳人”,31。2%自称是“冲绳人”也是“日本人”,12%自称“日本人”,不到0。1%认为自己是“琉球人”。
因为缺乏社会基础,成立于1970年的琉球独立党始终没有成气候。2006年,琉球独立党第二代党魁屋良朝助竞选冲绳知事,仅获得6220票,得票率为0。93%,遭到此番打击后,独立党于2008年改名为かりゆしクラブ(汉译为嘉利吉俱乐部),这似乎是在向外界传达:该组织的性质不再是一个政党。
由于得不到财力及人力支持,嘉利吉俱乐部的官方网站页面显得杂乱,极其朴素。网站主页第一行的特别声明中,声明该俱乐部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更有一份警告声称,如果再有人声称该组织有让琉球回归中国的企图,那么该组织将以名誉损失为由起诉之,并要求赔偿。可能是出于一贯的“民族自决”逻辑,或是为了使外界更加信服自己并无中国背景,在声明的下方,该俱乐部还声称支持西藏、新疆和台湾独立。
著有《冲绳现代史》的冲绳本地学者新崎盛晖,2010年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讨论会上的一段话,或许代表着冲绳社会乃至整个日本对琉球归属问题的看法:“当地居民的意见,一直是我觉得更为重要的事,去聆听冲绳当地居民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被日本任意摆布、或是被强行决定领土范围,必须要由住在当地的人们来决定,这是我的主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