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渠小兵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由于机缘巧合,她加入到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队伍。尽管从事关爱老兵的时间不长,但老兵的事迹和遭遇对她产生了巨大的触动。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以及抗战老兵的爱国情怀, 她不辞辛苦,经常奔波在走访和关爱老兵的路上。除了当地老兵,她甚至远赴广西看望老兵,带着她的一颗赤子之心和一支温暖的笔。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记忆,总是深深地铭刻在心,让人一辈子也抹不去,忘不了。
“我的35个同学啊,你们在哪儿呀?”这是黄埔军校武冈分校第十八期学员、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区蔚元爷爷常常在心底里发出的深情呼唤。
2019年7月15日,我在南宁志愿者小王的陪同下,有幸采访了这位昔日的抗战英雄区蔚元老兵。区老今年95岁了,他身体不错,记忆力好,而且很健谈。谈及往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作者与区蔚元老兵在一起
区蔚元祖籍广东罗定,如今家住广西南宁。他读中学时,正是学生反对日本侵略情绪高涨时期。青年学生们游行、举标语、喊口号,抗日救国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区蔚元心中。“一毕业我便报考了军校,是黄埔军校湖南武冈第二分校十八期的学员。”在军校,区蔚元不仅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战术指挥,还到野外进行实操训练。严格的军事教育所学的本领,以及高昂的抗日情绪,让区蔚元决定到前线去打鬼子!“那个时候不在乎生死,我是军校生,就要保卫国家,就要战斗!”回想当年,区蔚元语气十分坚定。
1942年4月末,侵缅日军相继攻陷同古、曼德勒、腊戍后,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直抵中国边境。中国远征军将日军阻于怒江惠通桥西岸,形成中日两军隔江对峙局面两年之久。1944年,滇西大反攻,区蔚元与黄埔军校武冈二分校18期步兵科同级学员共36人开赴前线。因腾冲、松山战役后部队伤亡过大,区蔚元从十一集团军第六军搜索营补充到预二师一线作战,参加收复龙陵、芒市战斗。1944年8月中旬,拔掉尖山日军防御据点的任务由区蔚元所在的预二师负责。
区蔚元老兵在腾冲国殇墓园祭拜战友
回忆当年的战斗,区蔚元记忆犹新。尖山山高坡陡,日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固抵抗。与敌人反复交火13次后,双方伤亡惨重,但战事未能取得进展。凌晨4时,区蔚文带领两名尖兵,身挂4枚手榴弹、手提冲锋枪走在前头,3个班随后距离30步跟进。战士们背挂着枪,腾出双手抓紧身旁野草,在45°的陡坡上攀爬,出其不意地攻占敌军战壕,配合全师拔掉尖山敌据点。
尖山被攻克后,日军向芒市方向撤退,区蔚元随军追击。当行经远征军曾付出惨重伤亡代价才攻克的松山主要阵地时,区蔚元看到了松山战场留下的惨烈场景:几乎每隔几米就横卧一具敌人的尸骸。“搜索缴获物品时,我看到一张日本兵的照片,其身着马裤,赤裸上身,右手举军刀,左手提着中国人的人头在耀武扬威。”滇西反攻的节节胜利让中国军民扬眉吐气。区蔚元回忆说,当地百姓饱受日军蹂躏,追击溃逃日军至平戛村时,村里男女老少头顶香盘,站立在各家各户门口,对远征军将士表示感谢。
1945年8月15日,区蔚元驻守保山城。听到电台广播宣布日军无条件投降,举城沸腾:“城墙上驻守的官兵不约而同向天空鸣枪半个小时,大家都在欢呼不用打仗了!”他像个孩子一样数次重复说“不用打仗了”,双手在空中挥舞,露出欣喜的笑容。
区蔚元老兵重回战场留影
攻打尖山后,在保山胜利会师时,区蔚元兴冲冲地在会师队伍中去寻找自己同期的黄埔同学。可是,一个也找不到了!此时他才知道,战事惨烈,他的35个同学全部战死沙场。说到这里,区老眼眶湿润了,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区老平复一下心情,喃喃自语,“我常常在梦中见到同学,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毫无畏惧,勇敢杀敌,恍惚就在眼前啊。”直到现在,区蔚元老人也不知这些同班同学埋骨何方。
时光荏苒,晃眼70年过去,2015年9月3日,对91岁高龄的区蔚元来说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天他在天安门西侧检阅台上观看了阅兵仪式,这是属于抗战老兵的荣誉,他激动满怀,思绪也将他带回了那个抵御外敌的战争岁月。想起当年一同上课训练的同袍,他双目含泪:“我代表同学们去参加阅兵,看到我们国家真的强大了,军队不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武器装备都与我们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心里感到由衷的安慰。”
区蔚元老兵参加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
如今,仍然精神矍铄、身体依然硬朗的区蔚元老兵感慨万千:“我是代表同学们去的,亲眼见证了中国军队的威武雄壮。国家真的富强起来了,我心里感到由衷的自豪!我的35个同学,你们安息吧!”
结束采访,我们告别了区老,走在充满阳光的林荫道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硝烟已经散尽,然而,享受着明媚阳光和幸福生活的人们,是否曾想过今天的文明生活来之不易?是否偶尔会想起,那些曾经为国家、民族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
区蔚元老兵在远征军名录墙前
中央领导曾经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习惯将上级领导的话作为圣旨,但这句话又有几人放在心上?
作者在昆仑关凭吊英烈
2019年7月20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