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四年抗战,多少仁人志士怀抱救国理想,少小离家,谁知家亲永别;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无奈海角天涯;十四年抗战,多少英雄驰骋疆场,挥别战友,怎堪聚首无望;十四年抗战,多少亲人从此骨肉离分,多少友人从此天各一方,多少战友从此音讯茫茫!很多人通过我们的网站、微博、微信、QQ等寻找抗战中失散的亲人、失联的战友。基于此,抗日战争纪念网开通抗战失联寻亲平台,希望让更多在抗战中离散的亲人重聚,希望让更多因抗战而结缘的战友再会,也许只是后人重逢,但是情谊传承,也弥足珍贵!如有寻找抗战中失联的亲人、战友的朋友,请与我们联系,如有抗战中失联寻亲的任何线索,请与我们联系。
抗日战争纪念网电话:0731-85531328; QQ:2652168198;微信号:kzjnw0903;
电子邮箱:tougao@krzzjn.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英才园1片17栋)
这位老兵和他的丈夫是抗战老兵中一对普通夫妇,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寄养在一农户家;抗战胜利后,他们多次回去寻找未果,丈夫陈士傑抱憾去世,妻子林希韫还在坚持寻找……如今,林希韫已经103岁了,每天叫着儿子的名字,抱着一个布娃娃不放。她希望,今生还能再见儿子一面。
战争爆发,她旗袍换军装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林希韫的父亲从省城寄来一封信,信里夹着巴掌大的一块剪报,上面刊发有面向全省招收抗战军医的信息。
这张剪报,改变了林希韫的一生。
后来,林希韫报名参加了浙江省抗日自卫总司令部军医训练班。那时前线战事正激,伤员无数,军医奇缺。
在这个训练班里,她认识了来自杭州的陈士傑。不久,这两位积极申请去前线的年轻人就成了夫妻,他们一同被编入抗战医疗队,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工作中。
林希韫和爱人陈士傑的合影
战火中,儿子福星出生
在这个时候,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战友帮他们的孩子起名叫福星,希望他的到来给抗战受伤的官兵带来好运气。儿子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喜悦,但是也给这对年轻的父母带来无法克服的麻烦和困惑。
作为军医,他们必须随时跟随部队四处奔波。每天都有新伤员不断送来,每天都要在敌人的炮火中东奔西藏。在抗战一线,他们无力拉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
林希韫抗战时期照片
无奈之下。1938年冬天,夫妻俩含泪通过一位叫吴述民的后勤兵,把孩子寄养到了浙江丽水莲都区碧湖镇的一农户家里。他们想,抗战一结束就把孩子接回来。林希韫后来回忆说,由于战事在即,孩子被送走得十分仓促,甚至都没来得及问清楚收养人的信息。
无数次寻子,但杳无音信
一晃几年,他们随着部队北上、南下去了很多地方。兵荒马乱,一转眼,连战友吴述民也找不到了。抗战胜利后,林希韫夫妇离开部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寻找儿子。可是,战争使镇子早已变了样,寻子之路一下子变得渺茫。
之后的很多年,这对抗战夫妻曾无数次往返丽水,但始终音讯全无。丈夫陈士傑81岁时抱憾去世。
写下寻子手记,不放过一丝希望
前些年林希韫记下的 “抗战回忆录”,可以看见当年战争的惨烈和老人的努力——回忆录写道,在金华、义乌、宁波、舟山、温州、丽水等地抢救伤员,哪里战事最激烈、伤员最多,就往哪里赶,根本顾不上害怕。一个女孩家看到血肉模糊的伤员,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体温计都摔碎了好几个,有的伤员全身是血,体温计根本不知道往哪儿放。不过在枪林弹雨中待长了就习惯了。到后来,手术、包扎、看护都已麻木,来不及思考和伤感,只能尽自己所能循环着没日没夜的救治状态。
和“抗战回忆录”放在一起的,是一本“寻子手记”。林希韫在上面清楚地记录了她和丈夫寻找儿子的全过程。林希韫老人的二儿子陈仲濂说,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儿女都想再努力一下,帮老母亲实现最后的心愿。
目前林希韫家人掌握的线索有以下几点:
1.姓名:陈福星(被送走时的名字)
2.地点:当时寄养的农户家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
3.时间:1938年冬天被送走,若在世,陈福星应该81岁了;
4.特征:林希韫一家人偏瘦。陈福星有明显的兔唇;
5.相关:经手人是吴述民,当时是后勤兵,丽水人。找到他或他的家人可能有助找到陈福星。
请拨打18072472305
与陈仲濂联系
转发这篇文章
尽一点绵薄之力
帮这位老兵实现最后的心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