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抗战胜利已经七十五年了,虽然战火已熄灭,但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却永远难以抚平。
接到知情者消息说:飘峰山下一个村子里有座抗日阵亡将士墓,立马跟随前去探访。
在一栋民房后一片平整竹林里的杂草丛中隐现一块墓碑,粗糙的花岗岩材质墓碑上刻着:“上等兵吴绍隆之墓, 陆军九十五师司令部立”。
吴绍隆的墓碑
据我所知抗战时期国军为牺牲的军人立碑是有条件的,没达到一定级别的军人是不会立碑,猜想这个墓及主人是有故事的。
经过我们多方打听和走访终于找到了线索:唯一一位在世的见证人,96岁的黄爱莲老人(已于2019年6月去世)。
来到她家,乐观的老人向我们谈起了她的往事和未了的心愿:
湖南汨罗飘峰山是抗战时期湘北会战的主战场,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国民党九十五师撤退到飘峰山下的沙溪乡划江村,把陈家庄园东边征为战地医院,抢救新墙河前线伤员。
九十五师师部遗址
黄爱莲
笔者与黄爱莲
时年16岁的黄爱莲嫁到湖南汨罗市沙溪乡划江村来龙湾,成为当地村民吴胜华的妻子。
婚后不久,侵华日军就打到了新墙河。
夫家有三兄弟,当时要抽2个壮丁指标,她的丈夫排行老二,但因病卧床不起,而她因年轻身材比较高大力气也不比男人差,于是和家人商量,在乡公所的安排下,便代替丈夫顶了壮丁。
因战地医院人手不够,她被分配在本地,担任二等看护负责照看伤员。
她的上司看护长就是吴绍隆,吴绍隆的老家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周家岗人,又因和她年纪相当所以两人很是聊得来,闲时经常到她家里聊天,聊得最多的是思念家乡,牵挂家中父母和弟弟。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前线抬下的伤兵很多,有好几百人,每天都要给他们清洗伤口,上药、喂水、喂饭等护理工作。
1940年4月,看护长吴绍隆在照顾被日军生化武器受伤的战士时不幸被感染,并双目失明,为了不拖累部队于当年的4月27日上吊自杀。
时任九十五师师长罗奇被此感动,单独为吴绍隆在战地医院旁立了块碑,碑文上记载:“上等兵吴绍隆之墓,陆军九十五师司令部立”。
黄爱莲老人儿子根据回忆画的野战医院平面图
侵华日军第二次进攻时,野战医院和司令部转移撤退,黄爱莲因有孕在身,没有跟着部队转移。
撤退没多久,日军就打到来龙湾。
“因来不及撤离,我和一些村民躲在阁楼上,不敢吭声,日军在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才撤走,所幸的是我们没有被发现。”
当年侥幸逃过一劫的黄爱莲老人现在六世同堂,其乐融融,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帮当年战火中的战友找到亲人,让他魂归故里。
“这么多年了,这块碑一直没有动过,每年我娘老子就带着我们去坟上祭拜、扫墓,现在我娘就是希望能够帮他找到亲人。”
黄爱莲的儿子吴光明介绍说,按照年龄推算,吴绍隆的弟弟如果健在应该在90岁左右,现在即便找不到他的弟弟,也希望争取联系上吴家的后人,早日让这位抗日先烈魂归故里。
附:据老人生前回忆:烈士吴绍隆的老家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周家岗 如有知情者请电:17871976271
让我们帮黄爱莲老人一起完成心愿
请扩散转发,助抗日先烈魂归故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